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宮作為綜合性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陣地,既要堅守公益屬性,又要保障青少年兒童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近年來,青少年宮系統(tǒng)更是致力于特殊教育的幫扶活動,立志將青少年宮的藝術教育普及到更多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青少年之中,而特殊兒童都有自己獨有的藝術天賦,因此,促使他們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fā)光發(fā)熱,是值得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因此以古箏特殊教育的研究為例,借助青少年宮的平臺可以進一步研究特殊藝術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青少年宮;公益性教育;古箏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J632.32;G7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4—118—03
一、青少年宮系統(tǒng)下的公益性教育
青少年宮系統(tǒng)作為校外的綜合性教育基地,具有公益性的職能,這一系統(tǒng)下的各地市青少年宮已經普遍納入公益一類事業(yè)單位。作為校外教育主陣地,能夠讓青少年兒童享受到校外教育帶來的公益性,貧困家庭、特殊家庭、留守子女、外來務工子女等都享受到公益性教育和場地等給予的幫扶和支持,應是青少年宮系統(tǒng)下公益性的真正體現。根據國家相關的優(yōu)惠和補貼政策,最大限度的保證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為貧困家庭、特殊家庭、留守子女、外來務工子女等提供平等的校外教育資源,才能真正發(fā)揮好公益性教育的作用。
青少年宮為弘揚中華民族扶弱助殘的傳統(tǒng)美德,營造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促進助殘志愿者隊伍建設,發(fā)揮在助殘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一直致力于公益幫扶助殘事業(yè)。助殘幫扶活動自開展以來,教師們積極幫扶殘障兒童、參與幫扶活動的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為殘障兒童帶去了學習、生活所需用品,開設了生動有趣的體驗課程,開展了豐富的文藝演出,送去最真摯的慰問和祝福。
在每一次的助殘幫扶活動中,教師和志愿者都做了有意義的貢獻,更感受到了殘障兒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通過開展公益助殘,教師和學生們受到了很好的勵志教育,在德育方面,也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特殊藝術教育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
特殊藝術教育是提高特殊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精神追求的重要保證。特殊藝術教育作為針對特殊的對象(身心缺陷的人,即盲、聾、啞、弱智兒童等)進行的藝術教育,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和責任感。
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對于特殊青少年兒童的康復治療具有一定的改善,并且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可以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可排解憂郁苦悶,達到心靈治療的目的。《晉書·樂志》中記載:“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yǎng)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由此說明音樂可以使人修身養(yǎng)性,塑造良好的性格。音樂對刺激人的感受,宣泄人的情緒有極大的作用。因此,特殊青少年兒童可以通過音樂來改善負面的感受。但是在音樂教育的實踐中仍然面臨著現實的困境。
理論基礎不充實。特殊音樂教育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龐大、豐富,既具備特殊教育的特點,又涵蓋音樂教育的屬性。因此給特殊教育研究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特殊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在國內還處于缺乏理論基礎研究的階段,導致特殊音樂教育在活動方面出現目標定位不清晰,以至于實踐中產生多種分歧,并且,用音樂來進行康復治療為主的主張和以掌握音樂技能知識為主的主張之間存在意見不一。
課程體系不完善。特殊音樂教育屬于一門綜合性、多元化學科,涉及音樂學、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多個門類,它對特殊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然而,我國的特殊教育起步較晚,特殊青少年兒童音樂教育領域的研究隨之發(fā)展緩慢,常常被教育研究人員所忽視。由于課程體系的不完善,導致特殊青少年兒童音樂教育呈現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較差的局面。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只注重特殊青少年兒童音樂教學活動組織實施,而忽視了其主體地位和個性發(fā)展需求。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手段,將特殊音樂教育中教學與康復分割開來,以至于很難把醫(yī)學、教育心理學、音樂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也拉開了與世界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差距,同時也不利于特殊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
