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琳 李龍珠
【摘 要】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基于校園文化背景,以體驗為核心。在開發過程中,學校德育部門、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班主任的努力缺一不可。其中,班主任是實施主體,需要定期的心理理論與實操培訓。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可拓展為校園大型活動、教師沙龍活動、家校聯系載體等。
【關鍵詞】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課;體驗式;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8-0014-03
【作者簡介】1.徐佳琳,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福建泉州,362000)教師,一級教師;2.李龍珠,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福建泉州,362000)教師,一級教師。
班會課作為班主任開展學生德育的主陣地,是學校德育和校園文化宣傳、滲透的重要形式和途徑。[1]筆者所在學校將心理主題班會課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腳點,構建以“體驗”為核心的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著眼于班級建設,關注班級管理問題的解決與良好班風的建設等方面,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聚焦學生當下的心理困惑,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游戲,進而解決心理困惑,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和優良品德。
一、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的開發
1.開發依據
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性和滲透性,能陶冶、啟迪、塑造學生的品德與素質。[2]筆者所在學校的校訓是“敦品力學”,“敦品”強調培養擁有積極心理品質和優良品德的學生,“力學”強調培養勤奮好學的學生。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以此為開發背景,以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為核心目標,以“敦品”“力學”兩個核心主題體現校訓的精神內涵。
2.開發形式
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的開發由學校德育部門牽頭,由心理健康教師策劃并擬定主題,有兩種形式:心理健康教師進行簡要活動設計,班主任再根據班情進行二次設計;心理健康教師介紹主題策劃意圖和設計方向,班主任根據班情設計適合的體驗活動。
3.開發主題
學校至今在6個年段共開發45節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敦品”主題的體驗式班會課以“德”為核心,共25節,包含堅毅、希望、感恩、友善等子主題,如七年級的《風雨無阻,梅石花開》《感謝相遇,共創未來》,八年級的《堅持到底》《最堅固的團隊》,九年級的《同舟共濟》《路在腳下》,高一年級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學了,先為彼此點個贊》,高二年級的《獨特的我》《我在你身后》,高三年級的《有你有我,快樂同行》《守護我們的“幸福森林”》。“力學”主題的體驗式班會課以“學”為核心,共20節,包含目標、自律、勤奮、自信等子主題,如七年級的《梅石手記》《叮咚,手機響了》,八年級的《我努力、我快樂、我成功》《創新,我能!》,九年級的《學習那些事兒》《致中考的我們》,高一年級的《相信自己,我能行》《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夢想》,高二年級的《我的未來我做主》《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高三年級的《夢想于心,勵志于行》《梅石花開,筑夢未來》。
4.開發示例
筆者所在學校的校標是一朵小紅花(喚作“梅石花”,是校園文化“梅石”精神的符號性標志),剛好與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外觀與內涵有契合之處。心理健康教師借鑒該電影,確定了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的課題《送你一朵梅石小紅花》,旨在聚焦生命教育,突出堅毅和友善主題,鼓勵學生堅定勇毅之心,懂得發現身邊的友愛行為。在電影上映后的第二周,學校便有條不紊地推進班會課《送你一朵梅石小紅花》。各班班主任根據給定課題,結合班情設計體驗活動,活動形式多樣,筆者列舉兩例如下。
例一:某班主任發現臨近期末,大部分學生忙于學習,個別學生情緒低落,于是在和心理健康教師討論后設計了一張學習單“角落里的小伙伴”,讓學生討論和思考“他是誰,在想什么?他的心情如何?他需要什么幫助?”等問題,引導學生從“角落里的小伙伴”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或同伴的影子,通過繪畫的形式(畫角落里的小伙伴的神情及周圍事物等,最后畫一朵梅石小紅花送給他)表達接納、理解和關愛,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關注自己和身邊的人。
例二:有的班主任覺得疫情防控期間,學生之間因為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似乎沒有從前親密,于是準備了手工材料,讓學生做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朵,寫出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把它送給最想送的同學。活動尾聲,班主任拿出提前用硬卡紙制作好的“梅石小紅花”,送給班里每位學生。
