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博物館在陳列展示文物時,應當結合文物自身的特點和觀眾參觀的需求,注重提升文物藝術形象,在增強文物對觀眾吸引力的同時,也能更好發揮文物的教育和審美價值。本文首先概述了提升文物陳列展示藝術形象的重要價值,以及在文物陳列展示中應遵循的科學性和觀賞性原則。其次,以福建博物院《福安常樂—中國古代吉祥文物展》文物陳列展示如何在注重文物與空間的有機融合和文物色彩與光線的統一,以及為保證文物展覽的對稱與均衡等措施為例,淺析博物館優化文物陳列展示、提升文物對觀眾的吸引力,以及實現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陳列展示;藝術形象;色彩設計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4—247—03
一、博物館提高文物陳列展示藝術形象的價值分析
(一)有利于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
博物館的主要職能包括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等。陳列展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珍貴歷史文物在受到應有保護的前提下,滿足觀眾參觀需求,并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文物的文化歷史,增強傳承文化的意識。隨著博物館受眾的年輕化,博物館要想提升文物對年輕受眾的吸引力,必須要在提高文物藝術形象上下功夫。例如,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文物陳列展覽中的應用,使用全息影像或3D漫游等方式,如何讓文物“活”起來,使觀眾能夠與文物展開互動,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全方位了解文物的藝術形象,讓觀眾獲得良好的參觀體驗。除此之外,博物館方面還可以通過優化文物的排列布局,或者使用不同顏色的燈光、不同質地的材料,起到映襯文物的效果,進一步突出文物的藝術形象,抓住觀眾的眼球,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反映陳列展覽的核心內涵
博物館在陳列展示文物時,并不是單純的將文物呈現在觀眾面前,而是要重點思考如何提升文物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讓觀眾愿意深入了解文物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博物館只是將文物簡單的擺放,而沒有思考如何提升展示文物的藝術感,那么陳列展示的文物即便是彌足珍貴,也很難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如果能夠采用科學的布局方法,巧妙運用燈光進行照射,就可以起到突出文物、增強觀感、深化主題的效果,讓陳列展覽的核心內涵得到了凸顯,讓觀眾在欣賞文物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相應的文化教育。例如,博物館按照時間線進行文物陳列展示,將同一類型但是不同時期的多件文物進行集中展示,并按照年代順序進行排列。這樣一來,觀眾就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同一類文物在不同朝代的形狀、材質變化,讓陳列展覽的主題思想和核心內涵得到了更加直觀的展示。
二、博物館文物陳列展示中提高藝術形象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和學術性原則是博物館在文物陳列展示設計中應當遵循的首要原則,這是由于博物館本身具有的社會教育功能決定的。因此,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文物的陳列展示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發揮好文物的教育價值、研究價值。例如,在陳列柜和展示臺上,要留出一片空白區域作為介紹板塊,著重介紹文物的名字、出土時間、所屬朝代和歷史文化,方便觀眾能夠快速的了解文物。同時,觀眾還能將文字與實物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文物的印象,發揮文物的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功能。提升文物的藝術形象與尊重文物的歷史價值,兩者之間并非二元對立的關系。遵循科學性原則,就是要避免盲目追求文物藝術形象而忽略甚至是破壞其文化價值的情況。從另一角度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還意味著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思維,嘗試將先進技術應用到文物的陳列展示中,在提高文物保護力度的基礎上,讓文物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形象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觀賞性原則
所謂觀賞性原則,就是在充分保護文物歷史特色、充分反映文物學術特性的前提下,關注并迎合新時代主流受眾的審美水平,在此基礎上優化文物的陳列布局,達到增強文物吸引力、提升觀賞性的目的。例如,博物館按照朝代、類型等進行分區,將整個陳列展示空間劃分成多個區域,并且合理規劃不同區域之間的路線,讓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相應的區域進行游覽[1]。相比于按照固定路線參觀游覽的模式,這種區塊劃分的模式更能迎合當代年輕觀眾的需求。另外,博物館還可以按照主題、話題進行文物的陳列展示,增強觀眾參觀的目的性,并且讓文物在組合、排列中提升觀賞價值。堅持觀賞性原則優化文物的陳列布局,還能轉變博物館的服務觀念,更加注重游客的設計需求。利用較高的觀賞性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和關注,讓觀眾主動去發現文物的藝術價值。
三、淺析福建博物院《福安常樂—中國古代吉祥文物展》文物陳列展示中提升藝術形象的策略
該展,通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和諧、安寧、團圓、美滿、奮進的追求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凝聚成福、祿、壽、喜、財等吉祥符號為主題進行的藝術陳列創作并在春節期間進行展出,以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進而讓觀眾在領略文物魅力的同時,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自覺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在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一)注重文物與空間的有機融合
