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面吃飯,接到一通電話。
對方是個女聲,號碼是陌生的,口氣倒不見外。她以“嗨”開頭,仿佛昨天才和我在某個巷口揮手告別,她單刀直入,親切地喊我小名,而后問,“你現在有空嗎?”
“你是?”我警覺而遲疑地答。“我!君君。”她沒好氣,像是責怪我連她的聲音都沒聽出來。噢,是君君,我立馬從緊張、警惕變成渾身肌肉放松,我停下筷子,將手機從免提狀態調整為聽筒模式,讓君君的聲音貼近我的耳朵。
君君我倆父母是同事,從小是鄰居,打幼兒園起,就是同學,直到初中畢業,我們都呆在同一間教室,同窗整整十二年。
說這些,是為了突出,我在君君面前的發言權,我和她的家人熟悉程度相當于我和我的家人。
后來,我讀高中,君君讀職高;我上大學,她進工廠;我大學畢業,她結婚;我考研離開家鄉,而她的女兒已滿地跑,“媽媽”“媽媽”叫個不停。
“突然找我,有啥事?”我的嘴里裹著食物,說話含糊不清,因為是發小,彼此都不覺得不禮貌。
“今天是周五,如果方便,周一晚上,我想再給你打個電話,當著我閨女的面,咱倆談個話。”君君神神秘秘地給我布置任務。
“方便,對你都方便,只是,要談什么話?”我費解。
“關于是出國,還是留在國內,關于是考研,還是畢業就工作;我想讓閨女聽聽你的意見。今天呢,我先和你通個氣,跟你說說我的想法和意見。你不知道,孩子大了,不愿意聽我們的,你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我猜,有些話如果你說,她更能聽得進去。”君君和盤托出她的計劃。
不知是君君的聲音大,還是其他,我的耳朵發燙。我有些恍惚,君君的話,一下將我拉回二十年前,那時我們二十歲。
二十年前的一個夜晚,君君的父母敲開我家的門,君君媽當著我媽的面,捏著我的手,喊我的小名,態度懇切,一臉愁容,她對我說:“你一定要幫幫叔叔阿姨,勸勸君君啊!”
那時的君君和父母最大的矛盾,不在職場,在情場。彼時,君君在一家電器廠上班,她和同車間一位姓張的工友相戀。一切發生得自然而然,流水線的工作,三班倒,每次輪班,都是她和小張,有時夜班,小張會送她回家,一來二去,兩人熟了。君君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小張,她說,小張幽默,一肚子笑話,總能逗得她哈哈笑;小張好學,業余時間還在夜大進修,“他一定不會止步于車間,只做工人的!”君君對小張信心滿滿。
那時,君君父母在我家,表示他們堅決反對君君和小張來往。理由有三:第一,小張不是本地人,生活習慣可能不一致,以后勢必有過年回誰家的煩惱。第二,小張和君君屬于一個單位,萬一單位經營狀況不好,兩人都會失業,如果君君找個其他單位的,風險系數則會降低。“哪有兩家企業同時破產的?”君君爸搓搓手,顯示出他的遠見,“當然,最好別找企業的,你都在企業了,還不找個事業單位的?保險、穩定!”君君爸感嘆,君君媽附和。第三,有比小張更好的人選等著君君,君君的姑父是個小領導,據說,大領導的侄子單身,君君姑父正在等著撮合君君和“侄子”。
那個夏夜,即將大三升大四的我,平生第一次受長輩重托,領取特殊任務,充當說客,說服君君“棄暗投明”,放棄小張,投奔“侄子”。
君君媽甚至幫我準備好臺詞和談話的策略,她讓我第一步談在大學里遇到的優秀男生,以顯示出小張的局限性;第二步,談穩定的重要性。自身在企業工作不夠穩定,無法改變,所以要盡可能選擇工作穩定的異性。第三步,準確指出君君的缺點。比如,上學時成績不好,看人眼光不準,長得也不是一等一的美人,“頂多算清秀”,能在爸爸媽媽庇護下,能介紹到領導侄子這樣條件的對象,“偷著樂吧!”“多少人想都不敢想!”“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盛情難卻,第二天晚上,如君君父母安排,我來到他們家中。除君君外,每個人都在演戲,我演不知情,君君父母演不知道我會來。
他們送了盤水果進君君房間,找了個理由出門,讓我們好好敘舊。君君見四下無人,滿是愁苦地對我說,父母正在逼她和小張分手,強迫她和完全不認識的人談戀愛,“我該怎么辦?”她淚如雨下。
看著君君的淚眼,我沒辦法將她父母的原話直接傳達給她,只能說,不被父母祝福的愛情注定會有波折。我說,也許小張的好,只是因為你沒接觸更多男性,你對他所謂的真愛,和父母反對產生的逆反心理有關。至于領導的“侄子”,或許多加了解,會有新的發現,至少能做個備選吧。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完成任務,我想起碼我不至于違背良心。
后來,我聽說君君經歷了離家出走、和父母脫離關系、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游說、君君媽還找到了君君的車間主任等等戲碼,最后君君“不負眾望”,和“侄子”結了婚。作為新娘子,君君并不高興。作為岳父岳母眼中美好、靠譜象征的“侄子”,也沒有想象中的“穩定”。幾年后,“侄子”失去保障,他領了一筆買斷工齡的錢,回家做小生意,日子不溫不火,夫妻關系不咸不淡。君君因為喜歡孩子,從車間調去工廠幼兒園,考了教師資格證,攢了十來年的經驗,最終盤下一家幼兒園,成為當地有名的民辦幼兒園園長。
小張是君君心底的痛。就在去年,君君還向我說起,當年,她如何在雨夜和小張提分手,兩人抱頭痛哭,君君說,如果我和他繼續在一起,我媽就要割脈,我實在沒辦法了。回憶時,君君的眼中閃著淚。
俱往矣。
“出國干嗎呢?出國有家里舒服嗎?出國認識個不三不四的男朋友,我怎么辦?考什么研?女孩子應該趕緊結婚、生孩子,我幫她聯系好了工作,大學畢業就安安分分回到我身邊,以后,我還能幫她帶孩子。”“偷著樂吧!”“多少人想都不敢想!”“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熟悉的畫面,好熟悉的話。
我想起那個夏夜,想起淚眼婆娑的君君,我想起“侄子”和小張,我岔開話題,“你老公怎么看?”
君君愣了下,“哎”,她嘆了一口氣,“事到如今,我不想瞞你,我們早離婚了,實在過不下去,沒有感情基礎。之前為了孩子高考,一直住在一個屋檐下,現在無所謂了。我們總是吵,我爸媽說,他們很后悔。”
我跟著愣了下,我回君君:“希望你別后悔。”
編輯/李文勇
作者簡介
林特特:北京作協簽約作家,《讀者》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五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羅輯思維·得到APP 講師。著有百萬級暢銷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以及《僅記住所有快樂》《如何成為社交高手》等多部作品。曾獲第二屆國家“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