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麒霖



摘要:放火火災與一般火災在痕跡、勘驗、調查方面均有區別,通過相關火災調查案例整理及模擬現場調查,總結放火現場異常、勘驗重點、儀器設備輔助、特殊痕跡、現場物證提取等內容。根據模擬現場調查情況,總結現場痕跡體系及認定錯誤的情形,從調查角度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為火災調查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放火;助燃劑;火災調查;痕跡特征
通過對近年來放火案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火災中常見的助燃劑主要有三種:汽油、酒精、油漆溶劑(常見的為天那水,又稱“香蕉水”)。目前對放火火災的調查研究多集中在助燃劑檢測及干擾因素上,調查程序及現場勘驗等方面較弱。為進一步推動放火火災調查工作的規范、高效開展,筆者對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整理分析了相關火災案例,就放火火災調查重點、儀器設備現場輔助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總結,旨在為火災調查人員對于放火火災的調查工作提供參考。
1 放火火災調查重點
與一般火災調查相比,放火火災現場復雜,不止一個起火點,現場燃燒無特定規律,火羽流蔓延發展也無明顯規律可循[1],因放火現場存在助燃劑的原因,往往很快形成轟燃,多火點同時燃燒,痕跡相互交錯,不能按一般火災調查重點來進行火災調查工作。結合近年來放火火災調查,筆者總結出以下調查重點(如圖1所示)。
1.1? “4”類現場異常
人員異常。尸體有非火災致死特征;起火前現場有可疑人員活動;當事人近期有矛盾糾紛;現場傷員受傷情況非逃生造成等。
部位異常。起火部位在門窗、走廊等逃生通道的;現場人為造成的多個起火點;起火部位有不明易燃液體燃燒痕跡。
聲光異常。通過詢問知情人,火災發生初期現場有炸裂、明顯火焰、沖擊波損壞情況或異常聲光現象。
環境異常。現場附近有可疑易燃液體容器;門、窗、鎖等有外力破壞或攀爬痕跡;現場物品有翻動、移動等。
1.2? “4”個第一時間
第一時間控制人員。對傷員送醫進行傷情鑒定,剪取可疑人員指甲、棉簽提取指甲縫物質、提取衣物等送檢鑒定助燃劑殘留。
第一時間刑偵介入。發現現場異常,有疑似放火情形時,立即啟動消防、公安火災調查協作機制,刑偵部門第一時間介入,核實線索,調取周邊監控排查可疑人員等情況。
第一時間加強詢問。發現疑似放火情形后,第一時間加強對發現人、報警人、當事人、傷員等的詢問打開突破口。
第一時間勘查現場。對起火部位、起火點處可疑易燃液體燃燒痕跡進行仔細勘驗,利用儀器設備現場判斷是否有易燃液體,盡量在24h內提取物證并送檢。
1.3? “3”項綜合工作
建立事件發生時間軸;匯總整理詢問、勘驗等信息;技術輔助。通過心理測試、數據提取、視頻分析等多種技術手段突破重點難點,結合現場勘驗及詢問,構建完整證據鏈。
1.4? “1”項排除工作
通過詢問、勘驗、視頻分析等,排除放火外其他引起火災的原因,比如電氣線路故障、雷擊、小孩玩火、生活用火不慎、遺留火種等。
1.5? “1”份移送案件通知書
對涉嫌放火犯罪的案件,應制作移送案件通知書,并附相關材料一并移交。
2 放火火災調查方法
2.1? 發現
放火火災通常需要借助助燃劑等媒介,常見的助燃劑有汽油、酒精、油漆溶劑等。使用助燃劑放火的火災起火快且燃燒猛烈,通常在點火幾秒鐘后開始迅速燃燒,火焰明顯。
嫌疑人。放火嫌疑人因直接接觸助燃劑進行放火,點火距離近,火勢猛烈,往往身上會有不同于救火者的燒傷痕跡。面對火一面會出現不同程度受傷,比如額前頭發被撩、眉毛被燒、手部出現人皮手套、身體正面或者側面有燒傷等異常痕跡[2]。
火點位置。放火火災現場通常會有多個起火點,在逃生通道、門口、大門處等異常位置通常有明顯火點及痕跡。現場勘驗發現異常火點時應考慮放火可能,重點偵查。
現場聲音、煙霧。區別于一般火災,放火火災初期現場煙不明顯,但是火焰出現很快,之后現場煙氣才會逐漸積聚。如果是狹小密閉的場所,可能會出現疑似爆炸特征,火場附近人員會聽到“砰”的爆炸聲音,沖擊波會對卷簾門、門窗等造成破壞。放火火災經常也伴有玻璃炸裂的聲音,此類異常現象可通過詢問火災發現人或者第一報警人得到。
