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旭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
智慧健康養老作為當前養老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發展潛力。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相關基礎設施發展上的不斷加快,國家也針對性地從政策和資源角度進行了投入。而這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健康養老的發展,但考慮到當前我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應用現狀,由于供不應求、靈活性較差、服務范圍涵蓋窄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智慧養老服務的推廣范圍。因此,聯系我國發展實際,在未來針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開展,就應該充分地將“互聯網+”理念應用到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從而做到企業之間的有效互動,也能夠將社會力量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參與進來,推動智慧健康養老在模式和內容上面的創新。
從現實需求上看,通過借助發達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作為支撐,開展新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能夠有效滿足當前我國面臨的廣大老年人群體在個人照護以及綜合性養老服務上面的需求。而這也是未來我國針對老年服務開展和養老服務工作推進上面的一個重要方向。對此,結合國家實際針對于這一方面,國家也投入了相應的重視,尤其是考慮到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國家圍繞著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從政策層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體現[1]。例如早在2013年10月,由國務院牽頭印發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就明確地從政府層面首次提出了在健康養老服務定義層面的文件體現;緊接著在2015年7月,國務院再次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在意見中明確的指出,要借助好現有的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通過社區作為活動開展的基礎,搭建起以養老信息服務為最終目的的綜合性網絡服務平臺。借助這一平臺,能夠有效的為廣大用戶提供專業的護理、老年看護、日常的健康管理、疾病后康復照料等工作,而這也明確的將居家養老服務的范圍做到了體現。最后到2017年2月份,圍繞著當前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從養老服務的痛點入手,由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計生委等三大部委聯合牽頭開展,印發了《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這一計劃明確指出,針對于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同時,還要在全國范圍之內建立起超過100個智慧健康養老綜合示范基地,而在對于行業發展上面也要求圍繞著全國范圍之內建立起超過100家具有典型的帶頭引領作用的行業龍頭企業,從而為我國在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開展上面樹立企業良好的服務品牌。所以從以上這些角度,結合國家有關政策不難發現,我國圍繞著老齡化在老年人口照料以及護理上面充分地考慮到了“互聯網+”的優勢,通過將“互聯網+”融入到智慧健康服務體系之中。能夠有效滿足我國未來在養老服務行業上面的需求,減輕傳統養老模式下額外的養老壓力,助力我國的養老產業朝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
健康養老服務的價值在于能夠有效地為老年人口提供他們在身體、心理、精神層面的支持,保證他們開展良好的自我養老活動。而結合實際來看,傳統的健康養老服務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健康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有待提升,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當前傳統的養老服務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在服務的靈活性和服務開展的便捷性上也不夠高。考慮到我國人口發展的實際情況,聯系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不難發現,近些年來,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引發老年人口日常生活過程中對于醫療保障[2]、精神撫慰、居家護理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口日常健康保障、醫療服務方面的需求也相較其他階段有著明顯的提升。加上由于老年人口在身體機能和免疫力、抵抗力等方面相對較差,導致他們一旦發病在疾病的治愈周期較長,同時很容易出現復發以及多種并發癥共同出現的情況。除此以外,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人口出現疾病,老年人口在健康問題上面不僅體現為身體層面,對于他們在精神層面也會有著明顯的變化。例如由于年齡結構以及老年人口日常生活習慣的差異,造成部分老年人出現健康疾病時,精神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從而提高這一類老年人在老年癡呆疾病上面的發病率。
