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存 田珍珍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
中醫藥類相關專業就業問題,受到各種外界環境的沖擊與影響,就業問題越發突出,直接制約著中醫藥院校的發展前景。為此,怎樣有效應對嚴峻就業形勢,保證畢業生就業率,解決面臨的重重問題,是滄州市就業部門與中醫院校重點研究的熱門課題。為此,本文針對滄州市中醫藥相關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與用人單位的滿意度進行數據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中醫藥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保證中醫藥專業良性發展。中醫藥相關學校與醫院應該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切實保證中醫藥專業教育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就業的整體服務質量。
現階段,市場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對于中醫藥專業學生的需求量不斷提高。然而,受到一些市場經濟利益的影響,大多數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表現為:結構性矛盾,特別是部分中醫藥學生開始向中西部和東部地區流動,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由基層醫療機構向上級醫院流動,導致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中醫藥人才緊缺。滄州市中醫藥基礎夯實,特別是一些富裕地區儼然已經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首選。根據相關統計研究,截至2021年已經超過數百萬名高校畢業生在滄州市求職,尤其是當前舉辦的各類中醫藥相關招聘會上,中醫藥用人單位數量持續增加,招聘崗位多,導致供需關系嚴重失衡。可以說,中醫藥類相關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
當前,醫藥領域對于中醫藥學生的需求量相對較大。特別是近兩年,受疫情相關因素的影響,在滄州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確立了中西醫協同防治工作機制,要求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治,進一步增強組織領導和協調能力。然而,從現實角度而言,大多數中醫藥學生往往選擇繼續考研考博,而非直接就業,導致當前行業人才缺口大,相關領域市場需求變化大。一些畢業生選擇從事其他企業和醫療為主的單位和國企的相關領域,不愿意主動投身于中醫藥醫院和醫療衛生單位。
當前,我國社會持續發展,國內外醫藥相關行業聯系緊密,為中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條件與廣闊就業前景。特別是一些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和獨資外資企業進軍中國市場,引進了國際資本和先進的技術等,為中醫藥技術相關專業畢業生到外資醫院就業創建合適的條件和環境。尤其是當前疫情背景下,對于中醫藥人才的需求越發緊迫,越來越多的病患開始注重醫療保健。以上種種情況,對于高質量醫學專業畢業生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面對經濟一體化發展持續加快的進程,社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戰略性策略不斷實施。全球范圍內開始興起“中醫熱”“針灸熱”等,追求純天然藥物保健品,為中醫藥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總之,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大有可為。
醫學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促進了生命科學領域的興起。現如今,人類為更好地探索中醫藥,為認識人類自身、掌握自身的各項身體機能,產生了新的醫學構想。若想將這些醫學構想變現,則需要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人力。這種情況下,為醫學專業相關畢業生創造了更多有利的就業機會和條件,需要許許多多的醫學畢業生投身于中醫藥科研事業當中,特別是在一些基礎類醫學領域出現更多的就業崗位。
隨著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中更多的人追求生活質量,由過去傳統治療模式逐漸轉變為以預防為主、“預防+治療”并重的健康生活理念,保健型健康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主流方式。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群體開始信任中醫,研究中醫,學習中醫。當人們高度重視生命健康以后,在社會上逐漸衍生出全科中醫藥醫生、家庭護理醫生、計劃生育服務、社區服務、臨終關懷等衛生服務模式。由此,為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健康保健的任務與職位,中藥在保健預防提升身體健康層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當今社會中,人們對于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入。現階段的醫學模式,從純生物治療模式已經轉變為多元治理模式。中醫已經實現了與其他科目的有效融合,特別是醫學美容、醫學社會學、醫學法學、醫學心理學等新學科的建設,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患者。中醫藥相關專業已經衍生出各種宏觀醫學模式,由此提升了中醫藥人才的社會地位。除此之外,醫學相關的各類行業不斷發展,出現如醫療器械、藥品推銷、醫療保險等行業,成為中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之一。
滄州市作為地級市,相較于一線大城市而言,經濟發展稍緩。中醫藥相關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受到自身專業的限制,在畢業之后面臨選擇的就業渠道較少,同時由于大多數畢業生就業觀念保守,對于市場就業抱有極高的期待值,缺少長遠的就業視野和眼光,對創業和創新缺少想法。一些中醫藥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集中于經濟發達地區,向往大城市的醫療單位,不愿意投身于基層和偏遠地區的中醫藥相關醫院當中。一些農村基層醫院,雖然對中醫藥相關專業人才“求賢若渴”,但是很多畢業生排斥到基層就職工作,由此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缺少中醫藥人才,一些發達地區就業崗位競爭十分激烈。
當前,雖然社會對于中醫藥的認識已經轉變,但是就滄州市整體中醫藥的發展情況來說,仍然不盡如人意。從醫療條件設施來看,中醫藥發展仍然需要進行改革,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中醫藥醫療機構相對較少,中醫藥醫療衛生規劃不合理。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醫療機構競爭加劇,甚至面臨著淘汰危機,嚴重影響著中醫藥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除此之外,《執業醫師法》中已經明確規定,將中醫作為重要類別,區別于臨床、口腔、公共衛生等相關職業類別。為此,一些中西醫結合相關專業和中醫結合專業的畢業生只能選擇從參加中醫藥類別的職業技能考試,導致這些畢業生就業范圍狹窄,甚至打亂了原有的職業就業規劃,影響中醫藥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情況。此外,當前中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全國畢業生范圍內屬于少部分,無法享受的國家促進就業政策相關的支持,這也影響了整體就業質量。
