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交織的當今社會,藝術教育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特殊教育領域也展現出其獨有的價值。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特殊藝術教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形態,正日益受到廣泛關注。特殊藝術教育,作為傳統藝術教育的一種拓展與深化,不僅僅局限于藝術技能的傳授,更對特殊學生心理、情感和認知能力進行了關懷,通過創設包容性的學習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藝術的殿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被接納與尊重。總而言之,特殊藝術教育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藝術學習體驗,通過音樂、舞蹈、繪畫等多元藝術形式的實踐,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提升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促進他們社會融入和心靈成長。本文對特殊藝術教育的魅力展開探討,深化大眾對特殊藝術教育的認識。
1 特殊藝術教育概述
所謂特殊藝術教育,就是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群體依據他們的身心特點及學習差異而采取特殊設計的教學方法、教材及教學環境等,并以此為中介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以藝術多元表達形式及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及審美情感的同時,促進學生認知、情感、交往及自理能力全面發展。
特色藝術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強調適應性、個性化、支持性的教學策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既要注重學生藝術表現,又要注重學生學習時心理體驗、情感交流以及自我實現。另外,特殊藝術教育強調跨學科的融合,以構成一個全方位教育支持體系[1]。
2 特殊藝術教育特點
2.1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特殊藝術教育首先表現在它所針對的教育對象有明顯的特殊性。這些目標人群常常是身體上、精神上或者社會適應能力上都有一定障礙的人群,例如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智力障礙或者情感障礙。這些阻礙使他們在接受傳統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遇到許多困難。所以,特殊藝術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根據這些特殊人群的特征與需要來設計與實施個性化教學。特殊性需要教育者有較深的專業知識與敏銳的觀察能力,能準確地抓住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與發展潛力,制定出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教學方案[2]。
2.2 教學方法的適配性
受教育對象特殊性的影響,在特殊藝術教育中通常很難直接運用傳統教學方法。所以教育者有必要針對學生具體障礙的種類與程度靈活地選擇與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對視覺障礙學生來說,其主要通過聽覺、觸覺的感知來理解各類藝術作品;對聽覺障礙學生來說,則以觸覺、聽覺來感知音律的律動。再者,特殊藝術教育注重教學過程的互動性與體驗性,促使學生在切身參與體驗中感受到藝術的神奇與力量。適配性教學方法的引入,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又能有效地促進其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的提高[3]。
2.3 教育目標的導向性
相對于傳統藝術教育而言,特殊藝術教育更關注于學生個體發展過程中的指導與提升。它的教育目標不只是單純地傳授藝術知識與技巧,而是要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自信心,創造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特殊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對藝術的研究與實踐來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生活質量與社會參與度的提高[4]。
3 特殊藝術教育魅力分析
3.1 依據特殊藝術教育,干預殘疾學生心理
對于特殊教育的學生而言,心理障礙是影響其生存發展的主要因素。與普通學生不同,他們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表現出焦慮、暴躁、抑郁等情緒障礙或是對教師家長過度依賴等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在特殊學生成長過程中,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自卑感,而通過特殊技術教育,可以將藝術創作、藝術賞析,以及視聽感知、心理干預、心理治療等多種形式整合,以逐步對特殊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指導。在進入新時期之后,各項研究結果顯示,多元化的藝術教育方法,對于特殊學生的正確心理干預的落實非常有效[5]。
3.2 藝術教育美化性情,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特殊藝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特殊學生感知到一個健康而充盈的情感世界,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品質,以為特殊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由于受到視覺聽力、表達、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特殊學生在認知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相對較差。而傳統意義上“照本宣讀”或是“灌輸式”的教學,不僅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甚至還會導致其產生排斥心理[6]。通過具象化的藝術表達能夠給予特殊學生強烈的情感沖擊以及正確教育引導,例如,通過美術繪畫、音樂演唱、舞蹈排練、戲劇表演等一系列活動,將更多藝術化元素呈現在學生面前,逐步打開特殊學生封閉的思想,幫助他們了解到各種抽象藝術知識的原理,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塑造建立健全的人格品質。
依據“寓教于樂”的藝術體驗活動,特殊教育藝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聯想生活的同時,展開藝術繪畫藝術創作。例如,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線條、色彩等鮮明的方式來表現出他們對美術的感知,進而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在一些手工創造、雕塑練習等活動中,學生可以大膽地展開聯想,并在手工制作中借助各種材料、結構加以表達,以增強學生藝術表現能力。
3.3 培養學生藝術自信,提高學生生存能力
特殊教育學校在培養學生藝術技能的同時,需要適當地拓寬教學路徑,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視野,從校內課堂延伸到社會、世界,特殊學生未來要想立足于社會,需要學校在藝術實踐活動方面做出巨大努力,鼓勵特殊學生走上藝術道路開展藝術創作。為此,學校方面可以組織各種觀摩活動、交流活動,以使特殊學生能夠在各種類型藝術活動中獲取經驗,逐步提高自身藝術修養,融入社會,為未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7]。
