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祁
俄羅斯發展與立法適應研究所所長戈洛夫琴科強調,俄經濟將迎來非常艱難的一年,為了更有效地應對,唯一的刺激措施是“強制進口替代”。
2023年1月,俄羅斯國家杜馬上會討論的法律草案有62%涉及反制裁、保經濟等內容。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俄羅斯《觀點報》等媒體就該話題予以評論,認為這種大規模利用反制裁法律工具箱的做法,不僅能有效維護俄經濟社會穩定,也是俄羅斯就一些國家對其實施單邊制裁的行之有效的反制裁措施。
隨著國際地緣格局的不斷變化,尤其是在美西方對俄實施大規模經濟制裁且不斷加碼的背景下,俄羅斯已成為當前世界上被制裁最多的國家之一。為有效應對制裁,俄羅斯長期以來有意識地構建起了具有系統性和戰略性的反制裁法律體系。俄羅斯國家杜馬2022年全年共通過了653項法律,創造了俄羅斯國家杜馬紀錄,同時還有1319項待議的法律草案(其中968部將在2023年春季會議中通過一讀審議)。
事實上,自2006年起,俄羅斯就開始著手啟動反制裁法律工具箱建設:
其一是通過《俄羅斯聯邦特別經濟措施法》規定了限制性措施。2006年,為應對外國單邊制裁或應對外國其他情況和行動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俄羅斯頒布了《俄羅斯聯邦特別經濟措施法》。該法適用期每年都在延期,目前已延期至2023年12月。值得注意的是,該法首次確定了適用特別經濟措施的個人和法人實體清單,這一清單類似于美國財政部SDN(特別指定國民)清單,以有效應對域外單邊制裁。此外,2019年5月1日就上述法案修訂頒布的《特別經濟措施和強制措施法》將特別經濟措施與強制措施的概念區分,更詳細地闡釋了總統在實施限制性措施方面的權力,并規定了其他相關權力機構的職能和作用。
其二是通過《關于影響(反制)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友好行為措施法》(簡稱“反外國制裁法”)引入“反制裁措施”的概念,為今后俄處置制裁爭端提供了法律依據。2018年4月6日,俄羅斯頒布的反外國制裁法規定了關于限制性措施的制度性法律框架,引入了“反制裁措施”的概念,以應對域外國家的不友好行為,包括政治和經濟制裁。在反外國制裁法基礎上,2022年俄羅斯確定對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法人實體和個人實施不友好行為的外國名單,又稱為“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被列為“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在俄羅斯的到期債權,俄羅斯只使用盧布償還。來自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持有人,其發明、實用新型或工業設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在俄羅斯被使用,賠償金額為零。俄羅斯企業與不友好國家企業進行交易時,均需獲得聯邦政府委員會批準。所有不友好國家的大使館,不得雇傭俄羅斯人當使館的服務人員。
2022年,俄羅斯出臺一系列旨在穩民生、保經濟、反制裁的法律、法規、總統令,均與構建反制裁法律工具箱這條主線密不可分。而構建反制裁法律工具箱需要細化至每一精準領域,屬于系統化過程;除保經濟外,穩民生也是該工具箱的重點。為了保障2023年俄羅斯經濟并支持由于西方制裁可能在金融和民生方面遇到困難的所有階層的公民,俄羅斯政府2023年制定了一攬子措施。其中包括三套反危機措施,這些措施的主體為“失業俄羅斯公民”以及“企業和享受優惠類別的公民”。例如,聚焦社會領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自2022年以來,俄羅斯最低月工資一直在提高(已達到16242盧布),相較2021年同期增加了963盧布。目前,俄羅斯聯邦法律“關于最低工資”的相關修正案也已審議,即將通過杜馬三讀審議。
此外,俄羅斯還出臺了加息、扶持中小企業及穩定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涵蓋金融、中小企業和地區發展、電力行業等多個領域。據此,俄羅斯境內的高科技公司將免繳3年所得稅,并每年獲得3%的貸款;俄羅斯的農業創業者將獲得優惠貸款,此前發放的8000筆貸款也將獲得國家補貼;除貸款補貼外,還將包含一攬子支持俄公民和商業主體在制裁條件下發展的措施,包括俄互聯網技術公司新優惠政策。
當前,俄羅斯與美西方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博弈日趨白熱化。受域外制裁影響,數百家跨國公司選擇撤出在俄業務或將在俄業務范疇“按下暫停鍵”,涉及IT、零售、餐飲、金融等多個領域,這導致俄羅斯物價上漲和部分產品“斷貨”。為此,202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案,規定俄羅斯“平行進口”商品合法化。法案授權俄聯邦政府確定不適用于專屬權保護規定的商品,即規定對“平行進口”商品中體現的專有知識活動成果及品牌標志的利用不構成侵權。法案將保護未經權利人許可進口商品的俄羅斯公司免于承擔可能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2023年,俄羅斯將繼續擴大“平行進口”清單范圍,除必要產品外,俄羅斯將清單內容擴充至生物醫藥等民生產品。俄國家杜馬主席沃羅金表示,制定并通過上述法案是為了在西方國家對俄制裁背景下保護俄經濟和公民利益,簡化“平行進口”清單上商品的貿易活動,這將有助于穩定俄羅斯國內價格。
“進口替代”作為主要反制裁措施,在俄已實施多年并取得進展,正如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馬特維延科所指出的那樣——俄在能源和軍工領域的進口替代率較高,如石油天然氣行業90%至92%使用國產設備,對進口設備的依賴度較低;不過,距其預期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事實上,俄羅斯早在2014年就已宣布實施進口替代政策,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政府進口替代委員會,并將農業、機械工程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列入重點清單,力圖改變其重點行業受制于人的局面。除傳統優勢領域外,俄在技術上對外依存度較大,亟須補足技術短板。以電動汽車為例:盡管俄鋰資源儲量位居世界前10位,但由于在動力電池生產方面存在的技術短板,導致其目前尚不能自主生產電動汽車動力產品。據悉,俄工貿部已經制定汽車行業進口替代指標,但目前該領域還沒有實質性進展。
日前,俄總統普京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穩定與安全問題。普京在會上表示,應加強俄技術主權,警惕使用外國信息技術設備帶來的風險,并在短時間內建立俄自身的IT電子元件生產基地。普京的指示涉及美等西方國家制裁背景下俄各界關心的進口替代問題。2022年為了減少來自不友好國家制裁壓力的影響,俄立法引入了對IT行業的支持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暫停檢查、優惠貸款、執照和許可證的續期、推遲兵役的權利以及免除部分調動信息技術專家的權利。除此之外,俄政府將在2023年延續“進口替代”,通過頒布IT公司國家認證程序,將其納入俄羅斯財政部在信息技術領域運營的認可組織的登記冊,以確保該領域的平穩運行。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俄羅斯國家杜馬討論的法律草案有62%涉及反制裁、保經濟等(圖為俄羅斯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