二、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的實施
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以班主任為實施主體,因此實施時要側重班主任的心理理論與實操培訓。
1.班主任心理專題培訓
為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養,學校定期邀請校外專家和校內心理健康教師開展班主任心理專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干預、生涯規劃指導、學習壓力緩解、考試焦慮應對等。
2.班主任心理沙龍活動
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常態化開展班主任心理沙龍活動,通過實操演練的方式指導班主任將“體驗式活動”融入班會課,通過個案討論的方式引導班主任針對學生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親子沖突等話題展開研討,通過模擬心理輔導的方式指導班主任在觀摩中習得師生溝通技巧。
3.心理主題班會課研討
學校德育部門常態化推進心理主題班會課的開展與研討:定期組織德育骨干對班會課進行觀摩研討,根據班情提出修改意見;每年推選優秀班主任執教市級以上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課的公開課、示范課;在每學期的德育工作會上,邀請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分享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的開展經驗。
三、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的拓展
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可以不斷拓展,持續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筆者繼續以《送你一朵小紅花》為例展開敘述。
1.拓展為校園大型活動
班會課的主題可以拓展為校園大型德育活動主題,成為聯結全體師生的情感樞紐。如班會課《送你一朵梅石小紅花》開展后,德育部門策劃了同主題的大型活動,旨在通過送花活動讓全校師生感受彼此的溫暖,提升對未來的希望感。活動時,全校師生到“花瓣領取處”領取紅色花瓣便簽,在便簽上面寫下一段包含“送你一朵小紅花”的溫暖文字,如“送你一朵小紅花!新年給自己一個微笑,向希望出發!”“成長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再難也要繼續前行,終會遇見陽光,送給自己一朵小紅花,加油!”一片片花瓣便簽隨后便組成能夠溫暖彼此的小紅花。校長、教師們還為彼此、為學生戴上定制的梅石小紅花,以“梅石”精神激勵大家。
2.拓展為教師沙龍活動
班會課的主題可以拓展為教師沙龍活動主題,為教師的心靈成長提供滋養。如班會課《送你一朵梅石小紅花》開展后,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進一步策劃了教師沙龍“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以分享心情波動大的事件、分享傾聽他人事件后的感受、運用動作回應某位分享的教師、邀請教師互相贈送絨線制成的梅石小紅花為活動流程,引導教師表達情緒、分享感悟、回應情感、感受支持。活動現場出現最多的動作是擁抱,重復最多的詞語是溫暖。參與活動的教師反饋他們感受到了同伴支持的力量,也會繼續把這份力量傳遞下去,讓更多學生受益。
3.拓展為家校聯系載體
班會課的主題可以拓展為家校聯系載體,讓親子溝通更加順暢。如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將“小紅花”創意進一步“發酵”,在寒假臨近時,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的情緒,通過學校心理公眾號發布推文《“神獸”即將歸來,您準備好小紅花了嗎?——給家長們的回信》,建議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送上“接納之花”“信任之花”“鼓勵之花”。學生對于小紅花的熟悉感會拉近親子距離。
4.拓展為體驗式團課、隊課
班會課體驗式的教學特色可以拓展為團課、隊課的形式。如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指導團課教師運用班會課《送你一朵梅石小紅花》的創意,以卡牌代替紅花,讓每個人抽一張卡牌送給自己,并分享感悟。如某某同學抽到的關鍵詞是“共進”,他覺得自己積極上進,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共進”的意思是和別人一起進步,除了自己要上進,還要多幫助其他同學,和他們一起進步。因此,通過團課教師的引導,該同學領悟到優秀團員該有的態度。
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沿用了校園文化的理念,又將校園文化進一步根植于每個師生的內心。其“體驗式”理念拓展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成為富有生命力的校本理念,值得更多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肖健美.基于核心素養的體驗式心理主題班會課程開發[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2):64-66.
[2]周保義.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J].甘肅教育,2012(23):17.
責任編輯: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