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偉
最近,筆者讀兒童文學作家孫衛衛的新書《那年春節沒回家》,覺得純樸干凈、簡潔有力,以稚拙樸素的白描語言,傳達著人世間最真實、最溫暖的美好情愫。該書是一本情真意切、樸素真實的兒童文學讀物,收錄作者有關親情、師生情、朋友情以及成長歲月中的書人書事和切身體驗的散文。
《你也會成為他們》是作者對自己喜歡閱讀、走上文學之路的回顧。他至今銘記著賈平凹32歲時給《作文》雜志寫的那句話:“學會用真誠寫文章。”這些年來,孫衛衛就是照著這句話讀書、寫作,直到成為頗具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家。是的,人在兒時或青少年時期遇到的書,遇到的事,遇見的老師,遇見的父母,會深刻地影響個人的一輩子。就像作者在《未曾謀面的老師》一文結尾所說的那樣:“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在一生所受到的教育中,小學老師、初中老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他們是為孩子的將來打基礎的。我現在還有很多在教學一線的朋友,他們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總是想竭盡全力做到最好。每想起他們,都讓我肅然起敬,想給他們敬禮、鞠躬,感謝他們塑造著我們民族的未來。”
從內容上看,《那年春節沒有回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回憶自己的讀寫歲月,一類是回憶故人交往。但不論是哪一類,孫衛衛都是真誠面對,真實書寫,不夸大,不溢美,不隱惡,用稚拙的白描之筆,傳達出了真誠樸實的情愫,動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父親去世后,孫衛衛《木匠爸爸》一文,把一個倔強、耿直、勤勞、講理、友愛、善良的父親形象,通過質樸的文字活生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在孩子讀書、受教育方面,父親堅決支持。父親教育衛衛,不會的問題就問老師:“老師不會,爸給你到北京找能人!”在給別人干活做苦力方面,父親肯吃苦,不怕累,絕不偷懶。但父親畢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有時候在小事情上的自私和某些固執,也讓他在經營木器加工企業時欠下了債,留下了遺憾。我不覺眼眶濕潤。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清人陳祚明說:“夫詩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語不佳者。”孫衛衛深知為文之道。在這本書里,他打開記憶的閘門,憶父母,憶朋友,憶師長,憶書友,那些懷人之作,雖著墨不多,但均是文質俱佳的美文,也是此書中最為好看的一組文章。孫衛衛擅長的白描功夫,在這些佳構美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想,這本寫給孩子們看的真誠、自然、貼心的小書,會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使他們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滋養。
在本書《后記》中,孫衛衛說:“讀書和寫作到底為了什么?從大處說,希望影響更多的人,讓我們這個世界更美好。從小處說,守住自己的內心,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做一個認真的人、踏實的人。”但愿每一個寫作的人都懂得,也都能做到。
(《那年春節沒回家》,作者:孫衛衛,出版: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