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藝穎

作為與現實世界交互映射的虛擬世界,元宇宙讓品牌們從傳統渠道、新媒體渠道的營銷活動,逐漸卷向元宇宙。
當國內品牌還在踟躕于如何入駐元宇宙時,去年年底,藍色光標發布了旗下首個虛擬空間Tomato Galaxy(西紅柿星系),為國內出海品牌提供可長期運營、復用的虛擬空間,并吸引了科沃斯、Moody、海信、特步等數十家品牌入駐。
買地、建樓、布展……部分品牌快人一步,通過虛擬產品、虛擬展覽、虛擬社交等場景的建立,率先尋找企業聚焦向上的動力。而這一切活動,都基于元宇宙房地產(以下簡稱元地產)。
目前為止,元地產市場價值14億美元,據《紐約時報》報道,到2026年元宇宙房地產市場將增長53.7億美元。當然,眾多元地產平臺質量參差不齊,市面上更是有超過500個相關APP,元地產平臺要如何突出重圍?品牌又該如何選擇?
2020年,元宇宙風起,人們對虛擬世界的初步探索和好奇,都基于這塊數字土地上的建筑物,比如畫廊、商場、體育館等。當人們對元宇宙的發展有了更高的期待時,對元地產也相應產生了更高的預期,于是,2021年,元地產迎來了第一波消費熱潮。
在國外,T h e S a n d b o x、Decentraland、Cryptovoxels為土地房產交易頭部平臺。在國內,上市公司天下秀最先推出“虹宇宙”,免費發行了SSS、SS、S等六類房型。
用戶既可以通過以太坊兌換加密貨幣,直接在各個平臺上購買;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和其他玩家進行交易,“虹宇宙”在內測階段,就已經有用戶在二手平臺私下交易,單個房產轉讓價一度超10萬元。甚至催生出“元地產代理”這一新職業,作為中間商和顧問,幫助國內外用戶尋找適合投資的元地產。
可誰能想到,帶動第一次元地產熱潮的最大原因竟然是名人效應。
林俊杰花費12.3萬美元,買下了Decentraland平臺上的3塊虛擬土地;香港新世界發展集團CEO鄭志剛購入了The Sandbox中最大的數字地塊之一,花費約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萬元)。甚至有粉絲花費高達300萬元,只為和自己喜歡的歌手在元宇宙做鄰居。
名人效應不僅吸引了粉絲和普通用戶,也吸引了投資人入局。專注數字房地產的投資基金Republic Realm,在元宇宙平臺Decentraland上投資91萬美元購買了一塊地。
甚至,1平方厘米的數字土地最高售價為14萬元,單價超過了北京學區房的價格。
彼時的元地產,見證了無數人的前赴后繼。
趨勢是真,泡沫也是真。
當投機成為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時,這種不健康的發展模式,便會導致元地產郁金香泡沫的破滅。
林俊杰炒房翻車已浮虧86.5%、鄭志剛的土地預計浮虧2846萬元、閑魚已屏蔽關鍵詞“虹宇宙”等新聞頻出,短短一年,元地產跌幅就超過85%。
雖然獨一無二和稀缺性是元地產宣傳的重點,但元地產和現實世界房地產的玩法別無二致,相同的設計、商業、投資模式,不同的是元地產只是一串數字,是虛擬地產,沒有實際居住功能。所以,讓用戶只依靠興趣和情懷買單略顯不足。
再加上元地產的暴跌與加密資產、資本立場等緊密相連,不穩定的市場呈現出相對無序的狀態。高風險的投資,企業不可避免地對元地產的運營模式產生懷疑,對入駐元地產更加謹慎。在這樣的環境下,避險意識倒逼著企業和個人用戶變得冷靜,甚至產生恐慌,越恐慌越甩賣,直到現在,元地產尚未恢復元氣。
元地產要想盡快度過寒冬,就要先找到問題的根源。追根究底是元地產還未找準定位,到底應該是賣IP、賣服務,還是賣房產。
有觀點稱元地產的價值主要看平臺的人數聚集和用戶認可度,這與平臺知名度相匹配,以平臺為中心進行IP營銷或許是一種方法,但目前的交易更像是一種賭博。
也有觀點稱元地產實質上只是一堆代碼,能夠開發的面積沒有上限,賣房賣地是最終目的。
而奇異火科技的渠道負責人池泉源認為:“能夠影響元地產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地規劃、地理位置等。但元地產作為元宇宙的核心建設部分,要為元宇宙的需求提供服務。而元宇宙要解決的問題是人的跨界社交問題,或者說解決新的經濟生態的需求。”
這種新的經濟生態是從虛擬維度賦予的新的活力,不會取代實體經濟。所以綜合來看,元地產價值的核心在于虛擬空間自身的價值,而不是地塊的價值。
對企業而言,虛擬空間自身的價值最先體現在為企業提供增量流量,提高銷量、提升品牌力,甚至賦能現實世界。想做到這點,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充分利用土地,搭建各種建筑,比如商場、品牌體驗館、公司大樓等。
除此之外,企業入駐后能夠如何持續變現?平臺也要找到能將“房炒不住”變成“房住不炒”的途徑。
克而瑞科創認為,現實中的地產承載著人類基礎的衣食住行,也許元宇宙中的地產就是人類七情六欲的最佳歸宿。