3.4 特殊藝術鼓舞民眾,傳遞社會文明精神
特殊教育的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很多藝術型人才,我國各個地區都設立了專門的殘疾人藝術團,為特殊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更高平臺,也為普通群眾帶來了更多精神層次上的文化滋潤。通過觀看藝術表演,可以使廣大民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特殊教育內涵,感知到殘疾人熱愛生活、追求藝術的精神品質。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藝術家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將自身身殘志堅、奮發向上的精神等通過自身的表演、創作呈現出來。他們通過文藝匯演、聯歡表演等形式,將精彩的藝術演出送到鄉村、工廠、學校,用表演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激勵人們微笑著面對生活。
4 探析特殊藝術教育實施方法
4.1 以藝術為媒介的情感與認知共融
特殊兒童的情感和認知發展需求是多層次的。藝術教育作為一種富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教育形式,能夠深深觸動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通過藝術,他們可以用非語言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他們語言交流的不足。同時,藝術教育還可以促進特殊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視覺空間感知、音樂節奏等。創作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孩子們對藝術作品進行理解和詮釋的過程。創作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對于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特殊教育中,教師利用藝術作為改造音樂教師的手段。在音樂課上,教師不僅教授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通過音樂表達情感。如,在主題為“我的情感世界”的音樂課上,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種樂器,用音樂來描述當天的情感。有的學生選擇歡快的節奏來表達快樂,有的學生選擇低沉的旋律來表達悲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用音樂來表達情感,而且學會了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4.2 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
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它不僅是療愈情感創傷的溫柔之手,更是開啟特殊兒童內心世界的鑰匙。特殊兒童常常面臨著溝通障礙、情感壓抑等挑戰,而藝術治療通過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手段,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超越了語言的界限,讓孩子們能夠自由地釋放內心的情感,表達自我。同時,藝術治療還能幫助特殊兒童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提升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在藝術的世界里,孩子們可以感受到被接納和理解,從而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例如,在特殊學校中,輕度孤獨癥兒童在日常學習中往往與其他學生的交流極少,更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為此,藝術教師可以嘗試將藝術治療融入美術課堂,在教室中掛滿各種類型、各種顏色、各種樣式的繪畫作品,給予孤獨癥學生心靈上的沖擊。在教室之中,教師放置各種類型的繪畫材料,如畫板、彩筆等,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進行語言交流,而是通過動作引領孤獨癥兒童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釋放自己的情感。當孤獨癥兒童的心扉略微打開之際,藝術教師需要抓住時機,逐步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
4.3 社區資源在特殊藝術教育中的整合
特殊藝術教育具有長期性,僅靠學校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特殊教育教師可以適當將資源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如藝術家、藝術團體、文化活動等。通過有效整合多種資源為特殊兒童提供多樣化的藝術學習體驗和實踐機會。當特殊兒童與社區資源互動時,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還能提高他們的社會溝通能力和社區歸屬感。因此,特殊藝術教育必須積極與社會各界合作,共同為特殊兒童營造包容、多元的藝術學習環境。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邀請社區藝術家來校舉辦藝術工作坊,讓他們與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創作藝術品。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特殊兒童參加社區藝術展覽、音樂會等文化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藝術的魅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與藝術家一起合作完成藝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他們不僅提高了繪畫技巧,還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特殊兒童的藝術素養得到了顯著提高,能更加自信地融入社區生活。
5 結語
基于藝術教育基礎上展開的各項活動,為特殊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新平臺、新路徑,在一次次藝術熏陶與洗禮中,能夠重新點亮特殊學生心中的“明燈”,重燃特殊學生對生活的希望。
引用
[1] 周海清.美術教育在特殊兒童發展中的治療作用[J].美與時代(中),2019(4):116-117.
[2] 楊昌穎.淺談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特點與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16-217.
[3] 邵雪原.美術治療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優勢與價值體現[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2):17-19+31.
[4] 蘇婭.關于舞蹈素質教育相關問題的反思——由中美藝術教育觀念比較引發的思考[J].當代舞蹈藝術研究,2018,3 (1):103-107.
[5] 梁慶東,梁秋月.音樂治療理念在特殊兒童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8,24(6):110-114.
[6] 李一茜.關于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6,36(21):211-212.
[7] 胡佳鴻.舞蹈如此多嬌,引無數男兒盡折腰——淺談舞蹈中男孩稀少的問題及培養途徑[J].北方音樂,2017,37 (2):249-250.
作者簡介:閆文茹(1996—),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二級教師,就職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