其次,是傳統的健康養老服務沒有做好服務范圍的合理分配,造成服務范圍過于簡單,從而無法滿足現有的養老問題。當前社區養老最為重要的基礎是借助于社區健康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的服務活動,而服務的對象是社區范圍內的老年群體,服務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這一類老年群體的日常生理和身體方面。但從實際來看當前老年人在健康服務的需求上,不僅停留于身體和生理層面,還需要從精神以及心理上面做好有效的服務[3],簡而言之就是當前的健康養老服務在開展上面應該與時俱進,從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個角度做好考慮。除了在日常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疾病發生情況,還應該充分地從老年群體的心理表現、精神需求角度入手,通過有效的記錄和日常溝通,加大對于老年人在精神心理上面的溝通。除此以外,還要針對特殊群體做好保障。例如由于當前老年群體中有一部分是由孤寡老人為代表的老年照護群體,這類老人普遍對于精神需求較高,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老年人更需要做好精神方面的滿足,這樣才能夠提升他們在個人心理方面的發育狀態,從而在兼顧傳統生理和身體層面的考慮之外,體現出對于他們在心理和精神上面的考慮,彌補傳統養老的缺陷。
最后,現有的傳統健康養老服務普遍質量不高,在整個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上面也缺乏有效的完善。對于這一點從流程上看,現有的養老服務體系主要是借助于養老服務中心作為服務開展的基礎,通過養老服務中心向需要照顧的老人做好及時的照顧。而這一過程就需要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先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結合自身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服務申請。再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圍繞著老年人的照護需求,安排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服務。最后再由派出去的服務人員做完服務之后進行服務記錄。這種服務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前養老服務的需求,但由于流程上缺乏有效的服務反饋和質量評價,造成養老服務的質量難以通過具體的形式體現出來,同時在醫護人員的服務評價體現上面也缺乏有效的支持。
除此以外,對于健康服務工作開展的廣大工作者來說還要做好自身的提升,這也是解決當前健康服務質量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由于健康養老服務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健康服務工作,其不僅需要工作者具備良好的醫療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從心理健康、營養配置等方面做好知識的儲備,從而完善整個知識體系。同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還應該定時定期地為專業養老服務工作開展的醫護人員提供培訓,組織他們做好日常學習。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應該做好及時的針對性考核,通過這樣的手段才能夠解決當前健康服務質量不高,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
首先是應該做好服務體系的構建,考慮到互聯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是建立在良好的數據系統之上的。這一數據系統涵蓋了養老數據系統、健康服務系統、應用操作系統三大部分,而將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系統構建[4],就是要將這三大部分做好設計完善,從而開展后續的運行。其中對于基礎數據的建立是整個健康養老服務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目的是通過前期針對性的數據庫系統建立,把已有的健康養老數據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層面做到有效的整合,從而涵蓋到同一個養老服務平臺之上,這也是后續養老服務工作開展一個重要參考和支持,所以對于這一技術要充分地應用當前先進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將這些技術發揮其優勢,投入到平臺建設中。
在此基礎之上再著手的建立健康養老服務系統,這一系統主要包括了對于養老服務信息的搜集、完善、日常疾病監管、身體健康情況管理等具體系統研究。通過對于這些系統的建立,能夠有效地做好對各類突發情況和養老服務需求的后續滿足。
最后就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構建出來的一套專門的養老服務應用操作系統,這一系統主要要體現出簡便快捷的方式。但考慮到系統的應用對象,不僅包括相關從業人員,還包括了日常的老年用戶,因此要從人性化、智能化的角度做好考慮,確保兩者都能受益。
從體系運行保障角度來看,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就需要充分地發揮政府的職能,體現政府的職責所在。一方面,從政府角度要加大政策的傾斜,制定行業的相關標準。通過不斷完善政策和標準來引入相關法律法規,投入到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對此從實際角度上應主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做到兼顧。硬件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對于各地區、各部門在智慧健康方面的投入,加大對于基礎設施配套和信息設備的引進,為后續即將配套的智能健康設備做好要素提供。而對于醫療方面的技術設備提供,主要是側重于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在使用終端上的配套。
