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鋒
摘 要:化學作業設計是提高學生化學學科實踐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雙減”背景下,化學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本文圍繞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展開探究,分別介紹了從知識的滲透性、實踐和探究、個性化差異、反饋和評估等方面的作業設計案例,并詳細闡述了具體的操作步驟和設計要求。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提供一些思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雙減;化學作業設計;要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118-03
課后作業是教師在課程教學完成后為學生布置的練習、鞏固、拓展等任務,能夠助力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他們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進一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本文將從知識滲透性、實踐和探究、尊重個體差異、反饋和評估等四個方面展開介紹化學作業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具體實現方式,以期為化學教育提供有益的參考。
作業設計是教師為學生制定的、旨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的一種練習活動。課后作業設計通常涵蓋練習、鞏固、拓展等內容,可以是書面作業、實驗報告、調查研究、小組合作、討論等多種形式,旨在幫助學生在自主、獨立、深入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和知識拓展的效果。作業設計具有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等的特點。首先,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基于教授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確保作業與學習內容緊密結合,旨在強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教師應該讓課后作業的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可以通過設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來順利完成這項任務,不僅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成就和滿足感,還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1]。總之,作業設計要及時而有效,教師需要對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解決,確保課后作業的效果。
“雙減”是指“減負擔、減壓力”,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也需要相應地做出調整,以適應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應該滿足一定的基本要求,應該注重合理量化、注重實踐、個性化差異化和多元評估等[2],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幫助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一)合理量化
化學作業設計應該以質量為主導,做到“減量提質”。對于初中化學作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作業量,避免單一作業過多,從而造成學生的負擔過重,增加學習壓力。此外,化學作業的布置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比如學習能力、知識背景、學習意愿等,避免出現脫離實際的作業,避免過于簡單或是過于復雜,應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注重實踐
化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化學作業設計中,應該注重實踐。化學作業應該具有一定的實驗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與觀察分析去深入理解知識。教師可以設置實驗報告、調查研究、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化學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技能,從而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尊重個體差異
化學作業設計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設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都不同,因此化學作業的設計應該注重個性化差異。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包括口頭表達為主的報告型作業、動筆為主的書面作業或是實踐為主的實驗報告、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能力和特長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和任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四)多元評估
化學作業評估應該注重多元性,采用多種評估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除了對書面作業的評估,教師還可以從實驗操作、口頭表達、團隊合作等方面開展評估,以更全面的視角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此外,化學作業的評估應該注重綜合性,避免單一評價標準造成不公平,教師可以從知識掌握、實驗操作、思維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課后作業設計是教師為學生布置的重要教學輔助手段,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這些方式,學生的綜合素質可得到全面的提高。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任務和要求,保證作業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要及時給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確保課后作業的有效性。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需要認真對待課后作業,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方法,積極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在自主、獨立、深入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四個要點。
(一)注重知識的滲透性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涉及多個重要的知識點和實驗操作,如物質的性質、化學方程式、酸堿中和反應等。在“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需要注重知識的滲透性,即將知識點融入作業中,讓學生在實踐操作和探究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達到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應用能力的提高[3]。例如可設置小組討論、實驗報告等形式的作業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以人教版教材《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為例,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注重知識滲透性,可設計“酸堿中和反應探究”的作業,通過實踐操作和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酸堿中和反應的基本概念和特點,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操作方法。具體操作中,學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務。1.觀察并記錄以下試驗現象。首先將一小片紫色的紅花沉淀放入試管中,加入鹽酸,觀察并記錄;接著將一小片藍色的藍石青沉淀放入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并記錄。2.根據觀察結果,回答以下問題。問題一,試驗現象是否符合酸堿中和反應的特點?為什么?問題二,鹽酸與紅花沉淀、氫氧化鈉溶液及藍石青沉淀分別屬于酸和堿,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基于此要求,學生需設計一個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并據此畫出化學方程式。
