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風
摘 要:電商賦能農業,山區縣城迎來振興新機遇。“泗水是位于沂蒙山區的山區縣,水源好,生態環境好,農產品質量佳。泗水縣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努力在電商人才、產業鏈及配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把小特產做成大產業。”本文立足“直播 + 助農”營銷模式,分析了泗水縣直播電商助農的發展現狀,提出助農電商直播的建議,充分發揮泗水電商直播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關鍵詞:泗水縣;電商直播;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近年來,泗水縣緊緊抓住國家、省、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機遇,扎實開展電子商務助農興農工作。建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物流配送體系、電商人才培訓體系。有力有效推動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行”,為脫貧攻堅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本文通過立足山東泗水縣電商直播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結合該地電商優勢,探析泗水電商直播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的效果。
一、泗水電商直播發展成效
2017年9月泗水縣縣被列為山東省第一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隨著政策紅利不斷兌現,2019年開始泗水縣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期,其中,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總額6.4億元,同比增長31%,農產品網絡零售額7900萬元,同比增長41%,電商主體5080家。2020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0億元,同比增長36.2%,農產品網絡零售額9211萬元,同比增長16.6%,電商主體5327家。2021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1.96億元,同比增長19.6%,電商主體 5567家。2022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4.1億元,同比增長18.3%電商主體5818家。逐漸形成了以政府為引導、龍頭電商企業為主導,各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的發展格局。
(一)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環境逐步形成
泗水縣充分發揮政府統籌協調功能,成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和責任,為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全力助推名優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上行。印發《泗水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關于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泗水縣支持直播電商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若干政策文件,為泗水電商品牌化、科學化發展提供專業保證。安排專項資金,鼓勵電商企業做大做強。自2020年起定期舉辦“泗水電商節”,通過網紅帶貨活動大比拼、網紅評選、電商企業評選、電商高峰論壇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各市場主體參與電商發展的積極性,極大地活躍了我縣電商發展的氛圍,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本縣電商產業知名度。
(二)電商、物流體系不斷完善
為解決農村地區點多、面廣、線長這一難題,切實打通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構建了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架構體系。租賃廠房1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縣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整合中通、天天等5家快遞企業入駐,配備全自動分揀設備、物流運輸車輛,大幅提高配送時效。設立13個鎮級分揀中心,快件經鎮級分揀中心分揀后,派送進村。依托村級電商服務站,穩步推進快遞進村工作,目前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覆蓋全縣85%以上行政村。
(三)鄉村人才隊伍持續優化
