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貴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吸引了蘋果、輝瑞和黑石集團等一大批美國跨國公司的負責人參加。但有美媒注意到,與會大多數美國企業高管都傾向于保持低調,這被認為是為避免成為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等的“目標”。換句話說,在美國對中美經貿關系和氛圍的嚴重破壞下,這些美企保持了謹慎,但顯然并未被華盛頓的操作“嚇唬住”。
以蘋果為例,這家公司的產品不僅大部分在中國生產,而且過去幾年每年在中國的收入沒有一年低于400億美元。盡管蘋果公司近年來尋求將部分產能移出中國,但根據筆者的研究,至少在2030年之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取代中國在蘋果全瑜供應鏈中的地位。這可能也是蘋果公司CEO庫克這次公開表示蘋果很享受與中國之間“共生關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與會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披露,美國企業在中國制造的產品中有77%銷售給中國當地市?X有7%回銷美國,稱“這打消了美國公司僅是為了供應美國市場,而把工作機會交給中國的常見看法”。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即2022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保證了約100萬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從這個角度而言,盡管美企高管在當前特定的政治環境下在華選擇了“低調”,但他們的言行都已明確釋放了這樣一重信息,那就是中國巨大市場機會仍是任何美國有遠見的企業都無法忽視的。即便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加劇的背景下,市場及其管理者往往也保持著足夠的“聰明”和智慧。
美國加大對華經貿霸凌和科技等領域遏壓以來,盡管中美在戰略和政治層面關系緊張,兩國經貿往來也受制于關稅加征和美國的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等單邊主義行為而受到諸多干擾,但兩國之間的產業和貿易分工格局依然相對穩健。以雙邊貿易為例,2013年以來的近十年間,中美雙邊貿易額增長45.8%,2022年更是達到759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這在充分展現中美貿易具有強勁韌性的同時,也以充分的信息和準確的數據向世界昭示:市場及其管理者往往更加務實和理性。因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難以逆轉的今天,零和博弈有害無利已經人所共知。中美多年來形成的經濟結構高度互補、互利共贏的分工格局,不是一場或者幾場經貿摩擦就能輕易打斷的,美國政府不應再試圖證明它比在華投資的企業家以及廣大美國消費者更聰明。
美國企業高管們低調出席中國論壇,同時中國政府強調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保障和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這種“相向而行”還釋放出另一重信息,即中國不僅對美國的一系列戰略打壓意圖洞若觀火,而且依照中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戰略應對傳統,越是面對外部打壓越是能夠激起中國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而且,即便面臨外部蠻橫打壓,對外開放已經并將持續成為中國發展的鮮明標識,這也使我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持續保持理性,更加篤定地尊重市場規律,更加重視促進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通,而這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穩健麥展顯然都至關重要。
隨著中國向全球第一大進口市場邁進,中國向外資和國際市場釋放的紅利就將不僅限于市場機會的分享,更有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體系化紅利,包括對外投資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只要中國繼續保持發展和開放的定力,我們的核心產業競爭力、技術能級與金融定價水平也將得到持續穩步提升,這.也將使中國在促進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通方面擁有更大影響,更能推動世界在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共生和共享中更多獲利(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教授)
環球時報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