雖然中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然而就滄州市的大多數醫學院校而言,相較于其他院校,仍然存在問題。一是中醫藥教育發展滯后,規模較小,僅有幾所重點院校以及專業相對較少,多數以普通大學為主,影響畢業生日后的就業情況。二是一些中醫藥專業缺少知名度,無法與西醫醫院享有同樣地位,同時中醫專業分工不夠合理,崗位需求難以精細化,滿足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導致畢業生在就業層面缺少競爭優勢。三是中醫藥院校生源質量相對較差,畢業生缺少競爭優勢。在后期培養中,同樣難度較大,影響著畢業生的就業率。中醫院校課程在設置過程中有待改革,特別是針對一些外語課、西醫課程、思想教育課程占比相對較大,嚴重影響著學生對于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學習時間、學習經歷等,培養目標無法滿足日后的就業市場需求。四是由于一些中醫藥院校招生持續擴張,教學基礎設施和場地經費投入仍然相對較少。在實際培養人才過程中,影響教育質量,沖擊著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五是中藥院校側重于就業率的提升,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為學生采取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實際的市場需求,影響最終的就業質量。
影響中醫藥相關專業學生就業率因素較多。一是從畢業生本身角度來說,仍然存在一些影響因素,與普通類專業院校相比較中醫藥院校學生學費相對較高,學習時間長,學業負擔相對較重,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精力。中醫藥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希望能夠獲取到更高的社會回報,因此對于就業的崗位、環境、薪資待遇等期待相對較高,在實際的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容易陷入低沉的情緒和困境。由于心理失衡,影響了整體就業的質量。二是畢業階段是大學期間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從心理層面而言,學生存在著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甚至效仿心理等,致使一些學生在就業時盲目隨波逐流,市場上出現學生爭先恐后去大醫院,小醫院無人問津的情況。殊不知,不同的醫院在用人考核標準、用人指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一些中醫藥學生無法到理想的單位,影響著個人的人生走向。三是中醫藥畢業生就業觀念滯后,大多數學生渴望能夠進入中醫藥醫院、國有醫藥企業、中醫藥院校、科研院校等作為就業的首選,對于一些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和衛生機構等,不納入就業的范圍中。中醫藥學生在就業中,面臨重重阻礙,缺少自主就業的探究性,獨立創業意識薄弱,無法享受國家對于畢業生的優惠政策,開辟創業渠道,影響最終自身的就業問題。
為了促進中醫藥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保證滄州市中醫藥畢業生的就業率和社會競爭力。在學校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著“精英教育”法則,培養合格的中醫生。現階段,我國大多數中醫院校招生人數有限,規模越發龐大,為了滿足不同社會行業對中醫藥畢業生的需求,在學校期間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嚴格把控學生的教育質量,保障學生在日后進入醫院和其他機構從事相關工作中能夠如魚得水。為此,各大中醫院校應該確保自身的教育質量,加強對于中醫藥相關課程的研究,確保辦學條件與師資力量。同時,在堅持小班授課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模式,促進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改革,提升中醫藥相關人才的整體素質與就業競爭實力。
中醫藥院校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若想占據一席之地,則應該凸顯辦學特色,堅持中醫藥的領導地位,加強對于中醫藥精品課程的研究,明確樹立品牌意識,提升中醫藥畢業生的生存能力和教育作用。在培養方式上,中醫藥院校可以與一些中醫院和中醫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采取校企聯合的方式,定向培養社會需求的中醫藥相關人才。同時,學校要創建更多臨床實踐的機會,滿足學生對于中醫的學習需求,在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帶領學生了解中醫發展的歷史以及古代中醫的“望、問、關、切”等技巧,增強學生對于中醫的理解,并且能夠將中醫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過去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都交由學生處和就業指導中心負責,難以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規劃,導致學生的就業效果不佳。中藥相關專業本身作為社會中較少的一部分人群,學校應該為這部分學生的日后就業工作加強指導,充分發揮就業指導部門的作用,加大人力、物力相關的投入。首先,學校在中醫藥相關畢業生即將畢業的過程中,應該提供科學的就業指導課程,包括為學生明確日后的就業方向,詳細介紹當前社會中各個行業對于中醫藥人才的需求以及相關崗位所負責的具體內容,加強就業指導,提供針對性的咨詢和服務,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正確的擇業觀。同時,在就業指導課上,引導學生“先就業、后擇業”,踏實肯干,實事求是,加強對自我優勢的分析,降低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積極參與社會就業。學校可以為學生推薦各種高質量的就業機構,引導學生盡快就業。
為了解決各地區中醫藥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問題,要切實解決學生思想觀念落后的情況。學校可以與一些基層單位聯合,為高校中醫藥相關專業的人才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引導學生投入到基層中醫藥機構當中。特別是當前我國已經對于一些偏遠山區和基層農村采取了“三支一扶”政策支持,引導中醫藥專業的學生應該積極支教、支農、支醫。學校要為這些畢業生講解相關優惠政策,并且讓中醫藥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服務農村,促進農村醫療事業的發展,積累中醫臨床經驗,為日后個人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學校學習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考取執業醫師資格,保證日后的晉升和就業創業的相關發展方向。中醫藥相關專業學生應該及時轉變就業觀念,認識到自身的就業優勢與當前市場的就業缺口,敢吃苦,能吃苦,不怕吃苦,拓寬自身的就業途徑,成為國家需要的中醫藥人才。
就業問題牽動著億萬畢業生與家庭、社會的相關領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就滄州市中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而言,影響的因素相對較多。因此,學校應該充分了解到當前的就業市場,結合中醫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中醫院所等,定向設計培養模式,保證培養出滿足醫院需求與市場需求的中醫藥人才。同時,滄州市應該聯系當地重點醫藥工程項目,合理規劃不同的中醫藥教學資源和教學結構,發揮中醫藥學校優勢,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與服務,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學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