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博 潘書波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全產業鏈由中糧集團提出,是以消費者為導向,通過延長產業鏈,形成從源頭生產、中間營銷到后期服務各環節最大化協作的產業鏈,提供最優產品,實現最大效益。全產業鏈應時代而生,后運用到各行各業的建設和發展中,為建設格局、產業布局、發展模式提供了新的藍圖。
遼寧省地處我國東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有著優于其他地區的山地和白雪。加之氣候寒冷,冰雪資源豐富,寒冷冰雪環境的長期塑造,催生出了本地區特有的生活方式、生產形式和娛樂方式,塑造出了獨特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本地區獨特的冰雪文化。
國內外現有研究中的冰雪小鎮,有已經發展成熟,取得成績的行業翹楚,也有正在積極尋找發展新路徑的“半成品”,都是以冰雪旅游為主旋律,集承辦競賽訓練、冰雪運動、教育培訓、康養度假、旅居休閑、文化生態于一體的多功能的冰雪產業[1]。
冰雪小鎮是遼寧省冰雪產業中的重點建設工程,也是遼寧省冰雪旅游業的重點配套工程。現階段,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仍處于開局時期,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和現階段發展模式的僵化,使得特色小鎮亟須突破傳統產業模式,改革產業布局,發展創新思維,為冰雪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全產業鏈視域下,冰雪小鎮將整合該地區的冰雪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科學提高第一產業,努力完善第二產業,認真優化第三產業,形成第一、二、三產業互相扶持、互相促進、互相成就的產業鏈,農業、手工業、建筑業等產業對旅游服務業的支持,旅游業對第一、二產業發展的反向帶動,都將增強體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數字科技小鎮,用科學技術適當提升小鎮的科技性,讓冰雪小鎮不只是冬季的游樂場,可以延續到四季,且不只是在室外,而是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四季冰雪成為可能,實現更長久的經濟效益。在實現小鎮社會功能的同時,注重小鎮生態功能的開發和建設,綠色發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文化的感性交融,實現冰雪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全產業鏈模式在冰雪小鎮建設和發展上的運用,將進一步佐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冰雪小鎮是以冰雪體育為核心,旅游業為主要載體的產業鏈。設有休閑冰雪、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大眾冰雪、冰雪養生等項目,既能夠滿足當地居民的本土旅游要求,豐富小鎮的內容,又能夠吸引外地游客前來觀光。產業鏈中的冰雪產品是旅游產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升了經濟效益。此外,冰雪小鎮只是遼寧省冰雪產業的一部分,發展的同時將帶動其他地區、其他類型旅游業的發展,形成旅游集群,帶動當地旅游業快速發展。
冰雪體育文化,對整個遼寧省的文化層次和文化形象有著不可估量的獨特作用。冰雪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將獨屬該地區的文化展現于世,對其本身的傳承和發展也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性作用。長期的寒冷環境,使該地區的居民形成了堅韌的性格,卻有著火一樣的熱情和潔白如雪的心靈。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演繹著獨屬于自己的冰雪人生,講述著山地白雪間動人的冰雪故事,這將是冰雪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將被載入冰雪體育文化史冊之中。
在小鎮的選址和建設上,由于地形的原因,所選多是較偏僻的村莊和田地,遠離居住區。在產業鏈發展模式下,企業扎根,完善產業布局,建設農場、工廠、居民區,甚至別墅區等,增進當地經濟收入,在生活方式上推動鄉村城鎮化發展。之前,旅游特色小鎮多是高端人群的消費基地,在建的小鎮要對低中高檔次的級別模糊化,服務所有人群,吸納更多人群。尤其面對當地人群,實現小鎮公園,強化冰雪養生的意識,增加休閑娛樂形式。
旅游業和體育賽事都是國際交流的一種形式。旅游業的開放發展將實現小鎮的國際化市場,進一步帶動本地區的經濟、交通等行業的國際交流。鑒于獨特的冰雪資源和地理優勢,以及很多國家冰雪資源的缺乏,遼寧省特色小鎮可以承擔很多國外的訓練和競賽。特色小鎮體育賽事和訓練場地的功能,將實現體育產業的國際交流,這有助于特色小鎮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也有助于人才交流。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促進教育創新,要培養行業拔尖人才。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冰雪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中,始終堅持走專業化道路,用專業的人才干專業的事,把專業的人才放在專業的崗位上,培養冰雪人才,服務國家和社會,提高我國冰雪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周邊地區相關專業的院校可以輸送相關專業的學生,來此實習或學習,讓冰雪小鎮為學生提供機會和場所,緩解本地區就業壓力,促進本地冰雪人才的發展。國內外其他地區也可以輸送相關人才進行學習交流,這些舉措都將促進冰雪人才的培養。
