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林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甘肅張掖 734000)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學生在實驗中能夠鍛煉物理思維和實踐能力,還可以發展協作精神和綠色理念,有利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發揮物理學科在思維方式和育人功能上的作用,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以前,物理實驗教學墨守成規,缺乏新鮮感和時代感,學生在實驗中得不到有效的啟發,久而久之,對于物理實驗的好感度就會下降。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初中物理教師要創新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準確分析實驗數據,全面總結物理規律,從而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基于此,本文先分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再研究創新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希望對物理教師有所幫助。
近年來,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無論是教育思想、教學大綱,還是物理教材、實驗要求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需要學校做出相應調整和變革,以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然而實際上,很多學校并沒有對物理實驗所需的硬件設施做出改進,物理實驗儀器和實驗設備都沒有任何變化,在數量和質量等多方面都與新的教育思想有所偏差,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由于實驗硬件少,導致有些學生一個學期下來都不能認全實驗器材,更別提熟練操作了。這樣的現象亟待改善,否則將會影響整體物理教學效果。
雖然物理教師能夠認識到“實驗教學應擺在物理教學的首要地位”,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誤區,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散,使物理實驗教學困難重重。有的教師以自己的演示代替學生實驗,學生找不到實驗的精髓,時間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會下降,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還有的教師給學生帶來了過多的干預,要求學生必須完全按照教師預設的步驟和方法操作,最終得出的結果也要與教師保持一致,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有些學生的主動性不強,不愿意自己操作物理實驗,擔心受到同學和教師的嘲笑,所以在課堂上總是處于旁觀者的地位,無法系統地掌握實驗的本質。還有些學生認為考試的時候只會考查實驗結論,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導致他們的實驗積極性不高,不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實驗任務,考試也難以取得高分。由此可見,由于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影響了物理實驗教學進程,師生互動也淪為形式,學生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實驗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創新物理實驗教學的呼聲日漸高漲,這既能夠擺脫傳統實驗教學對學生的限制,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操作實驗、理解實驗、應用實驗,增強學生的物理實驗素質。為了吸引學生的實驗熱情,集中實驗活動的注意力,物理教師可以運用演示實驗,一方面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實驗環境,另一方面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參與欲望。學生在認真觀看演示實驗后,還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加深對物理知識的掌握,養成正確的實驗習慣和學習觀念,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每一個物理實驗都有特定的主題,需要學生按照主題進行探索,掌握豐富的實驗方法。所以,物理教師可以結合本課主題在課堂導入階段引入演示實驗,激勵學生勇于實踐,開發出更多有價值的實驗方法,在實驗中展現出當代學生的風采。教師在演示的時候要構建起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觀察實驗,并為接下來自己設計實驗做好鋪墊。教師應該注重演示實驗的節奏和效果,不宜過長,不宜脫離學生實際,從而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收到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有些物理實驗較為復雜,僅憑口頭介紹是無法讓學生理解的,所以物理教師可以在實驗的重難點處進行演示實驗,這樣不僅能夠及時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還可以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應該邀請學生參與到演示過程中,讓學生訴說自己的想法,并通過實驗去驗證這種想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使學生對實驗的全過程有更深入的掌握。演示完成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突破自我,尋找有沒有更簡便或者更新穎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品質。同時,物理教師還要合理改進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在演示實驗中融入全新的實驗理念和方法,探索出適合實驗教學的新方法,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更好地體會到實驗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樹立實驗自信。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在日常教學中,物理教師要端正實驗教學的目的,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加強學生對實驗的把控,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養成尊重事實、嚴謹求知的態度,有利于培養其合作能力,形成學習共同體。物理教師在分組的時候要做到公平、公正,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每個小組都有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達到學習水平的均衡,讓物理教學更有實效。教師要加入到學生的分組實驗中,起到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優化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人。
通常情況下,涉及驗證性、測量性的實驗會運用分組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效果,確保實驗快速、準確,讓學生在分組合作中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落實創造力的培養。與傳統的實驗教學不同,分組實驗提前不會告知學生實驗的目的、原理以及結論,完全需要學生合作探索,最終經過分析與論證得到實驗成果,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分組實驗之前,教師要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學生播放實驗準備工作和實驗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在實驗時出現錯誤。有些實驗器材可能是學生第一次使用,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操作方法,減少實驗中的損壞。在分組實驗開始后,教師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每個人都要充分活躍起來,共同為實驗出謀劃策,正確操作實驗器材,啟發學生的思維。在分組實驗結束后,教師要給學生表現的機會,邀請學生代表自己的小組進行總結發言,闡述小組實驗的成績,并且認真聽取其他學生和教師的點評,在潛移默化中發展綜合素質。還要注重學生的反思活動,對自己在實驗中的得與失做好記錄,為下一次更好地進行物理實驗打牢基礎。對于合作較好的小組,教師要給予表揚,樹立為學習的榜樣,頒發“明星小組勛章”。學生為了得到勛章,都會認真對待每一次分組實驗,這要比傳統的說教更高效。
