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竹
不可否認,AI(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影響全產業發展。從AlphaGo 三勝世界圍棋第一人到谷歌公司那些越來越逼真的擬真機器人,我們見證了AI 領域的蓬勃發展。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火”出天際的ChatGPT,許多不怎么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都有所耳聞,它到底是什么呢?
簡單來說,ChatGPT 是一個基于對話的AI 大型語言模型,在發布5 天后,就已經吸引了超百萬的用戶,在發布2 個月后,活躍用戶數直接破億,可以號稱AI 界的頂流。大家對公開提供服務的對話機器人肯定不陌生,這種模式已廣泛應用在生活中,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Siri、小度等。與一些傳統AI 相比,ChatGPT 不僅可以用對話的形式,基于用戶輸入的文本,流暢地回答各種問題,還可以生成小說、詩歌、段子、代碼、算法、游戲、翻譯、新聞稿等,甚至可以修改文本錯誤,debug,繪圖,設計,做行業分析,幾乎“無所不能”。目前,關于ChatGPT 的討論出現了幾種聲音,有些人認為AI 作為一種工具,可以輔助人類的工作、生活;也有部分人對AI 的未來充滿恐懼,認為AI 可能像科幻電影中演繹的那樣,最終取代人類。
在醫學方面,最近ChatGPT 引起了又一波討論熱潮,它居然通過了美國醫學執業考試(USMLE)。除此之外,在一項關于ChatGPT 撰寫論文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竟然錯誤地將32%的AI 生成摘要判斷為真實摘要,而將14%的真實摘要判定為AI 生成。如果專業的學者都無法判斷出哪些內容是AI 生產的,細思極恐。
這讓人們開始思考,連專業醫學執業考試都可以通過,撰寫的醫學文章甚至可以騙過專家,那么AI 是否可以完成一些極具專業化的工作,例如是否可以作為患者線上咨詢與問診的工具呢?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研究性簡報,針對以ChatGPT 為代表的在線對話人工智能模型在心血管疾病預防建議方面的使用合理性進行探討,表示ChatGPT 具有輔助臨床工作的潛力,有助于加強患者教育,減少醫生與患者溝通的壁壘和成本,但尚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ChatGPT 的回答過于“學術范”,一些專業詞匯讓患者難以正確理解病情。除此之外,AI 無法提供情感支持,缺乏人情味。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有些醫生如沐春風的診治會為患者帶來正向的情感支持,好的心理情感體驗,有時甚至超越任何靈丹妙藥,帶來不可思議的醫學奇跡。
人與人工智能的本質區別,就是情感,即便所有的就診流程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代替,但唯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無可取代。數據可以解讀可以分析,可以給出基于數據推斷出的精確結論,但是體諒、從情感上尊重每一個患者的意愿,去分析解讀出個體化標準的治療方案,這一點,作為沒有感情的機器恐怕無法代替人類。
我們知道,但凡是技術,就有不斷更新換代的可能,也許在多次迭代后,AI 真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介入到目前的醫療系統中,為醫生省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真正地做到個體化、精細化治療,但是距離完全替代人工,恐怕還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主編信箱:rrj k365@126.com傾聽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