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作為文物展示的主要場所,為了更好的展示珍貴文物、揭示主題精神,需要讓文物與空間融為一體。在空間的布置上,要綜合考慮文物自身的特性以及想要表達的文物主題來靈活調整文物陳列展示空間的布局,保證陳列展示內容和主題相互契合、互為呼應。對于歷史類文物,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與布局上,要堅持“去偽存真”的原則,盡量減少或者是避免虛假浮躁的修飾,突出歷史文物的質樸感,有助于發揮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教育功能。另外,在陳列展示柜、展覽柜的布局上,嘗試按照文物紋飾的類型順序排列,從而更好的展示文物的發展過程,讓觀眾能夠感受歷史變遷中文物的發展和變化。當然,也可以選擇以文物為主線進行陳列展示,將不同類型和具有相似紋飾的文物放在同一個陳列展柜內,通過橫向對比讓觀眾了解不同類型文物相似紋飾在不同時代的變化。
(二)追求文物色彩與光線的統一
通過合理的色彩設計,發揮色彩對文物的襯托作用,有利于提升文物的藝術形象,同時也能讓觀眾從陳列文物上獲取更加豐富和立體的信息。堅持色彩為體現文物特色而服務的原則,讓文物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形象得到進一步的彰顯,追求文物色彩與光線的有機統一。《福安常樂》文物陳列展重點把握以下幾點:其一是色調的合理運用。暖色調以紅色主色調,在展廳的入口和陳列分部分的地方,以紅色展示的主題色彩,起到吸引注意力、提升文物藝術形象的效果。紅色的運用,給人一種喜慶祥和的心理印象,也貼合在春節期間展出,突出喜慶祥和的氛圍,讓觀眾體會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能更好地發揮文物的文化教育價值。
燈光可以給予展廳更好的表現,文物陳列展示中燈光的運用也是提升其藝術形象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調整燈光的方向、改變燈光的亮度、變換燈光的顏色等,讓燈光與展品相互契合,在燈光的映射下營造出符合文物主題的氛圍,從而讓文物的藝術形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福安常樂》文物陳列展中藏品所使用的是顯色指數高的燈光,并嘗試使用反射燈、背景燈,從而可以最大程度還原文物原本的色彩,營造一種空間氛圍與文物作品相互映襯的藝術效果。
(三)保證文物展覽的對稱與均衡
文物展覽陳列中的對稱性與均衡性,既可以是統一協調的關系,也可以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要根據文物自身的特性以及陳列展示追求的藝術效果來選擇。例如,對于陶器、鐵器、青銅器這類文物,最好是選擇對稱排列的形式,通過營造一種秩序感、莊重感,來體現歷史類文物的厚重;而對于字畫、金銀首飾這類文物,如果使用對稱排列會給人一種呆板的印象,均衡排列方式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可以讓文物的陳列展覽效果更加活潑,有助于增強其藝術性[1]。總之,無論采取何種排布方式,都應當基于文物的主題特點、服務于文物陳列展示的需要。除此之外,文物陳列展示還要在保證原始質地與突出時代氣息上做好協調、平衡。尤其是在博物館受眾趨于年輕化的大環境下,如果文物陳列展示過于呆板,難以迎合新時代年輕受眾的需求,導致來館游客數量的減少。因此,在保證文物原始質地、發揮文物傳承歷史文化、傳播文明氣息等功能的前提下,還要迎合當代受眾的審美需求。
(四)文物的數量與排列要合理
博物館陳列展示的各類文物,有些雖然在尺寸大小上相近,但是造型、色彩、質感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區別,觀眾在觀賞時產生的感覺也大不相同。在放置文物時,應結合文物的數量的多少和尺寸的大小進行靈活安排,對提升視覺觀感和藝術形象有一定的幫助。通常來說,博物館陳列展示會采取大版面集中呈現或小鏡框組合呈現2種模式,前者適合陳列展示一些尺寸較大的文物,或者是集中展示多件有較強關聯性的文物;而后者則適合陳列展示一些尺寸較小,或者是單獨擺放的文物[2]。無論采取何種布置方式,都要根據博物館的陳列空間以及文物本身的大小,靈活調整展品的數量。既要提高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利用率,同時又要避免過于擁擠影響觀賞價值和破壞藝術形象。追求數量與質感的有機統一,是提升博物館文物陳列藝術形象的前提條件之一,以綜合大版面為例,在文物的數量控制上要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是文物數量不能太多,并且同一版面內擺放的多件文物,要在尺寸規格上盡量保持一致性,避免尺寸差異過大而影響整體的協調性。同時,同一版面內需要有幾件特色鮮明、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可以將其放置在中間比較顯眼的位置,起到突出版面主題的效果。第二是文物的搭配要合理,營造一種錯落有致的視覺感官。有時候出于主題呈現的需要,大版面中陳列的文物有大有小,這時候要按照從大到小或者是近大遠小的布局原則,讓文物能夠錯落分布,以此來提升文物陳列展示的藝術形象。
四、結語
提升文物的整體藝術形象,既可以讓來館游客感受到文物背后蘊含的文化魅力,而且還能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支持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在博物館深化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如何提升文物陳列展示的藝術形象,成為博物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博物館工作人員應遵循科學性、觀賞性、藝術性等原則,從提升文物藝術形象和發揮文物教育價值等角度出發,嘗試多種措施優化文物的陳列展覽。堅持文物與空間和諧統一、文物與色彩相互映襯、巧用文物包裝手法、合理確定文物數量等方面多措并舉,切實提高文物陳列展覽的藝術形象。在這一基礎上增強文物對年輕游客的吸引力,支持博物館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侯衛廣.試析如何創新文物博物館陳列的設計方法[J].中國民族博覽,2021(8).
[2]井然.基層博物館文物陳列展示中如何提高其藝術形象[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
作者簡介:林敏(1980—),女,漢族,福建福州人,本科,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陳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