物理教材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學生學習如果脫離了教材,那么將會走彎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小實驗”,但是卻得不到師生的重視,有些教師認為這些實驗是課后做的,與考試沒有關系,所以只給學生布置了課后任務,并沒有進行檢查和驗收,結果導致只有很少的學生完成了實驗,根本達不到教育效果。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物理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充分重視教材,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識,深切地感受科學的真實性。
物理“小實驗”是物理課堂的一部分,對于學生學習物理有很大的好處,不應該遭到遺棄或者輕視。在這些實驗里往往包含了生活常識、物理原理等內容,使物理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將“小實驗”巧妙地融入實驗課堂,作為實驗教學的補充,保證學生有足夠多參與實驗的機會。諸如制作針孔照相機、硬幣“跳高”比賽實驗等,都充滿了趣味性和娛樂性,能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貼近生活的理念,真正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去完成實驗。學生在“小實驗”中的作品會被教師編號,并且放到教室中展示,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學生對物理的好感,了解物理世界的豐富多彩。物理教師也可以將“小實驗”應用到物理第二課堂上,開發學生的潛能,揭示物理實驗中隱藏的物理規律;或是把“小實驗”改編成物理實驗競賽,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具有個性和特色的實驗方案,并且能夠較好地實施,將所學知識靈活、主動地應用到實際中。物理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教材上的“小實驗”進行小發明活動,學會用心去觀察事物,將物理原理變為實用的物品,搭建一個“學物理,玩物理”的平臺。當學生制作的小發明具有重要價值時,教師要幫助他們申請專利,充分體現學生多元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之美。
物理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很多物理現象和物理原理都是以生活現象為原型。物理教師必須要打破常規,走出課堂的束縛,讓學生到生活的大舞臺上學習物理,運用物理,展現出物理學科的特點。尤其是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生活物品去完成實驗,比如學習文具、自然資源、廢舊物品等,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感受到實驗的親切,實現物理實驗生活化的教育目標。
物理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善于使用身邊的物品開展實驗探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搜集生活實驗素材,鍛煉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長久興趣,同時也可以彌補物理實驗器材和資源不足的弊端,為構建高效實驗課堂提供幫助。而且物理教師還要向學生滲透綠色理念和環保理念,讓學生懂得節約使用實驗物品,將實驗后的廢棄物要合理處置或再利用,使學生真正懂得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學生可以自己在家里開展家庭小實驗,在父母的幫助下研究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自主設計實驗環節,運用不同的實驗物品來探索科學的奧秘,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增加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另外,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物品制作物理學具,制作的過程就是對物理知識的鞏固過程,當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學具學習時,他們的自信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對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有更好的把握。教師可以拿出一定的課堂時間開展課外實驗交流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談一談自己對物理實驗的印象,分享一些有趣的實驗故事,在輕松的環節中增長見識,發展能力。
如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人工智能時代,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得到了全新的改善,加快了知識的更新速度。以前,物理教師在講解實驗的時候都是通過口述或者掛圖的方式,不僅枯燥,還容易遺漏知識點,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物理實驗創新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視頻、動畫、模擬等,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晰地認識物理,走進物理教學的深處,從而更好地達成教育目標。而且人工智能技術還縮短了學生、教師、物理實驗之間的距離,可以更精準地傳遞物理實驗知識,增強實驗的科學性。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物理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適合在實驗室操作。但是,如果不進行實驗,只讓學生記住實驗結論,那么又會使得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違背課堂教學的規律。所以教師可以融入人工智能,通過虛擬實驗室功能讓學生獲得與親身實驗同樣的效果。在操作中如果出現錯誤,系統會做出提示,避免學生在真實實驗中受到傷害。這樣的教學方式新穎又獨特,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有些物理實驗需要的反應時間較長,在短短的一堂課內無法有效觀察,此時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視頻技術,將實驗現象如實錄制成視頻,再對視頻進行壓縮處理,這樣學生就能夠完整地觀看到整個實驗過程,還能夠從中發現新的知識,減少了對物理實驗的恐懼。而且在課后,物理教師可以通過釘釘直播的方式與學生取得互動,對學生的實驗方法進行點撥,及時回復學生的疑難問題,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實驗的結合,這對于物理實驗改革有較大的幫助。教師還可以布置線上實驗任務,要求學生將實驗的步驟書寫下來,將實驗的成果拍攝下來,將其上傳到學習平臺上,這樣教師就能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驗情況,對于實驗中存在的不足給予指正,確保學生能夠快速提高實驗水平,增強物理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創新物理實驗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對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有著推動作用。在實際教學中,物理教師要摒棄固有觀念,加強實驗與生產生活、社會發展及科技進步的聯系,讓初中生真正找到參與物理實驗的樂趣,從中得到較多的收獲,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豐富物理實驗環節和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現知行合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