在龍灣湖示范片區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堅持以點帶面,發揮鄉村振興延伸效應,吸納返鄉創業人士通過創辦企業的方式加入“鄉村振興合伙人”隊伍,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更多合伙人,圍繞田園鄉村、特色產業,融合一二三產業發展,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提供知識技術入股合伙方式,吸納各類專家學者、技術能手加入合伙人隊伍,幫助解決鄉村產業升級、農業成果轉化等技術難題,為鄉村發展帶來專業知識、先進技術。搭建合伙人招募平臺,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6處“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聯絡站”,鼓勵泗水籍在外成功人士發揮自身資源和人脈優勢,以協助招商的形式助力家鄉發展。深化校地合作,在圣水峪鎮東仲都村建成全市第一家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吸納高校師生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邀請清華大學等15所高校123名師生為龍灣湖片區設計文創作品20份,形成鄉村振興調研報告8萬字,完成建筑改造方案5份,改造閑置房屋486平米。截止目前,泗水縣累計招募各類合伙人256人,合伙項目98個,投入資金3.8億元,帶動群眾就業2700余人。
(四)傳統優勢行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
鴻潤食品、利豐集團、愛康醫藥積極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逐步形成以發展供應鏈為主的電商產業;俊寶貝逐步發展成集自主生產和線上銷售于一體的自營型電商企業。直播電商新業態發展逐步壯大。明慧直播電商基地、泗張直播小鎮、圣曦傳媒、華耀星途、草原紅、祥寶傳媒等電商直播基地相繼成立,直播電商新業態不斷擴面提質。網紅達人效應顯著。阿敏子、愛吃辣的李格子、啟星家-阿巧、小杜庫純、泰合云倉等粉絲量均超百萬網紅效應顯著,形成規模網紅經濟。優質農產品普遍“觸網”,做優“泗水甘薯”、“泗水花生”、“泗水西瓜”等優質農產品上行源頭,多點布局,促進農產品上行,助力鄉村振興。
二、直播助農力助鄉村振興案例分析
(一)本土主播帶貨
星村鎮北陳家莊村“泗水大櫻桃”是泗水縣唯一的櫻桃國家地理標志,櫻桃種植基地占地500余畝,地理位置優越。基地現有紅燈、旱大果、美旱布魯克斯、沙王、美國1號等10余個優良品種。種植完全使用農家肥和豆餅,不打任何農藥,純露天種植,自然成熟,櫻桃個大、皮薄、味美、營養豐富,被譽為“果之珍品”“鮮果之王”“江北鮮果第一枝”。
2023年5月20日,草原紅雄鷹直播團隊帶貨主播們紛紛走進果園進行實地講解,介紹“泗水大櫻桃”特色,通過直播平臺鏈接推廣、宣傳“泗水大櫻桃”,引導周邊群眾前來采摘,在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助力果農增收,帶動了星村鎮的消費。目前,全鎮郵政快遞點均開展大櫻桃寄遞業務,為電商做好快遞保障,電商日訂單量平均200單以上,日發貨量達到500公斤。
(二)縣長帶貨
“互聯網+直播+扶貧”已成為當下一道風景。孔縣長在直播中推介著家鄉特產,從香脆可口的花生米到軟糯香甜的地瓜條,從酸辣美味的酸辣粉到歷史悠久的砭石刮板,還有烤饃片、QQ蛋、酸辣粉等休閑食品,在這場直播首秀中,用心為家鄉特產代言。陳沖縣長在直播中隆重向網友推薦了一款泗水出產的“重磅好物”智能消防車。這款節能環保,操作簡單的“滅火神器”一經推出就立刻獲得網友青睞,訂單不斷。雖然直播中縣長才藝也不是很多,普通話也不是非常標準,但是卻飽含著對家鄉的熱愛和對這些企業的關愛。縣長帶貨,代的是信心、信譽和質量,不僅是對企業的保證,更是政府在為品牌背書。通過縣長帶貨,能夠打響泗水特產的品牌美譽度,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了解泗水的優質產品。”
(三)農戶帶貨
2021泗水縣第二屆電商節直播帶貨活動正在進行中,帶貨主播“菜花李”的直播間通過主播熱情洋溢的推介,泗水縣的地瓜、粉條等農副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正源源不斷通過補光燈環里的手機“飛”向全國各地。起初,小兩口靠著在短視頻平臺上拍搞笑視頻吸引粉絲,推廣他們家的米線產品,“最初都是同城的一些顧客通過短視頻知道了我們的店,跑到這里來嘗一嘗,再后來一些外地的朋友打聽有沒有可以速食的產品,我就想著能不能把米線做成方便速食產品,然后賣出去。”李超說。念頭冒出來,李超就開始籌建生產線,她需要的甘薯及附屬產品粉絲、粉條在當地已經有了很成熟的生產基礎,原材料供應鏈穩定,一條速食產品生產線很快就建立起來。在泗水,類似李超這樣從夫妻店、小門店發展起來的電商賣家還有很多,他們的成功,驗證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為縣域經濟帶來的時代紅利。
案例分析:農產品不僅要賣得出,還得讓消費者記得住,賣得好。農產品線上銷售不能僅僅停留在只關注銷售量的初級階段,當前農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需要著眼于增加自身農產品的附加值上,才能真正實現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因此,網絡新媒體時代伴隨圖文網紅2.0的同行——網紅主播靠建立人設,建立擁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這種品牌形象帶貨的產品卻不是固定的、單一的,而是依靠不同的自我表達方式、新穎的直播場景與網絡直播相結合,配合后期品牌廣告的包裝以及電商供應鏈條的強大供貨能力支撐,打造不同于傳統的網上購物模式。客戶購買的不僅看中的是主播帶貨的產品,更看中的是主播個人的魅力。通過某些主播或者知名網紅的影響力,帶動的不僅僅是農產品的銷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進一步擴大扶貧產品的知名度。直播不僅給更多新農人一個更大的舞臺,也徹底打通農產品上行的各個環節,讓消費者可以通過直播間的體驗就可以下單享受優質的農產品。
