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雄|文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多變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作為行業人更應理性站在全球視野來看待資源尤其是有色金屬資源的稀缺性。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追求,這些資源的工業和金融屬性正在不斷強化并得到充分體現。保護并利用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有色金屬資源,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又沉重的話題,也是始終無法避答的攸關命題。
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使得優質資源獲取艱難。近幾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貿易、金融等多個環節對我國企業采取限制和打壓,被迫退出相關領域的資源開發。2022年11月2日,加拿大創新、科技和經濟發展部發布公告,要求3家中國企業在90天內剝離或撤銷其在加拿大鋰礦公司的股權投資。最新的消息是,其中兩家已將持有的加拿大公司股權出售,另外一家企業還在處置中。而隨著美國將我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大打貿易戰,將會不斷使出各種陰招損招,我國企業今后將面臨更多更大的壓力。
動蕩的國際形勢使得資源開發情況叵測。因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全球穩定的優質資源大都掌握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手中。我國除了高價收購,再就是去開發他們不愿意染指的項目。許多開發資源所屬國政局不穩,盡管我國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和平外交原則,但在企業間合作共贏的開發進展中,也難免受到資源所屬國政局的沖擊,項目被迫中斷和延期的風險時常暴露,我國海外資源開發之路道阻且長。
高昂的建設投入使得資源開發成本大增。因全球眾多優質資源大都被發達國家和財團收入囊中,我國企業所能競爭的區域和項目基本上屬于“硬骨頭”。在資源開發中,往往一個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有不菲的投入。加之履行社會責任等賬核算下來,一個項目的綜合成本要遠高于其他國家的企業。也正因為我國企業在開發中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雖然付出了較高的開發成本,但是最終獲得了資源所在國和當地居民的認可,使得一些項目能順利開花結果。

不斷變換的合作方式讓資源開發受限。單一的資源開采之路現在難以行通。自2017年起印尼就正式停止鎳礦出口,選擇通過建設國內加工和精煉的鎳冶煉廠來發展鎳下游市場,使鎳出口更具價值。據測算,2015年印尼鎳礦加工產品的出口額僅為11億美元,2021年則上升至210億美元,2022年的出口額接近300 億美元。這一模式正被眾多資源國效仿繼而倒逼我國產業結構調整。
此外,資源的金融屬性增強讓市場波動加大。也正是資源的工業屬性加大,金融屬性也開始變得更強。一種資源的需求變化也被國際和國內市場無限放大。2022年,受俄烏戰事影響,倫敦金屬交易所爆出的“青山控股”事件再度敲響警鐘,風險防控稍有不慎將使企業錯失發展機遇,也將徹底喪失對寶貴資源的控制。
百年變局,俄烏戰爭,讓我們對貨與幣有了全新的認識,資源魔咒難現。當前,我國正加速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其中離不開各種資源保障。我國特殊資源稟賦決定了必須充分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里邊大有文章要做,亟須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