遼寧省冰雪產業發展仍是傳統模式,沒有創新機制,很難突破現有格局。冰雪資源豐富卻利用率低,產業鏈長卻布局不合理,擁有品牌卻識別度低等諸多問題是限制再發展的重要阻礙。實現冰雪特色小鎮全產業鏈發展是遼寧省冰雪產業的改革創新之舉,也是必由之路。
遼寧省東部是山地丘陵,西部山地丘陵與內蒙古高原相連,中部是平原。氣候屬于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冬長夏暖,春秋季短。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冬季降水多但是蒸發少,形成了豐富的冰雪資源。一年中較長的冰雪寒冷環境,造就了這里獨特的生活生產和娛樂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冰雪文化。冬捕過程中產生的勞動姿態和勞動方式,逐漸衍生出系列運動。這是一種擁抱冰雪的慷慨從容,是自得其樂的大氣灑脫。豐富的冰雪資源是大自然獨有的饋贈,濃厚的冰雪文化需要展現于世。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勝利舉辦,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冰雪運動,讓更多的人愛上了冰雪運動,讓更多的國人對冽冽冰雪有了炎炎熱情,這是冰雪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發展的重要契機。冰雪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體育價值,“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提出,更是讓冰雪產業的發展站在時代發展的前端。后奧運時代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有企業大規模的投資建設,因此冰雪產業前景向好。2022年是我國冰雪體育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遼寧省冰雪產業發展的關鍵之年[3]。國際上有發展較好的案例,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可供參考和借鑒。
首先,深入踐行“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辟三產業融合新途徑。第一產業立足特色農業產品優勢,要研發特色農產品,實現全綠色、全生態,從源頭上保證產品最優質;第二產業是農產品加工業,要通過科技創新,加快鄉村農業數字化建設,提高行業質量,提高公共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品建設水平;第三產業服務業要提升服務水準,提高服務質量,實現旅游舒適度,完善一站式服務。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提供內容,第三產業實現第一、二產業的再發展,互相依托,互相成就。例如,遼參作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之一,既可以打開旅游市場,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夠豐富旅游產品,且輻射相關產業。
其次,做大產業鏈,豐富原材料生產與供應。旅游市場上比較流行的冰雕、雪雕,可以加大其規模,依托特定的企業產品和企業文化來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這樣既可以擴大品牌知名度,又可以加快產業轉型,實現各行業間的協同發展,拓展產品消費空間。例如,富有文化創意和工藝技術的冰雕類項目,不拘泥于傳統的表現形態,可以借助科技,形成更多形式,如手辦;收存很久的裝飾品,可以注入文化創意和科技等高附加值等的旅游要素,讓其充滿娛樂性和互動性。
科技需要人才,在發展冰雕雪雕這一產業的同時,要對相關人才進行培養。綜合所有資源,依托相關產業,協同各行各業,打造多功能小鎮,在小鎮的建設和發展中體現產業鏈的創新布局。小鎮的功能主要包括競賽訓練、休閑旅游、冰雪游樂、文化傳承等,實現的每一功能,都將推進功能重組,實現價值延伸,催生新的產業結構組合,延伸旅游文化產業鏈,真正實現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4]。
在大眾旅游新時代,冰雪已不再是冷資源,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數字科技的發展,以及產業效率的提高和基礎設施的完善,科技產業旅游新局面正被逐步打開。通過打造多元化的沉浸式體驗場館和數字場館,運用5D技術模擬滑雪滑冰,運用高分辨率鏡像增加增強游客體驗感和互動感,能夠突破傳統冰雪地域的限制,使室內冰雪成為可能。要加強冰雪特色小鎮的智慧建設,在旅游服務中注入科技的元素,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科學技術,使科技和旅游服務真正融合[5]。景區在冬季可以打造特色冰雪項目,以遼寧省特色風情為主題景觀,為游客提供集觀賞、體驗、游玩于一體的娛樂項目。其他季節則以室內冰雪運動場館和冰雪觀光景點為主,建設大型主題樂園,開展參與度高的冰雪娛樂項目,實現四季冰雪。并將其與風景、文化、美食、溫泉、音樂等元素有機融合,打造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做好統籌安排,運用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利用率,從而實現高效益。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科技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站在新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持續創新突破,將冰雪產業打造成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強大生產力。
