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封面:印度尼西亞珊瑚礁的海洋生物藝術圖。《自然》雜志第7919期特刊報道了化石記錄海洋生物的多樣性。研究團隊結合化石記錄與板塊構造學和地球的環境條件,對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區域多樣化提供了重要見解,利用新模型研究生物多樣性如何在顯生宙時期的生物大滅絕之后逐漸恢復。結果顯示,在整個顯生宙時期,全球不到2%的被水覆蓋區域呈現出多樣性水平達到飽和的跡象。隨著泛大陸解體成后來的大陸,地球環境條件的穩定性讓多樣性熱點地區得以發展,這也促進了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生物的多樣性。

《自然》封面:冷凍微波天線圍繞在超冷分子周圍的藝術想象圖。《自然》雜志第7920期封面文章報道了超冷極性分子研究進展。極性分子氣體比原子氣體更適合用來探查量子效應,但它們首先需要充分冷卻,而這很有難度。文章提出一種將極性分子冷卻到位的方法,可使氣體開始簡并,且量子效應占主導。為此,研究團隊用專門設計的微波場誘導排斥勢壘,防止分子間出現會引發損失的反應。最后,這些分子能通過彈性碰撞充分冷卻到21納開爾文,產生由相互作用分子組成的三維偶極量子氣體。

《自然》封面:一個人的社交網絡和社群——他們的“社會資本”。《自然》雜志第7921期封面文章報道了研究人員用臉譜網上210億例友情的數據構建了一個社會資本圖。研究團隊測度了三類社會資本:不同類型人群間的關聯度、社會凝聚性和公民參與度。他們發現,在不同社會經濟階層有更多來往的社區中成長起來的兒童,他們脫貧的概率會顯著增加。團隊隨后分析了限制不同階層社交來往的因素,結果發現,“缺少暴露”和“交友偏向”二者的貢獻幾乎相當。

《自然》封面:一種鑲嵌模式。《自然》雜志第7922期封面文章報道了4-bit黏附邏輯可實現多細胞界面普遍模式。細胞彼此黏附時會形成細胞間界面,這個過程通常由名為黏附素的黏附分子介導。利用合成黏附素對細胞間界面的形成進行工程改造并對之后的界面模式進行編程被證明難度很大。研究團隊在大腸桿菌中構建了一個基于合成黏附素的此類系統,并根據四色定理,通過數學和實驗方式證明只需4種黏附素就足以構建1種能產生任意界面模式的邏輯,有助于闡明多細胞系統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