該作業設計注重知識的滲透性,任務設計注重知識點的融入,要求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和實驗現象,回答問題并深入理解酸堿中和反應的基本概念和特點。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酸堿中和反應的意義和應用,并提高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因此,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知識和實驗技巧,還能增強其實踐和觀察分析能力,提升學習效果和興趣,滿足“雙減”下初中化學作業的要求。
(二)注重實踐和探究
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應該注重實踐和探究,既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和探究過程,深入了解化學知識。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與觀察分析能力,并增強學習效果。例如通過實驗操作、模擬設計和探究型問題,學生可在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以人教版教材《制取氧氣》為例。制取氧氣是初中化學實驗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實驗,通過制取氧氣實驗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氧氣的性質和應用。在“雙減”背景下,注重實踐和探究的作業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制取氧氣實驗的實驗方法和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
為此,教師可設計“制取氧氣實驗探究”的作業,通過實踐操作和探究過程,深入了解制取氧氣實驗的基本過程和原理,掌握制取氧氣實驗的實驗操作方法。首先,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閱讀教材《制取氧氣》一章,了解制取氧氣實驗的基本過程和原理,據此設計一個制取氧氣實驗,并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同時,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以下問題:1.制取氧氣實驗的基本過程和原理是什么?2.氧氣具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如何檢驗制得的氧氣?在整個實驗的執行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親自設計并進行實驗,他們需要仔細地記錄每一個實驗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并詳細描述它們。
然后,基于他們所觀察到的現象和對實驗原理的了解回答相關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制取氧氣的整個實驗流程和其背后的科學原理,將極大地加強他們對氧氣的性質及其在各種場合的應用的理解,該作業設計具有明顯的注重實踐和探究的特點。通過實踐,學生能更熟練地掌握制取氧氣的方法和技巧。這樣的作業設計增強了他們的操作和觀察能力,提升了學習效果和興趣,滿足“雙減”初中化學作業的要求。
(三)注重個體差異
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應該注重個體差異,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靈活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個性化作業任務,這種差異化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可設置小組合作、口頭報告、書面作業等形式的作業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和任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以人教版教材《愛護水資源》為例,在作業設計時需注重個性化差異化。為此,設計“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個性化作業,提高學生對水資源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首先,明確學習任務:1.閱讀教材《愛護水資源》一章,了解水資源的概念和特點;2.根據個人興趣,選擇一個與水資源相關的話題,如水污染、水循環、水資源保護等,進行調查研究。同時,根據調查研究結果,撰寫一篇小論文或制作一個海報,介紹調研結果及應對措施。
在作業完成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書籍、網絡、實地考察等多種途徑展開調查研究。論文或海報需要有清晰的結構,介紹有邏輯性和科學性,并包含圖片、表格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這種作業設計明顯強調了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重要性。為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教師需要仔細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從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作業內容。這種貼合學生需求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通過自主選擇話題和獨立調查研究,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和興趣,符合“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要求。
(四)注重反饋和評估
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應該注重反饋和評估,即及時給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自己的整體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促進學習進步。同時,化學作業評估應該注重多元化和綜合性,不僅要考核學生在書面相關考核中的綜合表現,還要考慮在實驗操作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有效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以人教版教材《質量守恒定律》為例,作業設計應注重反饋和評估。教師在設計“物質的質量守恒定律實驗反饋”的作業時,通過實踐操作和實驗反饋,讓學生深入理解物質的質量守恒定律,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在該作業中,學生需要進行物質的質量守恒定律實驗,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同時,根據實驗結果和實驗反饋,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制定改進措施。另外,在實驗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改進和再次實驗,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此作業設計重視反饋與評估,要求學生基于實驗結果和反饋,找出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物質的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實驗技能和操作能力,增強了學習興趣與動力,符合“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要求。
綜上所述,化學作業設計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實踐、探究、創新和團隊協作能力。在“雙減”背景下,化學作業設計需要注重知識的滲透性、實踐和探究、個性化差異化、反饋和評估等原則。具體來說,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作業設計,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滲透到作業中,通過多樣實踐活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并根據學生差異提供個性化作業指導,及時評估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幫助,促進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1]陳海波,楊軍,周瓊英.化學教育“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實踐[J].化學教育,2021,42(6):61-66.
[2]徐瑞.基于“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化學教育,2020,41(5):61-65.
[3]吳榮鵬.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信息,2021,36(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