2.2? 尋找
2.2.1? 現場勘驗
放火火災現場勘驗也需遵循火災調查四步程序,即環境勘驗、初步勘驗、細項勘驗、專項勘驗[3]。
嫌疑人通過助燃劑放火,現場周圍有可能留下助燃劑的盛裝容器,比如礦泉水瓶、油漆桶等。火災發生后,嫌疑人出于享受放火成功后的快感或者是內心緊張,可能會留在現場圍觀甚至是撥打報警電話,假扮為火災發現人為自己洗脫嫌疑。現場勘驗時可適當擴大環境搜索范圍,以及留意火場附近圍觀人員中的可疑人員。
環境勘驗時,要著重對現場外圍窗羽流、玻璃、門鎖、液體容器等進行觀察[4]。一般火災中多為一個窗戶的窗羽流痕跡明顯,燒損嚴重,但在放火火災中,因多火點、助燃劑等因素的影響,現場可能出現多個窗戶燒損嚴重,煙熏明顯等情況。此外,門鎖撬動、盛裝液體的容器等都是環境勘驗時的重點,條件允許時,環境勘查階段可讓火調犬參與介入。犬類嗅覺極為敏銳,嗅覺靈敏度是人類的1200倍,能嗅出多種物質的不同氣味。通過長期的專項訓練,火調犬能快速而準確地在現場辨認出助燃劑存在及其位置,并反饋給訓導員。即使是少量的殘留存在,火調犬也能立即發現。火調犬發現可疑點示意圖如圖2所示。火災現場安全排險之后,現場勘驗人員進場正式作業前,可讓火調犬先環繞現場,判斷現場是否有助燃劑存在,為下一步調查方向及勘驗重點提供參考。
2.2.2? 儀器設備輔助
懷疑是放火火災時,現場火調工作人員可通過儀器設備對現場起火點或可疑部位進行進一步確定。
2.2.2.1? Q值回彈儀與混凝土超聲波檢測儀聯用
火災現場高溫會使得混凝土強度降低,隨著持續高溫及火勢蔓延發展,起火點處混凝土強度與其余部位會呈現明顯差異。在火災調查中可以利用Q值回彈儀迅速測試出混凝土表面受火燒損后強度的變化,與標準測試數值對比,可以估算出起火的溫度及燃燒時間。
高溫灼燒在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的同時,也會導致混凝土內部孔隙率、致密程度發生改變,超聲波在混凝土中傳播的速度也會改變。混凝土受火后的損傷程度越大,其內部的裂縫越大,混凝土內部越疏松,超聲波在混凝土內部的傳播速度也就越小。因此可以通過超聲波在混凝土受火后內部傳播的速度來判定其損傷程度。
通過Q值回彈儀與超聲波檢測儀聯用,可以判斷出火勢蔓延方向,為起火點判定提供依據。
2.2.2.2? 拉曼光譜儀
拉曼光譜儀用于研究物質成分的判定與確認,火災調查方面可應用于現場汽油檢測。該儀器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測量快速高效準確。可通過該儀器對可疑起火點處物證進行分析,判斷起火點處是否有汽油等助燃劑。
2.2.2.3? 便攜式氣質聯用儀
便攜式氣質聯用儀不僅可用于火災現場危險氣體探測,確保救援及調查人員安全,還可用于火災現場助燃劑的快速鑒別。氣質聯用儀可用于在試樣中鑒別不同物質,利用了色譜的分離能力,又發揮了質譜的定性專長,結合譜庫搜索,可得到準確的鑒定結果。火調工作人員還可利用氣質聯用儀在火災現場進行快速精準分析,氣體采樣探頭可在現場采集分析氣體成分或采樣濃縮后分析,短時間內即可得到分析結果,樣品濃度與其質譜圖中基峰的離子流強度成正比,實驗室設備還可據此對該樣品組分進行定量分析。
2.2.2.4? 便攜式熒光顯示儀
熒光顯示儀是通過輸出532nm精純綠色或447nm精純藍色激光獲得現場痕跡。在激光照射下,通過特制眼鏡可觀察到現場汽油潑灑、流淌等痕跡與周邊物質有明顯分界線,易于判定及后期物證提取。但因熒光對現場內的海綿、泡沫等烴類物質也有相應反應,所以熒光顯示設備宜用于放火現場可疑起火點、低位燃燒部位、瓷磚炸裂等特征痕跡的輔助判斷,極端情況下還需結合詢問、視頻資料進行物品復原排除。起火點位置與起火點熒光顯示圖如圖3、圖4所示。
2.2.2.5? 現場實驗
現場實驗是火災調查過程中常見的現場重建還原方法。通過還原現場物品、情景等,用現場實驗的方式再現引火源、起火物、助燃物作用并引發火災的過程,評估材料燃燒性能、火焰傳播速率、產煙性能等,輔助判斷起火原因、起火部位及火災發展蔓延規律,也可以達到證實現場痕跡、證人證言、監控視頻等信息的目的。現場實驗物品擺放圖與實驗后現場圖如圖5、圖6所示。
2.3? 確定
