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建強 范志威 余濤 戴崴 姚永倫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裝備建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裝備采購合同的權威性、規范性、約束性日益凸顯,合同訂立履行和監管水平直接影響我軍裝備建設的質量和效益。為提高裝備采購效益,目前裝備采購領域絕大部分采取的都是競爭性采購方式。2018年合同監管運行機制建立運行,2022 年軍隊裝備采購合同監督管理暫行規定正式發布。目前合同監管運行機制下,如何對競爭性采購合同進行有效監管,成為軍事代表工作實踐中需要探索的課題。
針對當前軍事代表在競爭性采購裝備合同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經過調研、分析、總結和比較借鑒,課題組緊貼任務實際創造性的提出了15種單項監管方法(追溯歷史法、狀態核查法、能力評估法、焦點附加法、動態更替法、多項選擇法、節點激勵法、聯合監管法、負面清單法、告知承諾法、隨機抽查法、三方審計法、用戶告知法、分步結算法、交叉評價法)和5 種系統監管方法(分級監管法、分類監管法、分階段監管法、分層次監管法、分模式監管法)構建的合同監管創新方法體系,確保了以質量為核心的合同監管工作的創新開展。本文介紹單項監管方法之多項選擇法。
合同監管運行機制下,合同監管實施方案是軍事代表室對擬開展的合同監管工作進行的具體策劃,其編制主要目的是為軍事代表合同監管工作開展提供依據,明確軍事代表合同監管內容和相應責任。合同監管實施方案一般包括合同概要,合同監管組織,合同履行風險分析,質量監督、進度監督、費用監督、售后服務監督等的依據、要求、內容和方法,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等內容。
從實踐上看,競爭性采購合同簽訂后,執行過程需要一定周期,在這期間涉及到的產品本身、配套供應、政策環境、上級要求、承制單位等相關因素情況都可能發生各種各樣變化,合同簽訂時識別的風險往往不夠充分,大多只識別了當時條件下靜態的風險,對于可能發生的變化預估不足,即動態的風險未有效識別。若在監管實施方案中未針對動態的風險制定有針對性的質量監督、進度監督、費用監督等應對措施,監管實施方案就會呆板僵化、可執行性不強,后續開展工作時就不能適應實際情況變化,最終流于形式化的條款,成為各種國軍標、工作規章制度的“匯總表”。
基于以上考慮,為確保與具體工作實際緊密聯系,監管策劃階段就應充分考慮多種可能的情況變化并明確在監管實施方案中,用于解決監管實施方案形式化、可執行性不強的問題。
方法內容:根據合同監管協議內容,結合競爭性采購合同監管任務特點和軍代室工作實際,同時考慮到實際情況的變化,可在監管實施方案中編寫多個具體實施層面可供選擇的子方案,給出選擇或更換的條件。
開展方式:通過邏輯推理、頭腦風暴、經驗對比等,充分評估監管工作可能遇到的變化情況引發的監管風險,提出應對解決方案。
開展時機:制定監管實施方案時。
可分為梳理監管協議內容、分析任務特點和實際情況、預測多種變化條件、制定多項子方案、形成最終實施方案五個步驟。
梳理監管協議內容:梳理已簽訂的監管協議內容,特別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條款要求,作為編制監管實施方案的主要依據。
分析任務特點和實際情況:從合同內容、裝備類別、所處階段、工作量大小、特殊要求等分析監管任務的特點,從承制單位現狀、軍代室人員構成、專業背景等分析實際情況。
預測多種變化條件:根據分析的任務特點和實際情況,預測可能存在的多種變化及對應的條件,如技術狀態統型不暢、配套交付延期、作戰試驗后樣機狀態變化較大、科研生產交叉、首批產品出現較多問題、承制單位生產線搬遷、軍代室人員退役等。
制定多項子方案:根據預測的多種變化條件,制定對應的合同監管實施子方案,可以是并行關系,也可以是串行關系。
(1)如針對技術狀態統型不暢,子方案為:向項目管理機構發確認函,明確技術狀態統型需達到的具體要求;召集統型牽頭/配合單位及監管軍代室召開協調會,對接技術狀態統型的具體細節,對存在的問題討論溝通,形成會議紀要;節點評審時進行狀態核查,檢查技術狀態統型落實情況。
(2)如針對配套交付延期,子方案為:向配套軍廠雙方發進度協調函,視情開軍廠四方進度協調會;下廠跟產督產,現場了解情況,督促并協助配套單位解決生產交付的卡點堵點;商配套監管軍代室并履行相關手續后,部分檢驗試驗合并到系統上進行。
(3)如針對首批產品出現較多問題,子方案為:督促承制單位及時開展問題歸零,將整改措施同時落實到后續產品上;督促承制單位對問題原因進行梳理歸類,可分為人為操作、技術設計、過程控制、外購外協等,對涉及到的相關因素進行全面排查;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專項監督審核,審核通過后才受理后續批次的軍檢驗收。
(4)如針對作戰試驗后樣機狀態變化較大,子方案為:按照列裝定型審查確認的狀態,督促承制單位制定狀態恢復方案,對狀態變化主要部分的恢復過程進行現場監督;制定恢復狀態后檢驗驗收方案,經軍代室會簽或評審后執行;驗收合格后,將前期狀態鑒定后開具的質量證明文件換開為列裝定型后的質量證明文件。
(5)如針對承制單位生產線搬遷,子方案為:督促承制單位進行搬遷工作策劃,制定人機料法環測等因素的搬遷恢復方案,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專項內審和專項管理評審;選取生產線搬遷涉及到的產品,督促開展轉生產線鑒定工作;督促同步辦理保密資格和科研生產許可變更工作,具備條件后開展承制單位資格的注冊變更評估申請事宜。
形成最終實施方案:綜合多項子方案,形成最終實施方案,按規定經軍代室審核批準后按程序上報備案。
此方法可以和焦點附加法配合應用,屬于合同監管風險識別的范疇,但更強調對于變化情況的預測和變化風險的應對,也相當于廣義的監管實施方案動態管理。特點在于第一次制定實施方案時,就充分考慮競爭性采購合同監管各種情況的變化,并制定可供選擇的多項針對性措施,利于后續條件變化時及時切換到新的子方案。此方法需要軍事代表具備較強的風險評估和宏觀預測能力做支撐,同時需具備提出思路制定措施的水平。監管實施方案履行審核批準報備手續后,則相關措施已從程序上合規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效實施開展。
作為競爭性采購裝備合同監管創新方法體系的第六種單項監管特性方法,多項選擇法適用于合同監管準備階段。此方法相當于裝備采購合同的事前監管,通過對監管實施方案精心策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變化,將合同監管風險防范于未然,從而提高合同監管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