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利平
數學是引領學生思維、理解、認知等能力發展的工具,其中涉及的很多數學公式、概念、原理等,唯有以學生的自主理解、自主內化、自主內化為導向,方可切實促進學生的完備認知體系構建。而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重要理論的內化,而且注重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所學的轉化。這一切的實現,必然離不開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可以說,以數學自主學習為導向的全新小學數學育人定位構建,不僅是對新課程思想的深度踐行,更是對數學學科特性的切實凸顯。更為重要的是,在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意識、素養的驅使下,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必然更加多樣、豐富,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也會逐步達成。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時,應以切實落實自主學習指導為重點,將教學中涉及的主要理論、關鍵方法、數學思想等,以多種方式遷移至自主學習狀態。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在自主學習中提升發展自我的機會與空間,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讓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于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來確保其認知基礎的夯實以及綜合素養的塑造。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特性與內涵
所謂自主學習,主要是指以學生的內在自覺激發為導向,通過教師的針對性引導,讓學生根據所設定的學習問題、任務、項目、要求等,在自覺探究、自發思考中開展知識學習,以更好地發展自身認知能力的育人策略。其在特性與內涵上,與小學學生的身心特性以及小學數學的學科特性,均具有很強的契合度與銜接性,且更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養的塑造。
1. 自主學習的特性
自主學習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的直觀反饋,且與被動式他主學習相對立。其極強的獨立性、能動性、反饋性、調節性特質,必然成了學生正確使用學習方法、適度開展自我調節、科學認知活動的關鍵保障。其所對應的獨立性,主要指以學生獨立自主開展學習為導向,來助推其思維品質與理解能力的發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而能動性,則主要指以學生的能動自覺為助推,通過對其內在自覺的切實調動與充分激活,為學生的探究性、創造性學習開展而提供參考。反饋性,又指通過自主學習的開展,以及對自身學習過程、結果、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的反思、回顧,為學生找到更為科學、高效、簡潔的問題解決方法而搭建平臺。此外,其調節性主要指通過自主學習,對思維的方式、理解的途徑等,進行適度調節,來確保學習效能的進一步強化。
2. 自主學習的內涵
通過教師科學、精準、適度的引導,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教學定位上更為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特性,其可促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逐步形成。而在育人功能上,自主學習又與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深奧性有著無限契合之處。一方面,對于一些看似深奧的數學原理、思想、方法等,學生可通過自主學習,對其實質與內涵獲得深入內化,來引領其數學思維的全面激活;另一方面,在自主學習的驅使下,學生獲取數學知識、信息、素材等的方式也會更加多樣,其認知視域勢必會進一步拓展,數學教學的育人作用也會得以切實發揮。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分析
自主學習的開展,可幫助學生切實內化基本數學原理、重要數學思想,以促進其完備認知體系的構建,同時對數學教學實效的強化也具有積極影響。
1. 可切實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
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引、幫扶、助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必然會切實增強,其對于重要數學思想、原理、方法等的內化與掌握,自然更為到位、充分、深入。這不僅可切實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對其認知體系的完善、認知體驗的豐富均具有積極作用。而且,自主學習的落實,可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內在自覺,來提升其數學思維的縝密性、數學理解的深刻性,以及數學認知的延展性。
2. 可切實提升數學教學實效
數學教學的開展,本身就是一個雙向互動、彼此協作的過程。而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開展,則可進一步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其選用多種方式理解數學公式、概念、原理等提供助力。以引領學生在探究、判別、思考中把握教學內容的實質與內涵,來提升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實效性,為高效課堂的打造而提供鋪墊。使教師的深度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銜接起來,來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效能的強化。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措施
結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現狀,教師在引導其開展自主學習時,應以具體教學項目、活動、任務等為載體,將諸如課前預習、課內自學、課后鞏固等教育手段遷移至學生自主實踐、應用、探究、體驗領域。通過對其自主學習熱情的激發與調動,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主學習技巧與方法,并將其遷移至數學學習層面,以通過教師的引領與助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實踐的良好習慣,為其認知發展需要的滿足而助力鋪路。
1. 創設自主學習情境,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而助力
