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江蘇“經濟大省”“經濟強省”的特征更加彰顯。近年來,宿遷市人大貫徹落實省委部署和市委具體要求,緊緊圍繞抓好穩定經濟增長、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等內容,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依法履職中充分發揮人大作用,尤其注重創新方式、拓展路徑,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切實以有力有效的監督譜寫現代化建設宿遷新篇章。
做實專題詢問助力高質量發展。“力度越來越大,方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管用。”提起宿遷人大監督工作,省人大代表、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惠芬感慨,“人大的監督推動解決了一些實際性問題。”令她感觸最深的是2022年的那場專題詢問會。“宿遷人大以‘專項監督+專題詢問’方式推進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督促深化‘龍頭帶動、百企智造、千企上云、萬企聯網’工程,實現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等重點指標不斷攀高。”

專題詢問是人大常用的監督方式之一。適應新時代人大工作新要求,宿遷市人大常委會在實踐中加以健全完善,制定出臺《宿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專題詢問實施辦法》。按照支持促進、直面問題、真實可信、民主公開、注重實效原則,精心組織開展“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專題詢問”,通過新思路讓老模式煥發新生機,達到“以真詢實答促真抓實干”預期。
具體來說,常委會將“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專題詢問”作為2022年度十件重點事項之一,在全面排查、梳理問題和癥結的基礎上,于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開展專題詢問。
“我們明顯感覺到,這次詢問的問題都很專業,既‘接天線’,又‘接地氣’,提出了許多社會普遍關注而又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并在詢問過程中聚焦主要矛盾、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體現了人大寓支持于監督之中的鮮明導向。”專題詢問后,市科技局局長呂娟“長舒一口氣”:“這次專題詢問把我們工作發條擰得更緊了。”
專題詢問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15 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省、市人大代表,企業家代表等提出了15 個問題,涉及全市新一輪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舉措和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平臺支撐、資金支持、人才保障等方方面面,讓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直面熱點、難點問題,以“真詢問”問出疑惑、問出要害、問出深度。
此次專題詢問,不僅詢問人涵蓋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列席會議的市人大代表和涉及的相關社會組織代表等各個方面,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詢問人此前都參與了長達半年的專項監督,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和深入思考。此外詢問前,應詢單位并不知道具體題目。
“因為沒有對過答案,回答中有不少語氣詞,但對答還是很流暢,足見職能部門的擔當精神和擔當能力,這讓我們對全市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充滿信心。”陸惠芬在測評中毅然投下“滿意”票。
做深調查研究,助推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重任,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核心內容。在宿遷,實現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項仍集中在農民農村。為此,常委會把人大監督與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等重大措施緊密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緊密結合起來,以扎實監督舉措在實現共同富裕中展現人大擔當。
西南崗是江蘇省重點幫扶的六大片區之一。為鞏固拓展西南崗片區脫貧攻堅成果,常委會今年成立了“西南崗片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監督小組”,通過扎實的調查研究把準監督關鍵重點。“我們開展兩方面重點調研,一是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圍繞民生條件改善。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提出意見建議,并督促抓好落實。”宿遷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我們抓住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標準從每畝1750元提升至3000元的有利契機,對西南崗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開展深入調研,由點及面拓展調研成果,向市委建言獻策,并就省人大常委會《江蘇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決定》提出建議”,西南崗片區幫促工作專題調研組組長介紹。調研組先后到西南崗片區開展5次專題調研,分別圍繞農房改善提高居民入住率,調研農村空掛戶比例、農房改善補貼機制、農民進城入鎮情況;圍繞教育教學質量,調研農村適齡兒童數量,鎮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師資力量;圍繞公共醫療服務,調研鄉村醫生配備,床位數量配比,做到辦專業事、講專業話,體現專業性、彰顯權威性。
實現共同富裕,最大且最艱巨的使命就是讓困難群體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常委會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跟蹤推進全市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通過依法實施監督,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采取召開聽審會的方式,組織市人大代表對2022年度全市100項民生實事項目上半年實施情況監督檢查,通過聽匯報、查資料、問進展、找問題,對下一步推進計劃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監督效果如何?數據最有說服力。全市六大類100 件民生實事項目中,有96 個項目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總體落實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