2.3.1? 低位燃燒痕跡
放火火災中使用的助燃劑多為液體,液體自身具有流動性及滲透性,在水平面燃燒時,會呈現自然流淌,造成在火災中不易燒到的低位發生燃燒。火災現場中,助燃劑往往會在地面角落、柜子底部、地毯下部、沿墻踢腳線、凳子角落等部位形成低位燃燒痕跡。發現低位燃燒痕跡后,可通過水洗法清洗該區域地面后,使瓷磚、木地板等暴露,觀察其上是否有流淌痕跡;并將瓷磚、地板、混凝土地面等翻轉,觀察其背面或貼地面是否有煙熏痕跡,如有助燃劑使用,根據其流動性,瓷磚、地板背面會有火燒無法形成的煙熏痕跡,反之則不然。
房屋踢腳線低位痕跡是勘驗中容易忽略的地方,踢腳線裝修位置低,且多沿墻設置,火燒狀態下煙羽流及熱輻射作用很難使踢腳線燒損,大多保持完好。使用助燃劑時,液體流淌會使踢腳線燒損缺失,燒損及完好部分界線明顯,且多有燃燒的斜坡痕跡。
沙發低位燃燒痕跡如圖7所示,房間踢腳線低位痕跡如圖8所示,木椅低位燃燒痕跡如圖9所示。
2.3.2? 玻璃痕跡
玻璃痕跡在一般火災與放火火災中區別明顯。放火火災現場中門口處玻璃通常見外力打擊痕跡,玻璃殘骸為尖銳狀,兩面均無煙熏痕跡,玻璃外力打擊痕跡如圖10所示;一般火災中玻璃受熱炸裂為塊狀,且迎火面有明顯煙熏痕跡。一般火災中室內玻璃受熱作用時會發生炸裂,隨火災現場溫度呈現塊狀、均勻殘骸,甚至出現熔融痕跡,玻璃受熱熔融痕跡如圖11所示。
2.3.3? 不規則燃燒痕跡
在可燃材料上的燃燒痕跡。液體助燃劑潑灑在可燃材料上,經外界火源作用點燃時,助燃劑先發生燃燒。燃燒會在材料上留下炭化痕跡,揮發性越低,火焰溫度越高,炭化痕跡越明顯。對于泡沫墊等不易滲透的物質,火焰會沿著流淌路線燃燒,墊子表面受熱熔化,邊緣炭化痕跡明顯。
在不燃材料上的燃燒痕跡。助燃劑在水泥地面等不燃材料表面燃燒時,液體實際流淌范圍相對較小,持續高溫會在地面形成變色痕跡,表面起鼓,嚴重時會出現燒坑燒洞,且坑洞邊緣水泥剝落處炭黑積蓄,煙熏痕跡明顯。助燃劑在瓷磚表面燃燒時,高溫會使瓷磚發生炸裂,且瓷磚拼接處有縫隙,液體會流向瓷磚底部,造成瓷磚正反面皆有痕跡,正面炸裂、變色,背面煙熏明顯。
3 放火火災物證提取
火災物證是火場中客觀反映起火原因及火災蔓延情況的實物證據,放火火災中如何準確快速判斷、提取并檢測出物證更是尤為重要,不僅能證明火災性質,也能說明火災發生發展特點[5]。
3.1? 嫌疑人物證
放火嫌疑人與火災發現人、救火者的燒傷痕跡、衣物損毀情況有很大差別,應第一時間拍照固定傷者受傷部位、角度、傷處形狀、傷勢輕重等情況;剪取手部指甲以及提取指甲縫內物質送檢,確認是否有助燃劑殘留。必要時,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嫌疑人衣物、鞋子等物品進行提取收集。
3.2? 瓷磚、地板
對疑似起火點處瓷磚、地板等物證進行固定提取時應注意,現場勘驗判斷時可翻轉物體至背面,通過背面是否有煙熏痕跡確定火災中有無助燃劑參與,提取時需將痕跡部分與同類未過火部分共同提取,作樣品對比使用。
3.3? 助燃劑殘留物
利用易燃液體放火時,如汽油,嫌疑人先是點燃傾倒的汽油,所以火災初期現場燃燒的是易燃液體,而不是房間中其他的可燃物。為達到放火目的,放火現場通常房間密閉,室內空氣不足,不能達到充分燃燒。針對現場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提取現場中起火點附近門窗、墻壁上的煙塵,鑒定是否有助燃劑殘留[6]。
耿惠民提出了火災現場煙塵空間立體取樣法[7],梁國福、李盈宇、劉紀達等人研究了提取時間對放火現場汽油組分檢測的影響。汽油特征組分檢測結果與現場載體、提取時間等息息相關,報紙載體燃燒發生24h后,已檢測不到汽油特征組分[8];塑料瓶與汽油混合燃燒殘留物燃燒72h后還能檢測到汽油組分[9]。如何高效快速地在現場發現物證并提取送檢,尤其是助燃劑殘留物類物證,依舊是值得火災調查人員思考的問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了解放火火災與一般火災調查的區別,有助于火調員現場勘查時第一時間確定火災性質,為下一步調查提供方向,同時,放火現場特殊的人員、材料等火災痕跡也是確定火災原因的強有力證據。目前,對于利用揮發性強的助燃劑或無助燃劑放火火災的調查還比較缺乏。此外,如何通過現場燃燒痕跡判斷助燃劑用量,通過潑灑方式推斷嫌疑人心理、職業等,通過現場特征分析火勢蔓延發展等內容也需要更深入研究[9]。