教師資源不全面。教師資源充足是保障特殊青少年兒童音樂教育順利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全面、優(yōu)質的特殊音樂教師,這也是導致特殊青少年兒童音樂教育發(fā)展緩慢、教育教學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特殊音樂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經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研究表明,特殊音樂教育教師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目前還無法滿足現實需求,這是目前特殊音樂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缺乏專門培養(yǎng)特殊音樂教師的學校和職業(yè)技術學院,同時,特殊音樂教師的教學資質有待進一步審核,教學不對口,職業(yè)素養(yǎng)不過關。
特殊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特殊青少年兒童逐步適應常規(guī)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最大限度的與正常青少年兒童一同參與普通藝術學習活動,以達到能體驗藝術生活價值和興趣的目標。而目前的現實困境擺在面前,發(fā)展特殊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在特殊教育的基礎上,拓展符合特殊青少年兒童發(fā)展特點的藝術課程體系,改善存在的不利因素。
(1)首先是探索特殊青少年兒童的藝術認知能力。有不少特殊青少年兒童具有一定的藝術天賦,他們熱愛藝術,有的善于繪畫、有的鐘愛音樂、有的擅長舞蹈……在我所接觸到的特殊青少年兒童中,就有擅長書法、古琴、古箏的智力障礙(自閉癥)患者,由于家人的細心陪伴和引導,他們可以在各個領域掌握較高的技藝,甚至比正常的學生還要優(yōu)秀,因為他們的堅持和家人給與足夠的耐心,成就了這些孩子的“天賦”。當然這些成績更離不開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愛心人士的幫助、好教師的悉心指導。
(2)其次是調查特殊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對特殊青少年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特殊青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特殊青少年兒童除了有生理上的缺陷,還有一些存在語言、行為、情緒等方面的異常。心理問題的發(fā)生與各種缺陷、異常是緊密相關的,由于特殊青少年兒童的特殊性,很容易在成長和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產生自卑、焦慮、敏感等癥狀。因此,藝術教育的作用就是幫助這些特殊青少年兒童通過藝術學習的方式,獲得自我認知、找到自信、學會用藝術溝通和表達,從而減少壓力、調整行為、提高思維能力。
(3)最后是總結特殊青少年的藝術教育預期效果。特殊藝術教育可以促進青少年情緒的良性發(fā)展,采用合適的特殊藝術教育內容可以激發(fā)特殊青少年內心的積極情感,引導特殊青少年參與到藝術作品的宣泄式的表達之中。例如音樂律動、歌唱、或繪畫等多種宣泄式的藝術表現方式中來,減少他們的精神壓力,改善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使其從消極的生活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其次,特殊青少年的藝術教育其價值還體現在能有效促進特殊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以自閉癥青少年為例,他們的社會理解能力缺失,對于他們而言更容易接受個體與物的關系而非與人的關系,教師便可在特殊藝術教育活動中,為其提供例如樂器,通過他們的觸摸探索演奏,建立起物我關系,教師進而可以把握教育時機,有目的地通過音樂交流與之建立關系,從而喚醒、幫助特殊青少年對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三、古箏特殊教育的發(fā)展
(一)古箏特殊教育課程的形成背景
在實施“雙減”政策這樣一個教育大背景下,作為身處青少年宮一線教學的古箏教師,一直致力于保障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尊重個性發(fā)展,讓藝術教育真正起到引導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發(fā)展興趣愛好、養(yǎng)成行為習慣、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在校外藝術課程中,古箏作為一項傳統(tǒng)藝術文化產物,具有較高的傳承價值和藝術魅力。古箏特殊教育課程需要形成簡單易入門的內容和教學模式,為特殊學生打造一個合適的教育課程體系。
(二)古箏特殊教育的可行性
自2013年起,接觸到了自閉癥學生辰辰,他非常喜愛古箏,熱愛中國藝術文化,并已經有了一定的古箏基礎,通過跟他的家人交流了解到,孩子的外婆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辰辰自6歲開始就堅持對古箏的學習,在家人和老師的鼓勵下一堅持就是十幾年。辰辰自己喜歡的古箏作品,只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能熟練地掌握,興趣是他最好的老師。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其刻苦和努力的程度比正常的孩子還要大,只要他喜歡,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他學習的腳步。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辰辰很快掌握了《箜篌引》這首難度較高的古箏作品,特別是在對樂曲情感的表達方面,辰辰能夠做到表現音樂的意境,這是十分難得的音樂天賦和對樂曲的理解能力,因此,辰辰在本市區(qū)的民族器樂比賽中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由此可以真切體會到智力障礙人群出于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可以激發(fā)其學習樂器、理解音樂、表達音樂的潛能,刺激其對藝術感受的表達。