通過促進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旅游、冰雪藝術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冰雪產業層次,推廣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創新宣傳方式,培育特色冰雪體育品牌,提高群眾體驗度、滿意度和認可度,進而幫助群眾牢固樹立冰雪品牌意識。通過促進冰雪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改變傳統思維對冰雪資源的認知。深入挖掘體育文化內涵,創立與當地冰雪文化故事相關的品牌,增強品牌意識,進行品牌包裝,利用新媒體加大宣傳,增加知名度,實現冰雪資源的價值增值。例如,冰雕依托傳統文化藝術和當地特色文化遺產,在冰雕展中輸入文化符號,激發游客的文化情懷。此外,可以舉辦旅游競賽,如冰雪嘉年華等,宣傳品牌,提升知名度。
將冰雪文化和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有機融合,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產品,進行更有情懷的文化加工,發揮文化力量,實現冰雪特色小鎮的快速發展。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元素,全方位多角度展現當地文化。鼓勵當地居民進駐旅游基地,讓游客切身體會當地文化,提高游客對旅游文化的認可度。講好體育故事,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融入小鎮的各個環節,每年固定時間開展相關活動,重溫文化發展源頭,吸引外來游客,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推進旅游生命力[6]。將文化加工重組,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同時充分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推動文旅互動,促進發展和創新。冰雪文化凝結的是自然的智慧,也是中國人的相處智慧,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對話,將展現冰雪文化力量,助力建設冰雪文化強國。
冰雪藝術品的藝術展現和冰雪運動的藝術形式共同表達了冰雪產業的藝術性??山⒈┧囆g廣場,充分展示冰雪藝術。首先,可將新技術、新材質充分運用于創作中,豐富冰雪雕塑藝術展現力,或者用其他色彩豐富冰雕雪塑的色彩表現,使其煥發新的審美意蘊;還可以給傳統冰雕賦予聲、光、電,讓藝術品得以活靈活現地展現藝術形式。利用遼寧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冰雪資源,將自然的冰雪轉化為人為的藝術。其次,可將冰雪雕塑與現代數字技術相融合,讓傳統的冰塑動起來。在規模樣式燈光上不斷突破創新,使冰雪景觀全新綻放。不僅是冰雪雕塑,還有展現文化藝術的一些影視作品、傳統故事、聲樂歌曲等,都是極佳的藝術作品。
特色小鎮的開發和建設,既是未來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實現國內知名地的強大動力。不論是在環境建設、管理模式方面,還是營銷方式方面,都需實現國際化。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打造國際化標準,提升個性化服務水平。在管理模式上,可以采用數字化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投訴和服務機制,構建國際化新秩序,取代傳統的人力管理方式。在營銷方面,可以在國外建立英文網站進行宣傳,定期維護;加大國際頻道的廣告投入,通過網絡媒體推廣,增加與國際旅行社的合作,進行推廣宣傳,這都是實現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方式。但國際化并不是完全的國際,仍要立足自己的獨特優勢,站在全球旅游發展格局的高度,進行科學定位。
冰雪雕塑作為冰雪文化傳承發展的載體,需要不斷深入挖掘其獨特內涵,進一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的發展既要實現全球領先,又要結合當地情況,在文體旅開發、運營、管理及配套方面,既要在國際市場立足,又要體現國際化思維。打開國際市場的全產業鏈,積極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優秀文化資源,賦予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鮮明的地域特色,打造全產業鏈的經濟發展模式。
青少年是冰雪運動的主導力量,要積極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展冰雪項目,開設相關課程,通過專業課程,普及冰雪運動相關知識,自覺養成冰雪健身運動習慣,主動參與冰雪運動實踐。國際化市場不僅要實現文化產品的交換,還要實現人才的流動和交流。冰雪特色小鎮的建設,將培養一大批專業人才,也將吸引國外專業人才。21世紀,隨著人才流動和人才素質國際化,人才構成也要實現國際化,當今的國際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占領人才高地是成功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要打造冰雪產業人才發展新高地,通過加強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培養高素質的冰雪技能技術型人才。科技人才的培養,冰雪產業鏈的發展將為冰雪小鎮全產業鏈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全產業鏈視域下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的建設將實現文、體、旅、藝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開該地區特色小鎮新模式新格局。現代化的建設,高品質的服務,高質量的品牌,國際化的專業團隊,冰雪體育人才的保障,將開啟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遼寧省冰雪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將為我國其他冰雪小鎮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