參考文獻:
[1]陳琨,王楷然.談放火火災調查[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9(1):52-53.
[2]龔靳,金靜,張金專,等.放火現場助燃劑燃燒痕跡特征研究進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4):594-597.
[3]梁國福,劉振剛,魯志寶,等.汽車放火試驗與鑒定技術的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6,25(4):554-559.
[4]嚴玲娟.一起出租房亡人火災事故調查、認定與體會[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3(4):23-25.
[5]耿惠民.放火案鑒定技術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5,24(6):
769-772.
[6]李盈宇,沈浩,姚浩偉,等.火災調查中痕量助燃劑的分析技術研究進展[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1(6):26-28.
[7]耿惠民,魯志寶.放火案物證提取技術[J].消防科學與技術,1999,18(4):54-55.
[8]劉紀達,孫洛浦.SPME-GC/MS法分析提取時間對火場汽油特征組分鑒定的影響[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9(2):107-111.
[9]沈浩,李盈宇,梁棟.GC-MS定量分析火場殘留物中汽油組成[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1(1):59-62.
Research on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arson fire
Shi Qilin
(Zuny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Guizhou Zunyi 563000)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arson fire and general fire in traces, insp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relevant fire investigation cases and simulated on-site investigation, the abnormalities of the arson site, the key points of investigation, the assistance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pecial traces, and the extraction of on-site physical evidence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simulated on-site investigation, the on-site trace system and the situation of identifying errors are summarized. The causes of errors are analyzed from an investigative persp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ire investigators.
Keywords:arson; accelerant; fire investigation; trace character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