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歡 辛斌 昭東 李百加 于超凡 邢曉婧 崔凡荻 白云怡
(上接第一版)馬克龍將于4月初訪問中國,他相信中國能夠在俄烏兩方間扮演“協調者”角色,并將尋求中方幫助。法國《快報》認為,馬克龍訪華將有助.于緩和國際環境中存在的緊張局勢以及彌合意識形態鴻溝。
據歐盟新聞網站Euractiv27日報道,多名歐洲領導人近來表達了訪華意愿。除計劃與馬克龍一同前往中國的馮德萊恩外,據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和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有訪華想法。
多名國際分析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期歐洲領導人密集釋放訪華意愿,顯示出歐洲期待看到烏克蘭危機走向停戰與促談的急切心態,“在歐洲眼中,中國已成為在解決烏克蘭問題上一個難以替代的、有分量、有話語權的國家”。
中國在國際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對于各國領導人的中國行,不少國家媒體荏報道中提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上起到的作用愈發重要,訪華對本國形象具有提升作用。西班牙《國家報》提到,中國邀請桑切斯訪華,是西班牙和桑切斯本人國際影響力提升的證明。《聯合早報》引述安瓦爾政治秘書曾敏凱的話稱,“安瓦爾到中國訪問,等于是以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的身份踏入了國際舞臺。”他表示,對于安瓦爾訪華,不盅該只是著重于商業成果,而應該從國際關系與影響力的角度來看待。
“更有底氣!更有擔當!”在談到2023年全國兩會剛剛結束不久,中國就迎來新一波各國政要訪華熱潮時,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7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這波外交潮中,既有雙邊交往,也有多邊互動;既有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直接接觸,也有經貿等領域具體層面的磋商。在確定訪華和釋放訪華意愿的國家中,既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有新興經濟體,這說明中國作為全球性大國,在承擔相關國際責任方面,被各國寄予更高期待。中方提出的一系列關于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宗旨的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接受。李海東表示:“有方案、有行動、有意志、有能力,這使得中國在當前國際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
環球時報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