將自主學習任務引入情境領域,讓學生在情境的刺激下獲得自主學習欲望的激活,是確保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以及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保證。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大都可在數學中找到其解決途徑。而情境化數學自主學習場景的構建,則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且對于其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也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應以深度開發生活資源、素材為鋪墊,來實現對自主學習引導策略的優化。使那些看似抽象、深奧的數學原理與思想,被以更為直觀、形象、豐富的方式遷移至學生的認知生態,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而助力。以通過生活化、形象化、多元化自主學習場景的助推,來增強自主學習引導的針對性與延展性,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激發而鋪設廣闊路徑。同時,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開展的數學問題的解析、數學知識的應用、數學內涵的領悟,可切實增強數學教學的形象化,且可全方位提升其課堂參與度,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切實激活。例如,在開展“小數乘法”教學中,可以超市購物情景構建為引,組織學生在扮演顧客、售貨員等角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認知指引:已知每支鋼筆5.5元,每塊橡皮1.2元,小明要買2支鋼筆、3塊橡皮,請問他需要支付多少錢?讓學生在模擬情景的刺激下,自主開展運算,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以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情境的助推,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而注入新鮮血液。
2. 構建自主學習活動,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落實而奠基
由于數學是引領學生認識、分析、解決生活問題的認知工具,加之其極強的應用性特性,便為學生在實踐與應用中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鋪墊。而且,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培養,與教師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以及其教學活動的豐富性有著密切關聯。因此,教師應以緊密關聯學生的認知實際、身心特性為依托,來加強對自主學習引導方法與手段的優化與變革。將具體教學內容與輔助實踐應用活動有機銜接起來,為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用數學、學數學而奠基,以進一步挖掘其自主學習潛能,全方位強化其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多元化、豐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設置,更為學生靈活整合、科學駕馭不同數學原理來分析、解決問題搭建了認知平臺,其自然更利于學生思維的縝密性、理解的精準度強化。數學教學的實施途徑自然會得到切實拓展,學生在數學自主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理解與探究,勢必更加充分。例如,在開展“分數的意義”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以自主開展“分西瓜”活動為鋪墊,讓學生分組將教師所下發的“西瓜”模型平均分為四等份,接著拿出其中一份,探究其所表示的意義。并引入問題:如果繼續將四份中的一份分為二等份,其是整個西瓜的多少?應如何來表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動手操作、深度探究,以借此來優化教師引導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的刺激下,萌生起極為迫切的實踐操作、數學應用、問題解決欲望,來豐富其認知體驗,并為自主學習的高效推進而奠定基礎。
3. 設置自主學習作業,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踐行而鋪路
在學生自主學習引導中,作業是鞏固課內所學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必然保證。而探究性自主學習作業的利用,則可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課內所學的靈活掌控,且對于其數學自主學習的落實也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應以課內所學為參考,來開展對一些具有探究性、應用性、操作性的自主學習作業設置。借此來優化教師引導,使教學設計的延展性與發散性得以全面強化,并讓其更好地助力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而且,通過對自主學習作業的設計,學生的數學理解力、操作力、探究力也會獲得全面提升,其對于課內所學的鞏固自然更加充分,還可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例如,在開展與“測量”有關的教學指導中,可將與“測量”有關的方法、技巧等融入課堂,來設計輔助性“測量”任務。讓學生以自主學習作業的方式對家中床的長度、椅子的高度等進行測量,并記錄好測量數據。這一自主學習作業的設計,對剛開始接觸了單位較小的物體“測量”的小學生而言,必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其可能會因為測量工具的長度不足或對于測量方法的駕馭不當而出現認知困惑,此時,可讓學生積極尋求父母的幫助,并積極思考、探索有效“測量”途徑,讓學生在自主質疑、探究、思辨中更好地發展自身認知能力,以全面強化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夯實,切實豐富其認知體驗。為學生在教師的深度引導以及自身的自主探究中獲得認知蛻變與思維激活而鋪設廣闊路徑。
總之,自主學習的開展,不僅可切實促進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而且對于其充分理解數學思想、方法、理念的內涵,也具有積極意義。而對于自主學習的引導以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力、素質的培養,則勢必更利于學生思維的激活與認知的發展。而且,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其理解的深刻性、思維的縝密性、認知的寬泛性必然會切實增強,這也自然更利于其完備認知體系的逐步構建。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引導的逐步深化,其對所學數學理論的掌握也自然更加充分、到位、深刻,這也更利于其問題解決能力、數學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時,應以具體數學知識為依托,就其實質與內涵進行精準解析,并順勢引入輔助性自主學習項目,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分析、探究、感知、體驗,以切實激發其自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得以深度培育與全面強化,來促進其數學思維、理解、認知能力的深層次提升,為學生的全新認知旅途開啟而鋪設廣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