因此古箏特殊教育課程的實施具備現實依據,并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古箏特殊教育課程的形成需要通過逐步教研、深入備課,建立一套由淺入深、綜合且專業(yè)的課程系統(tǒng)。
(三)古箏特殊教育的實踐
古箏特殊教育課程通過加強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整合和掌握吸收科學的藝術教育經驗,運用到古箏特殊教育課程之中。通過網絡以及查閱相關書籍,首先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醫(yī)典《黃帝內經》中記載:中國五聲(宮、商、角、徵、羽)與五臟(肝、心、脾、肺、腎)的關系,音樂治療的方法對某些疾病的改善是有積極作用的。古箏特殊教育課程應該以此為根據,結合多種音樂療法有針對性的挑選適合學樂器學古箏的這部分特殊兒童,先以培養(yǎng)興趣愛好為前提,發(fā)掘特殊兒童的潛力,在逐步根據學生的能力。古箏特殊教育課程需要將內容趣味化、具象化,從認識古箏開始,改變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利用動畫形式幫助特殊兒童理解;在訓練節(jié)奏和認識音高時,可以借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用游戲的方式使特殊兒童在即興中創(chuàng)造性地掌握和理解節(jié)奏和音高。
四、總結與思考
在學習初期也就是音樂啟蒙階段,需要大量聆聽和感受音樂作品來幫助特殊青少年兒童熟悉音樂、欣賞音樂;而對于音樂理論的學習主要還是以淺顯易懂為主,不要打擊學習者學習初期的積極性。同時,要做好家長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在孩子整個學習過程中堅定信念,有信心、有決心的去付出和陪伴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加上家人耐心的溝通和引導,可以更好地幫助特殊青少年兒童學習音樂和康復治療,音樂療法的積極作用也會有明顯的體現。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育特殊青少年兒童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精力,甚至是豐富的心理學、特殊教育學、音樂教育學等全方位的知識,同時教學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少年宮的師資平臺和資源,借鑒優(yōu)秀的特教案例和方法,吸納一定的特教專業(yè)教師共同教研,形成專業(yè)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才能更好的服務特殊青少年兒童。
五、結語
古箏特殊教育發(fā)展初期,還有許多不成熟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相信只要青少年宮事業(yè)繼續(xù)支持這項課程的發(fā)展,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便會嚴謹認真、堅持不懈地將這項課程改進、完善并研究和實踐下去。這也是對推動青少年宮事業(yè)與特殊教育協(xié)同發(fā)展具有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研究課題。古箏特殊教育不僅可以起到康復治療的作用,還可以激發(fā)其巨大的潛能,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未來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積極投入到教育研究和探索之中,為古箏特殊教育更好更快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新時代的理論和實踐引導下,盡管教育教學方式多種多種多樣,但音樂仍然在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傳遞著人類共享的情感和體驗,古箏特殊教育是激發(fā)特殊青少年兒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把握人生命運的有效途徑,真切希望古箏音樂可以深入到每一個特殊青少年兒童心中,傳遞更多有價值的“財富”給予特殊青少年兒童。
參考文獻:
[1]樸永馨.慶黨百年 回顧中國特殊教育發(fā)展[J].中國特殊教育,2021(7).
[2]劉剛.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自閉癥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
[3]文英,錢志亮.特殊兒童入學成熟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特殊教育,2020(12).
[4]張鴻懿,周為民.音樂治療在智力障礙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4(1).
[5]郭歡,申荷永.藝術在特殊兒童心理咨詢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論叢,2012(4).
[6]余曉,郭琴.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內涵、價值及現實困境[J].綏化學院學報,2018(4).
[7]]連赟.中國特殊音樂教育:歷史與現狀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0.
[8]李雪梅.民族器樂提升視障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策略的探討[J].現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8(3).
[9]王和平,杜曉新,曹靜萍.特殊兒童音樂治療機制、功能及實施原則[J].中國特殊教育,2004(2).
[10]劉蕊.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8(3).
[11]梅金媛.特殊教育學校培智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J].戲劇之家,2020(35).
基金項目:本文系特教生藝術感受力培養(yǎng)現狀與提高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1ZJY048)。
作者簡介:王晶,淄博市青少年宮,研究方向為古箏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