軟件方面,政府應該針對我國的實際現狀結合自身情況,對于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做好長期前瞻規劃,在這一規劃方程之中就需要從法律、法規、相應標準等具體角度進行明確的劃分。同時,還要制定宏觀的智慧健康發展綱要,將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品牌建設投入到這一個綱要中[5],并為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奠定一個配套標準。此外,為了滿足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發展時間還需要從當下做好發展規劃,通過有效的法律法規來體現國家對于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的重視。
最后,還要通過政府稅收手段來做到政策的體現,例如借助日常稅收減免來配套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發展。為了做到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監督,政府還需要進行專門的評估體系建設,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將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做得更加標準化、科學化。此外,還要在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專項人才角度做好培養引進。
從體系構成創新角度,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更應該全環節、多角度發力,促進整個健康養老與互聯網的深化結合。
對此,一方面就要求從企業角度做好互聯網健康養老的完美融合,這不僅需要前期建立相關的數據庫系統以及開發專業的信息平臺,還要著重對于健康養老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及時的維護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結合老年用戶群體以及相關從業者的需求,做好智能終端角度的滿足。所以作為廣大從事智能健康養老服務的企業,更應該承擔自身責任,從社會實際和日常運行角度出發,加大對于智能健康養老服務領域的投入研發。通過不斷創新高新科技應用手段,為老年個體用戶開發出符合他們需求的智慧健康養老管理平臺以及相關系統產品。
同時還需要及時安排專人定期走入用戶目標群體之中,通過上門回訪以及相關調研報告等形式,不斷了解用戶痛點。針對于用戶痛點,結合產品未來發展方向做好及時的優化,從而提高用戶的體驗感。此外,從政府角度來說,還需要加大對于相關健康養老服務企業在日常發展上面的配套,可以從政策角度進行專項政策的制定,鼓勵有關企業和相關從業人士進行行業調研和創新,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對于健康養老產品的最優開發。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在當前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做好對于老年人在健康養老需求上面的滿足。同時,政府還需要聯合轄區老年用戶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在企業和用戶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挖掘信息技術背景之下健康養老服務的創新點,促進互聯網與傳統健康養老之間的融合,真正打造出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另一方面,在體系構成創新角度上面,還需要加大社會力量的參與,充分明確社會力量對于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的發展優勢。
現實而言,健康養老服務從本質角度來看屬于社會公共服務的范疇,所以開展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不能夠只發揮政府和企業的力量,還需要將更多的資源引入到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的開展中。社會力量作為日常人們生產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力量,更應該發揮其自身的優勢,投入到互聯網+健康養老的發展中來。
例如,借助于廣大社會媒體平臺,加大對于互聯網+健康養老相關概念以及優勢和最終目標的宣傳,從而在人們心中強化互聯網+健康養老服務開展的必要性。對此不同地區要從針對性角度、優勢性、相應特點上面進行宣傳和報道,讓人們能夠結合其身邊實際情況來聯系互聯網+健康養老的發展前景。同時為了更好地做好宣傳,在互聯網+健康養老的宣傳上面還應該結合不同人群,針對行業背景、學歷高低、社會閱歷等,采用不同類型[6],多種多樣的宣傳手段。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將他們真正地拉入到互聯網+健康養老體系的實踐中來。例如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展的針對性定向用戶宣傳,這些平臺結合平臺自身的用戶群體,可以根據年齡喜好以及日常關注的重點等方面做好對于互聯網+健康養老內容的差異化推送,保證不同的人群都能夠在了解到相關內容之后產生相應的興趣,讓興趣帶動他們進行下一步的了解。
與此同時,還應該通過社會力量在監管角度所特有的先天性優勢,來開展互聯網+健康養老工作的落實推進。考慮到互聯網+健康養老與傳統的健康養老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其在性質上面上屬于一種較為新穎的事物,因此在許多方面和內容上都存在較多的缺點不足,這就需要人民群眾進行及時的發現。所以為了推動互聯網+健康養老事業的落地生根,廣大群眾就應該投入到日常的落實工作中來,及時發現互聯網+健康養老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再結合問題做好反饋。要實現這一目的相關政府部門和,有關企業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人民群眾能夠參與監管的渠道,鼓勵他們借助于這些渠道去將自己對于互聯網+健康養老的建議做到及時的反饋,從而聚集起各方力量實現互聯網+健康養老與我國當前健康養老發展實際結合。真正地將互聯網+健康養老融入到我國未來在健康養老事業的發展規劃中,有效地滿足我國養老發展現狀,實現我國健康養老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智慧健康養老市場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而“互聯網+智慧健康養老”作為一種全新的養老理念,能夠有效地滿足未來養老需求,推動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