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信息技術是幫助學生在網絡時空、媒介資源領域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認知工具,其對于學生認知視域的拓展、綜合素養的發展,均具有積極影響。而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判別、分析意識的基礎上,選用多種途徑投身初中信息學習,則成為新課標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領域必須著力踐行的重要育人使命。同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與學開展中,學生只有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對于信息技術教學領域的重點理論、重要操作等把握自會更加充分、深入、到位,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才會得到充分保證。因此,教師在落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策略探究時,應以切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結合其認知實際,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拓寬渠道,來助推其自主學習的開展。讓其在自主參與、實踐、探究中逐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來夯實其信息技術基礎,發展其信息技術技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的驅使下,切實完善自身認知體系,為確保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奠基鋪路。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價值與意義
所謂初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指以自主獲取知識、篩選信息、了解事物為載體,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所發展起來的自主加工、整合、研判信息的技能與意識。而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策略探究,則不僅更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素養的發展,且更利于信息技術教學實效的增強。
1. 有助于學生探究素養的發展
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引,讓學生在情境刺激、任務驅動、分層引導、互動探究等教學策略的驅使下,開展對信息技術學習領域關鍵理論知識、重要操作技能的切實掌控,則勢必更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激發,同時對其認知體驗的豐富、認知能力的發展也具有積極影響。而且,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發展,其從各領域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并將其應用至現實生活實踐的自覺性也會得到慢慢提高,這勢必更利于其認知體系的完善,以及信息技術綜合素養的深度塑造。
2. 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增強
初中學生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身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在教師的科學、精準指引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必然會切實凸顯,這不僅可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而且更利于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策略構建,則會為教師的課內指導策略優化、教學設計方式革新注入新鮮血液,以切實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延展性、趣味性,來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吸引力與感染力,為確保初中信息技術全新教學模式的深度構建而提供堅實保證。
二、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實踐原則
在學科特性上,初中信息技術中的很多理論知識與教學內容,大都需要學生在探究與體驗中方可對其獲得內化。這使得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除了需要教師的科學、高效指導外,更離不開學生自主、自覺的探索。因此,教師在落實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應切實踐行引導性、互動性、探究性原則,來提升教學設計的實效與質量,以切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與提升。
1. 引導性原則
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在切實了解學生認知實際的基礎上,來抓好對引導性活動、問題、情境等的構建。讓學生在教師的適度引導下,從不同層面入手,來參與自主學習,以切實強化其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此外,教師的科學引導還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并為其在自主學習中發展信息技術技能而助力。
2. 互動性原則
對于信息技術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面臨的挑戰等,應通過學生彼此的互動、協作,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更加多樣,以切實促進學生對關鍵操作技能的逐步內化。同時,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也會慢慢得以彌補,這自然更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欲望的激活,使信息技術教學的落實更具感染力,以切實確保預設教學目標的逐步達成。
3. 探究性原則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工具性很強,以致其教學中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則成為關鍵。因此,教師應以科學設計探究性活動、任務、項目等為鋪墊,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探究、操作、實踐、運用的機會。讓其在參與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對信息技術重點知識的自主學習,為學生自主性、個性化發展而奠基,以逐步促進學生的認知體系完善。
三、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策略
為了切實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自主參與與實踐中獲得認知發展與素養塑造。教師落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指導與設計時,必須以具體教學內容為參考,將其以更具趣味性、豐富性、延展性的途徑遷移至課堂,引入至課外,以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自主學習訴求。讓學生在參與自主實踐、應用、操作等認知過程中,從多領域、多渠道獲取知識、發展技能,來拓寬自身認知渠道,開掘自身認知潛能。于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助推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力提升,并為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強化助力。
1. 注重對自主學習情境的構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而助力
正處于青春期的很多初中學生,普遍個性特性較為顯著,其更希望在自主探究、體驗、感知中投身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技能的發展。而通過對鮮活、豐富、形象的教學情境創設,讓學生在情境刺激下開展自主學習,則勢必更利于其自主學習熱情的調動。因此,教師在落實初中學生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應以切實了解學生的認知實際、身心特性為切入點,來做好對輔助性情境資源、素材的開發,并將其以最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方式遷移至其視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情境的引領下,開展自主探究、分析、思考,來找尋運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各類問題的最佳途徑與最優選擇,以據此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并使其成為確保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保證。例如,在開展“表格數據的處理”教學中,可以學生所喜歡的若干球星身高為鋪墊,來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請問大家想在短時間內快速統計出所給球員的平均身高,并對其身高進行排序嗎?”以據此來創設情境,并通過情境的渲染,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指引,開展自主探究,為幫助學生自主把握“表格數據的處理”方法與技巧而助力,使學生在認識“excel表格”的便捷性與強大功能的同時,充分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來夯實其信息技術基礎。
2. 加強對分層引導策略的落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而奠基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在信息技術理論的掌握、技能的發展上,普遍存在著較為顯著的認知差異。這使得分層引導策略的落實,則勢必更利于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學習的落實,以及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教學來落實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時,必須以科學、精準、合理的學習層級劃分為依托,將不同認知現狀的學生,置于多元認知時空。讓其在分層目標、分層任務、分層項目等驅使下,結合具體教學要求,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實踐,來夯實其認知基礎,并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化而拓寬渠道。同時,對不同層級學生的教學指導,教師也應注意方式與方法,以全面開掘其認知潛能,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形成而鋪設廣闊路徑。例如,在“word文本的基本編輯”教學中,可結合不同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情況等,將其劃分為若干小組,并對各小組確立不同的要求與標準,讓學生在開展自主嘗試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指引,通過互相之間的合作與探究,來開展對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以借助分層引導的驅使,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夯實理論基礎并發展實踐技能而奠基,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目標在教師的分層引導下得以切實落實。
3. 做好對實踐探究活動的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鋪路
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實踐性、應用性很強,其不僅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載體與工具,更是學生完備認知體系構建的關鍵保證。而建立在實踐與應用基礎上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則不僅是對新課標思想與理念的深度踐行,同時也更為契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訴求。因此,教師在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時,應以高效組織多種教學活動為鋪墊,并將具體教學內容、輔助教學項目等,置于實踐活動領域,來提升教學指導的趣味性、豐富性、延展性,以從不同領域、層面、視覺來強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與深度實踐中,充分感受自主學習的價值與意義,以更好地引領其自主學習素養的提升。此外,還可通過問題設計、微課運用、互動探究等的落實,使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更具吸引力與感染力,并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鋪墊與關鍵依托。例如,在開展“圖片的處理”教學中,可在教師的初步指引下,讓學生自主嘗試、動手操作,對教師提供的多種圖形素材進行“美化”,并發布不同的實踐任務,以競賽的方式為學生自主實踐而助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驅使下,高效開展信息技術學習,切實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信息技術學科的育人功能凸顯而鋪設廣闊路徑。
總之,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策略探究,不僅是引領學生完備認知體系構建的關鍵,更是確保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效的關鍵。而且,面對多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活動、項目、任務等刺激,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興趣也會得到切實調動,其自主獲取信息技術知識、自覺發展信息技術技能的內在訴求必然會得到全面釋放。更為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力、意識,并能在自主學習中提升發展自我,也是新時代每一位未來社會建設者必須擁有的關鍵品質與能力。因此,教師應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為鋪墊,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置于不同的教學項目領域。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在課內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研討的機會,并鼓勵其在課外大膽實踐、積極嘗試、主動創新,應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讓學生在慢慢發展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高效投身至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發展,來引領其認知需要的滿足,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確保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效的堅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