陳曉敏,繆辰昱,鳳爾翠*,張乃靜
(1.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 江蘇 南京 210038;2.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江蘇 南京 210023;3.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預防保健科 江蘇 南京 211100)
實習是護生成為合格護士的關鍵期,其護理核心能力決定著未來護理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也關系到患者的安全,但目前護理核心能力的培養尚缺乏具體可操作的針對性手段[1]。本研究調查護生在臨床實習6 個月后護理核心能力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旨在為基于培養和提升護生護理核心能力的培養方案、教育教學、實習帶教等研究,提供基礎依據和可行性建議。
隨機抽取2021年12月在南京市13 所醫院638 名實習滿6 個月的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五年制高職315 名、3年制大專護生158 名、本科護生165 名;男生58人、女生580 人,平均年齡為(20.43±2.523)歲。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情況,如:人口學特征、是否為學生干部、就業意向、專業課程學習情況、實習帶教情況等;②綜合實訓情況,如:重視程度、培訓時間、實訓時的表現、對培訓方法和內容的滿意度等;③采用雷潔編制量表[2]調查學生臨床實習適應不良,該量表有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情緒、人際關系與社交、實習行為表現四個維度,共28 個條目;④參考劉明等學者研制的量表[3]調查護理核心能力(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包括:評判性思維和科研能力、臨床護理能力、領導/管理能力、人際關系(溝通)能力、法律/倫理實踐能力、專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咨詢能力,共7 個維度58 個條目。
采用Epidata3. 0 進行數據雙錄入,SPSS20. 0 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核心能力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科與高專、五年制高職護生的7 個維度得分高低排列順序一致,總均分和各維度均分都是本科護生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638 名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的核心能力現況
將不同性別、學歷、是否為學生干部等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進行方差分析顯示,只有學歷對實習護生護理核心能力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綜合實訓的重視度、實訓態度、對實訓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對內容和形式滿意度,不同護生的護理核心能力有明顯差異,結果見表2(p156)。

表2 638 名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單因素分析
相關分析顯示,實習護生臨床實習適應能力與護理核心能力呈正相關(r=0.504,P<0.01),臨床實習適應不良各維度與核心能力各維度之間亦均呈正相關(r=0.285~0.545,P<0.01,見表3,p156)。

表3 638 實習護生臨床適應能力與護理核心能力的相關分析
以護理核心能力為應變量,以性別、是否班干部、在讀學歷、是否會從事護理工作、是否喜愛護理專業、畢業后的計劃、對就業前景的態度、專業課堂類型、專業課堂是否理實一體化、是否參加過護理技能大賽、對綜合實訓重視程度、綜合實訓的態度、對綜合實訓教學方法滿意度、對綜合實訓培訓設置滿意度、實習適應不良、實習醫院滿意度、帶教老師實習帶教方法、帶教老師的工作態度、帶教老師對待實習生的態度20 個因素為自變量,分別以 為0.05 和0.10 為進入和移出回歸方程進行多元線性逐步。最后進入回歸方程的預測影響變量有6 個,分別是實習適應不良、綜合實訓的態度、學歷、畢業后是否會從事護理工作、對實習前綜合實習的重視程度、是否為班干部。回歸方程如下:核心能力=188.03+4.048 綜合實訓重視程度+11.7 綜合實習的態度+0.738 實習適應不良+3.284 班干部+3.693 學歷+2.997 會從事護理工作(見表4,p156)。

表4 實習護生核心能力多元回歸分析結果(n=638)
護理核心能力能較全面、客觀地反映護士工作能力,其養成與提升已成為國內外護理教育發展中的關鍵問題[4]。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核心能力總均分與段少華、婁媚綾等調查結果相近[5-6],高于苑秋蘭[7]的調查結果。護理核心能力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分別是:法律/倫理實踐、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專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咨詢能力、領導/管理能力、臨床護理能力、評判性思維和科研能力。護生具備一定的用倫理和法律觀念來保護患者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把理解、尊重、愛護患者的護理理念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臨床護理能力和領導/管理能力得分較低,尤其是評判性思維與國內研究結果相似[8],可能的原因是:護生剛接觸臨床,缺乏實踐經驗;也可能與我國比較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以及護生尚缺乏循證思維能力有關。
3.2.1 不同學歷護生護理核心能力存在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歷的護生護理核心能力存在差異,本科生總均分和各維度得分均較高,這與不同教育層次護生的培養目標和教育策略不同有關。
高職和大專培養護理技能型實用人才,本科培養綜合型人才,本科教育中還會加強科研、管理、教學能力的培養。高職護生相對受教育層次偏低、缺乏科研氛圍等可導致評判性思維與科研能力較低。本科實習護生思想相對穩定,有一定的判斷和思維能力,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可能均高于專科生。以上均提示教育者應探索不同層次學生的護理教育,因材施教,制訂并細化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積極探索“普通護理+專業方向”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學內容[9],開發與護理核心能力對應的評價體系,加大護理師資培養力度,擴大本科及以上護理人才的培養規模[10]。
3.2.2 減輕護生臨床實習適應不良,能提升護生護理核心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存在中度適應不良,臨床實習適應能力與護理核心能力呈正相關,與段少華、劉亞萍等研究結果相似,多因素分析顯示實習適應不良對核心能力的貢獻值最大,臨床實習適應能力高的護生,應變能力強,能更快地融入工作,促進護理核心能力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環。積極探索促進護生實習能力提高的策略,進而提升護理核心能力[11]。
3.2.3 實習前綜合實訓能促進護生護理核心能力提升
綜合實訓對護生實習期間護理核心能力有影響,尤其綜合實訓的重視度、滿意度是獨立影響因素。綜合實訓作為實習前模擬臨床工作的學習環節,也是課堂教學與臨床實習的銜接,可以重點培養護生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12],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綜合實訓改革對核心能力提升的研究時有報道,如引入模擬臨床情景的標準化病人,較逼真地復制真實臨床情況,能鞏固知識、強化技能,還能提高護患溝通、臨床思維、應急應變等綜合能力[13]。本研究提示專業教育與護理崗位融合能促進護生核心能力發展,專業課堂應符合護生身心的教學方式、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融合臨床護理工作的教學模式;綜合實踐應以案例為引導、實踐為主軸、工作任務為主線設計,能打破理論與實踐的割裂,學生在模擬崗位中“做學合一”,知識得到升華、能力得到提升。
3.2.4 融合護理職業認同的思政教育還需加強
研究中僅37.9%的護生對護理專業滿意,準備將來從事護理工作的僅有65.5%,可能與薪酬較低[14]、社會對護士的尊重還不夠,存在“重醫輕護”現象;加之社會對護理工作內涵的要求越來越高、醫患矛盾時有發生等等。該研究提示畢業后準備從事護理工作與護理核心能力呈正相關,說明專業情感對護生核心能力有一定影響。打算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生,可能學習更為主動,在臨床實習中能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促成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該研究從學生的視角調查護理核心能力,研究結果提示實習護生護理核心能力處于中等水平,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得分較低,護理核心能力的提升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改革綜合實訓方式、減輕實習適應不良等策略,可提升護理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