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雪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間制定適宜的臨床綜合治療措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預后和神經功能評分,防控并發癥等是治療的關鍵[1,2]。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近年本院接收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負面情緒改善程度、生活質量評分的影響,旨在尋求更好的治療措施。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2月 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參考組和探究組,每組110例。參考組男58例,女52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58.73±6.82)歲。探究組男63例,女47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59.16±7.0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 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根據相關專業數據或臨床指南評估并確診;患者及家屬知曉醫療服務具體內容。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特殊疾病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中斷治療或護理過程的患者;已經或曾經采取其他干預措施,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患者;依從性較差或無法配合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針對性干預,包括為患者選擇適宜的病房,避免噪音及潛在感染因素,在病房內設定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對病情緊急的患者進行生命特征監測,并根據主管醫師的醫囑及時進行治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溝通,使患者明白干預措施的意義。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宣傳教育:根據患者的情況提供合適的宣傳教育指導。在患者入院后及時進行疾病相關基礎治療告知,幫助其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充分利用科室內提前準備好的紙質版宣教材料,也可在公眾號內進行宣傳,幫助患者在移動端快速了解疾病相關情況,糾正患者錯誤的生活方式。②飲食護理:科學的飲食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十分重要,由于合并急性腦梗死、腦疝,必須嚴格控制患者攝入鈉鹽和脂肪的量;合理選擇輸注營養,在可進食后優先選擇攝入優質蛋白,如牛奶、牛肉、魚肉等;多食用植物油烹飪的食物;避免攝入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注重攝入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3-5]。③心理護理:多數急性腦梗死患者存在恐懼、抑郁等消極心理,多因其對自身疾病缺乏了解,進而影響臨床治療。護理人員需要積極配合用藥才能逐步改善病情,此外參加運動和維持情緒穩定也非常重要。
1.3.2 治療方法 參考組患者選擇常規治療,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西安漢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61021575)350 mg、胞二磷膽堿注射液(吉林百年漢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208)750 mg,分別與25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阿司匹林腸溶片(哈爾濱天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514)100 mg和洛伐他汀(麗珠集團新北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09)20 mg口服治療,1次/d。探究組在參考組基礎上聯用依達拉奉治療:將依達拉奉(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01)30 mg溶于100 ml的生理鹽水溶液中靜脈滴注,30滴/min,2次/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
1.4.1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四肢無明顯障礙,自理能力改善顯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下降≥90%;有效:患者四肢存在部分障礙,自理能力有所好轉,NIHSS下降30%~89%;無效:患者自理能力無明顯改善,NIHSS下降<3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心理狀態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HAMA與 HAMD對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估,評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探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8%,明顯高于參考組的7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治療前,探究組患者的HAMA評分為(15.3±4.6)分,HAMD評分為(13.9±4.8)分;參考組患者HAMA評分為(15.1±4.9)分,HAMD評分為(14.2±5.0)分。治療前,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探究組患者的HAMA評分(6.2±2.1)分、HAMD評分(5.9±2.0)分明顯低于參考組患者的(9.2±2.6)、(8.8±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注:與參考組比較,aP<0.05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最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之一,是造成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之一,全球范圍內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目前已經位列于創傷的前2位[6-8]。隨著國內城市化的進展和飲食結構的調整,急性腦梗死患者逐漸增多,探討和研究急性腦梗死患者針對性的急診治療方法是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9,10]。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程進展迅速,且風險較大,并發癥較多,治療后病情恢復較慢,很容易引發患者的負面情緒,因此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十分重要[11]。
對急性腦梗死采取依達拉奉治療,能夠幫助患者改善手術預后情況,降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并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急性腦梗死采用依達拉奉治療相對于常規治療更好,這主要是因為依達拉奉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腦組織內脂質的過氧化,緩解腦組織的梗死,促進局部血液供應量增加,達到減緩疾病進展、加重的效果,能夠在預防遲發性神經元調亡的治療目的上發揮積極作用[12]。依達拉奉治療可以幫助同側半球腦血流量的恢復,改善腦組織的血液及氧氣供應。本研究結果表明,相對于常規治療的患者,采用依達拉奉治療的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各項指標恢復水平較好。
綜上所述,應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顯著,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和負面情緒,提升患者預后評價和功能評價,可以在未來的臨床研究中進一步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