(四)政府助力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直播帶貨活動
2023年以來,縣商務局組織啟星家、利豐集團、鴻毅食品、鈞淏電商、草原紅電商直播基地等電商企業參加年貨節、黃河大集、濟寧市網購節,齊魯嗨“GO”季、2023年55購物節等電商促銷費活動,拉動網絡零售額6000多萬元,并獲得濟寧市商務局電商“優秀組織單位”表彰,極大的推動了農產品上行。
案例分析:疫情期間,快遞物流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農產品滯銷,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由于農產品利潤空間較低,部分電商企業更愿銷售利潤空間高的服裝、化妝品等產品,直播帶貨農產品的意愿不強。另一方面,種植農戶大都是普通農民,不具備專業直播技能,想通過直播銷售自家的產品,還是要依靠專業的公司和機構。政府通過組織開展各種直播帶貨活動,既加深了直播電商企業與種植基地農民的溝通和交流,讓主播更加了解農民和農村,也把新的直播理念和直播技能傳遞到了普通農戶家中,雙方都有所收獲,通過政府部門的穿針引線,推動了直播向農村的擴展。
三、泗水電商直播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的發展建議
(一)加大對電商直播企業在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不斷創新政策支持,靈活應用以獎代補、租金補貼、加強配套措施等手段,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優惠、信用融資、信用貸款等方面給予農戶在發展電商直播需要的金融政策支持,幫助渡過融資難關。另外,各級政府應積極探索對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的靈活運用,對重點農產品電商直播項目考慮給予場地支持,對包裝、冷鏈物流等電商設施用地方面給予政策性租金減免或補貼。
(二)積極探索全程直播模式,確保直播助農產品標準體系
全程直播不應僅僅把重心放在銷量上,還可以將直播范圍延伸至生產、銷售、流通、包裝以及售后等領域,方便消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產品的整個生產流程,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提高直播帶貨的趣味性,彌補當前線上直播銷售的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感缺失問題。另外,探索建立全新的互動直播模式。由于農產品的生產種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通過創新直播模式例如因地制宜地采用認養樹苗、果苗等方式,讓消費者可以在線上體會到農產品“從種子到結果”的全過程,增強消費者的直播參與感,提高對特定農產品的關注度,逐漸建立種植戶與消費者之間的社會關系網絡。
(三)建立鄉村直播帶貨合作組織
直播帶貨是一項覆蓋到多個領域的工程,無論是哪種產品的生產、運輸、售后、直播技術維護等都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產業才能不斷擴大。因此,政府、企業和地方應積極探索具備電商直播合作屬性的鄉村自治組織,促進鄉村種植戶之間或者村與村之間的合作,從自身條件出發,同時協調各村的農產品的種植品種與種植面積,確保農產品供應的穩定性,同時視本村的實際情況,分配農民在生產、包裝、服務等方面的職責,最大限度減少農戶之間惡性競爭如跟風種植等現象的發生。
(四)加強農村電商主播人才培養
教育指導相結合,一方面,鼓勵畢業大學生、返鄉大學生、具備電商從業經驗的返鄉人員等積極參與家鄉電子商務發展建設;另一方面,以縣級公共服務中心作為電商培訓主要基地,培養一批本地的實戰派講師團隊和一群能做電商直播的從業人員。重點做好工作人員、農村合作社、相關企業、創業青年、農民等群體的電子商務培訓,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對象實施教學,以達到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創新思維、熟練操作、自主創業為目標。
結束語
直播助農作為鄉村振興和網絡扶貧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興產物,引領農村電商模式不斷創新。泗水縣鄉村振興,更是鄉村發展的重要一環,電商直播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可以將該地區的傳統文化、生活、產品和產業等要素合理規劃,以直播電商模式助力優質農特產品線上銷售,讓消費者“走進來”,農產品“走出去”,且賣得更好、賣得更久。
參考文獻:
[1]周容.農村電商直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策略研究[J].商訊,2021(34):170-172.
[2]孟靜.基于平臺經濟視角下直播助農模式探討[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21,21(11):91-96.
[3]李曉夏,趙秀鳳.直播助農:鄉村振興和網絡扶貧融合發展的農村電商新模式[J].商業經濟研究,2020(19):131- 134.
(作者單位:泗水縣商務發展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