或許平臺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刺激企業發揮主觀創造力,不斷打破物質對人類思想的限制,讓企業對創新的結果感受到怦然心動。
但是怦然心動不是元宇宙平臺提供的新玩法,而是產生于企業本身。換句話說,平臺的本質就是為用戶提供服務。
這就需要平臺將思維從所有權思維轉變為服務型思維。即企業購買的不僅是土地的所有權,還是建筑形態與一整套服務體系構成的價值鏈。平臺要用服務為企業的怦然心動賦能。
就目前而言,這種服務包括以下三部分:
1.展會服務。
展會服務包括貿易展覽、藝術展覽、品牌發布會、大型會議等形式。
在這些大型活動中,平臺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山東的首屆元宇宙房展會和壹點天元元宇宙平臺合作,搭建了多個品牌的元宇宙房企館,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沉浸式看房體驗。另外,在一些品牌的元宇宙房展中,甚至可以幫助客戶組裝、維修或更換家居產品。這不僅可以讓企業更好地連接消費者,展開更多領域的消費場景,還可以在組織、品牌和客戶之間建立長期信任。
隨著技術的成熟,平臺甚至可以支持數百萬人共同參與同一場活動,幫助企業接觸到更廣泛的受眾,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
2.場景規劃。
場景規劃服務包括分解復雜任務、提供解決方案、制作有效場景、進行任務運營等方面。
當企業遇到科研或技術上的難點時,由于虛擬世界沒有物理的限制,平臺可以提供有效的場景規劃,減少對物理設施的需求,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德勤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也是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曾利用場景規劃服務幫助國際上多個機場優化航空起降方案等,有效地部署資源并進行維護。
3.文旅服務。
文旅服務包括景點重現、文物重現、城市名片等形式。
以現實中存在的自然或人文景觀為模板,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文旅體驗。
例如在旅游時,游客可以通過虛擬的旅游場景,在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快速了解另一個景點的歷史和特色,無須長途跋涉就能欣賞各地美景,體驗各方文化,甚至購買到各類文創周邊產品。
沉浸式交互也可以幫助景區提高客戶參與度,刺激文旅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從而提升景點和文創產品的知名度。
當然,場景的多元體驗,也意味著元地產平臺不僅要升級技術,還要解決內容質量和降本增效問題,這樣才可以為企業提供全面且細節的服務。
但說起元宇宙,最吸引人們的地方,莫過于它充滿想象力。所以在提供各種服務之后,如何激發企業的創造力,成為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未來,當價格不再成為衡量元地產價值的重要因素時,平臺或許可以低價甚至是免費提供土地,讓土地成為賦能企業創造力的一部分,而不是消耗企業熱情和財產的產品。
比如平臺可以將贈送房產作為一種營銷行為,Voxel Architect和美國邁阿密的一家房地產中介在The Sandbox metaverse上共同推出史上首個MetaReal虛擬豪宅,有趣的是,購買虛擬房產的買家,將獲得現實世界中實體房屋的所有權,創造一種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相融合的體驗。
不少車企品牌也已在元宇宙平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體驗中心。奔馳提出了“奔馳計劃”,將利用AI和元宇宙技術構建下一代工廠;小鵬汽車聯合“虹宇宙”打造了“小鵬·敢闖公園”;韓國捷尼賽思入駐百度希壤,揭幕品牌收割數字展廳。
在時尚界,Gucci不僅購買了國外元地產平臺The Sandbox的虛擬土地,宣布構建元宇宙世界,又與游戲平臺Roblox聯合推出元宇宙小鎮——Gucci Town,以中央花園為中心,將咖啡館、游戲空間和虛擬商店連接在一起,逐步打造自身品牌時裝元宇宙。
多元場景的打造,能讓品牌了解到元地產平臺不僅可以提供專業的創意方案,更能支持企業的各類活動,增加品牌營銷的籌碼。
元宇宙還處于起步階段,元地產不應該在現階段被炒作,但在比較顯著的元宇宙空間里先占上一塊地方,做一個自己心動的作品,倒是值得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