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聲聲慢》的疊字之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朱 琳
拋開標點,《聲聲慢》全詞只有九十七字,無一個難寫的字,無一處難讀的句子,簡簡單單,卻說盡了人生的無限心酸,打動了千古以來的無數人。尤其是開篇的疊詞字,七個字,七次重疊,看似簡單,卻引得無數評論家競折腰,張端義稱其為“公孫大娘舞劍手”,沈謙自稱和遍唐宋詞三百闕,唯獨不敢和《聲聲慢》,馮金伯贊其為“大珠小珠落玉盤”,梁啟超因此詞贊道,“清真不及也”,這是說連被認為“詞至美成,乃有大宗”的周邦彥都不可企及。贏得頗多贊譽,《聲聲慢》的疊字到底美在哪里?
疊字,就是一個單字的重疊,又可稱其為“重言”,或者“迭字”。詩中使用疊字,最早是《詩經》,如“關關”“蒼蒼”“呦呦”“明明”“采采”等等。《詩經》因為是民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疊字是一種常態,但在一首中大量使用疊字的情況卻并不多。即使一首詩中大量使用疊字,其使用的密度也不高,如《芣苢》,“采采”被使用了六次,但語意沒有變化,除了音韻,并沒有給詩歌帶來其它的東西。《古詩十九首》也用疊字,如“青青河畔草”一首,用了“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纖纖”六個疊字。雖然數量不少,并且都在句首,但分散在每句詩中,遠不如《聲聲慢》中疊字的數量之多與密度之大。
李清照《聲聲慢》中疊詞的特殊在于兩點:一是開篇就用;二是十分集中,密度大,數量多。開篇便一連七字相疊的情況,詩歌中前所未有,這是一次偉大的創造。所以,《聲聲慢》一出現便震驚了世人,張德瀛稱贊其“句法奇創”。李清照《聲聲慢》的開篇七疊,前無古人,后乏來者。開篇的七疊緊密相連,形式上整整齊齊,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更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獨特的美感。從字意上看,這組疊字簡簡單單,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仔細揣摩,很有韻致,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
一連七疊,除了形式的整齊之美以外,還能感受到的就是音樂上的美感。疊字在讀音上屬于特殊形式的雙聲疊韻,雙聲疊韻詞的聲母與韻母同時重復,同一聲母或者韻母有規律地出現,造成了音素的回旋,帶來聽覺的美感。一連七疊,構成了七個雙聲疊韻的詞,讀起來有回環往復的音樂美。同時,疊字在誦讀時,往往是第一個字讀得很長,第二個字讀得輕短,這就是所謂的慢聲促節。回環往復與慢聲促節是《聲聲慢》開篇疊詞在音樂上表現出的第一種美感。
漢語言的美妙在于平上去入四聲,這四聲讓漢語在讀音上具有了變化,有了抑揚頓挫之感,而中國古典詩詞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所以古典詩詞讀起來優美。古典詩詞中的四聲,具體表現為平仄,而《聲聲慢》開篇的疊詞在平仄上同樣表現出美感。開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平仄,依次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組疊詞,語音上在平仄的交錯之中,形成了起伏變化。“尋尋”的平聲徐徐而起,接以“覓覓”仄聲的重疾,“冷冷”的仄聲緊承其上,“清清”的平聲緩緩落下,“凄凄”的平聲延續上句的平聲,“慘慘”的仄聲突然響起,“戚戚”的仄聲緊跟。平聲徐緩,仄聲重疾,這一組疊字就形成了徐緩重疾的變化,且重疾的仄聲在句中形成了兩次高潮。平仄交錯形成的抑揚頓挫,疾徐變化,是這組疊詞在音樂上表現出的第二種美感。
“覓”屬于入聲“錫”部,“清”屬于平聲“庚”部,“戚”屬于入聲“錫”部,所以該句押的是入聲“錫”韻。江永《音學辨微》中講,“平聲音空,仄聲音實,平聲如擊鐘鼓,仄聲如擊木石。”這是說,仄聲像擊打在木石之上,無回響,無余韻,有頓促之感,戛然而止。入聲“錫”韻的使用,造成了欲言而止的效果,表現出詞人內心的苦悶、情感的郁結。《聲聲慢》中的疊字,從具體的讀音看,大都屬于齒音——尋、清、凄、慘、戚,十四個字中,齒音一共十個。《聲聲慢》全文97 字,舌音16 字,齒音41 字,齒音在全詞中接近一半。齒音因其以舌尖頂住上門發聲,其聲不僅短而急促更凄清,詞人便是將自己不盡的悲哀,都寄托在這難發的凄清的齒音中。“心既托身于言,言亦寄形于字”,音義相諧是漢語言的一大特征,李清照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以音傳情,在有限的文字中寫出無限的、難以言說的悲哀。音義相諧,以音傳情是這組疊詞在音樂上表現出的第三種美感。
《聲聲慢》開篇的七疊,語意上有內涵、有層次,耐人尋味,可謂意蘊豐厚。
“尋尋覓覓”是一層,寫的是人的行為動作——找尋之狀。“尋”和“覓”還不盡相同,“尋”就是粗枝大葉的找,“覓”是仔細搜索的找,“尋”而不得,心有不甘,所以才“覓”,“覓”不可得,所以就感到“冷冷清清”,跳了一層,進了一步,但是“尋”“覓”之間,依然有層次,“覓”是更進一步的“尋”。我們不僅要問,尋覓什么?丟失才尋覓,這是生活的常識,那么,詞人丟失了什么?是國破家亡,熟悉的環境丟失了,也是丈夫去世,至親的人丟失了。但詞人始終丟失卻不能相信失去,丟失卻不愿相信失去,丟失卻忘記了失去,所以“尋尋覓覓”。
不愿相信,這是人之常情,這已經相當凄苦了。然而最苦卻莫過于,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確認,人已經接受了失去的現實,但是卻總在無意間、恍惚中忘記失去,不由自主地去尋去找,尋找而不見,才發現失去。世間的苦,莫大于此。
“冷冷清清”是一層,寫的是周圍環境。冷清既是客觀真實的環境,人少,甚至是無人的空寂,也是人在環境中產生的心理感受。“冷”是寒,“清”在《說文》中與“寥”相同,“寥,清,深也”,這三字相同義。柳宗元說小石潭是“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是對“清”最好的注解。國破家亡,丈夫已逝,環境的寂寥理所當然,外界的寒冷也就侵入了詞人的內心,自外入內,環境與內心都寒冷,從外而內沒有一絲熱氣。“冷冷清清”是在尋而不見之后對現實的發現,也是對現實的進一步確認,詞人的恍惚之狀竟到了這般田地。
“凄凄慘慘戚戚”是對環境確認后人對內心情感的一次確認。“凄凄”是悲,從上句的“冷冷清清”而來,從外界完全進入內心世界。“慘慘”是痛,是在“凄凄”之上的進一步加強,強到何種地步?如《屈原列傳》所云,“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這是痛到呼天搶地、無以復加的極致之境,是自內而形于外。“戚戚”是憂傷,但這憂傷是痛到極致之后的嗚咽抽泣,是因為悲不成聲而歸入的低沉之音,外難形內。“凄凄慘慘戚戚”的三疊之中,依然含著三個層次,表面是從內心的“凄凄”到自內而外的“慘慘”,再到歸入內心的“戚戚”,似乎是情感由弱而強再到弱的變化,其實質是此人悲情的層層推進。
簡而言之,李清照《聲聲慢》開篇的疊詞,是音樂的語言,是生命的語言,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