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鵬
(國能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平分公司,山西忻州 034100)
寧武西至北大牛、南灣至猴刎兩個困難區段橋隧相連,屬于典型的山區鐵路,這兩個區段線路全長95.823 km,其中橋梁41 座(全長11.372 km,占線路全長11.9%),隧道48 座(全長49.973 km,占線路全長52.2%),其中長梁山隧道(12 780 m)、東風隧道(3296 m)、水泉灣隧道(4925 m)、寺鋪尖隧道(6407 m)4座隧道共長27.409 km,占線路全長28.6%),曲線69 條(全長40.466 km,占線路全長42.2%),最小曲線半徑R=400 m,連續長大下坡道78.881 km(占線路全長82.3%,最大坡度12‰)。如果在此特殊地段發生車輛脫線事故,如何制定救援方案才能有效、快捷省時省力,縮短救援時間,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機車車輛脫軌救援一般采用“拉、頂、吊、翻”的方法,根據事發現場的機車車輛類型、線路狀況、脫軌數量、設備損壞程度等確定救援方案,保證在最短時間內開通線路,將損失降到最低。
(1)救援的目的是為了盡快開通線路、迅速恢復行車,因此應根據現場的地形、地物和救援設備等有利條件,采取有效措施和救援方案,清除線路上的阻礙,盡快恢復行車。
(2)在救援起復工作中,應根據脫軌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起復方法,一般應按照一拉復、二頂復、三吊復、四側翻的程序進行。
(3)在特殊地段進行救援起復時,如在電網下、隧道內、橋梁上、曲線中等情況下要注意:①在橋梁上起復時不能打支撐腿作業,可使用順軌方向進行限噸位使用,最好使用拉復法和頂復法;②在隧道內救援起復時,如果離洞口較近可利用機車將車輛強行拉出隧道后再進行起復,嚴禁在隧道內卸車起復;③在電網下,受接觸網限制,盡量采用拉復法或頂復法;④必須吊復時,需拆網的要停電后再拆網,然后吊復。
拉復的優點是多車脫線后復軌快捷,缺點是限制多,如脫線距離、脫線方向、線路條件、車體底盤結構等。在選用拉復法時應檢查線路屬于平直線路,車輛走行部完好,測量事故車脫軌距離不超過300 mm,車鉤狀態良好,牽引車與事故車可直接連掛;脫軌距離超過300 mm,使用逼軌器、套鉤及拉車繩;確定拉車方向(采用拉拖推上、推脫拉上的拉復方法),距脫線輪對1.5 m左右明確復軌器安放位置,應避開魚尾板、軌距桿、軌撐等線路配件輪對走行處應用石渣進行鋪墊,防止壓壞枕木;復軌器安裝完畢后涂抹潤滑脂,人員機具撤離作業區域;拉復過程中確認復軌器狀態、輪對走向、牽引繩及套鉤的安全狀態;拉復前在牽引車與事故車之間采取止輪措施,防止車輛撞擊牽引機車;禁止其他人員靠近作業區域;岔群處不適于拉復作業。隧道內的拉復應該有足夠的照明,重車時嚴禁盲目卸車,防止空間受限影響作業,根據現場情況必要時可分解車輛進行拉復。
作業注意事項:①單一指揮,拉復前撤除防護;②拉復速度應控制在3 km/h;③拉車繩拉展后再緩慢加載,確認脫線車輪已導入復軌器后,加載牽引使之復軌;④復軌車輛設置防溜;⑤如果在曲線上進行拉復作業,應該先使用拉復繩把第一個轉向架進行導向調整,防止其越拉越遠、無法復軌。
頂復法是使用液壓起復機具和專用千斤頂進行復軌的方法。適用于隧道內、橋梁上、電網下的救援起復,作業空間狹小的地點能發揮作用,對脫線較少的車輛進行起復有較高的作業效率。在選用頂復法時應測量脫軌距離確定線型明確頂點位置,并確定手制動機松開。曲線頂復作業時,橫移梁必須保證水平,曲線超高地段應該墊平鋪實,防止滑落位移等;如果脫線距離較大應該分幾次進行橫移,起復時事故車非起復端輪對雙向打止輪器防溜;止輪器盡可能貼緊車輪踏面。頂復作業需要使用鎖具捆綁車輛,把車體和轉向架進行連接,根據不同車型應使用不同的鎖具,鎖具應準備側梁索具和中梁索具,特殊車型應使用對應的專用設備,如神8 或和諧號機車應準備可調整長短的減振器連接桿和車鉤墊鐵,減少轉向架與車體的間隙,防止復軌器起升過程中起升過高、行程不夠和對車輛的損傷。
作業注意事項:單一指揮,一令一動;操作設備要緩慢、平穩,不可急起急停;使用兩臺頂復設備同時起復時一定要保持同步,指揮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統一指揮,不可臆測作業;頂復前人員撤至安全區域;作業中盯控機具設備狀態,泵站回油壓力不得超過20 MPa。
吊復法是事故機車、車輛偏離線路較遠,不具備使用液壓橫移設備和復軌器時,使用軌道起重機、大型汽車起重機。根據事故現場情況,使用適當噸位的軌道起重機或大型汽車起重機。在選用吊復法時應調查線路情況、提出障礙及接觸網受限影響的清理要求和事故車分解要求;調查所需材料和事故車輛的存放位置;確定吊機作業位置;確定支腿跨距、配重數量,明確支腿基礎結構。車輛臺車未散架,使用索具先把轉向架與車架索牢捆好;車輛臺車散架則先用兩根鋼絲繩將臺車上車吊起,(車體一端脫線)后臺車前后加鐵鞋。移向一側或上吊抓桿后,組裝臺車上軌,吊起故障車輛,推入組裝的臺車將故障車輛對準心盤落下,并把舊臺車吊離線路外不影響行車的區域;兩臺軌道起重機同時作業時,必須由單一指揮人員指揮起復作業時應以小噸位吊機起復作業為先,一端軌道起重機吊車體,另一端軌道起重機可吊鉤頭,待車輛扶正后重新檢查臺車索具是否牢固,檢查完好后兩臺軌道起重機一端一端地吊起,再一端一端地移位,兩個臺車都對準軌面時一端一端地落鉤復位即可。整車起吊時,支撐樑上繩套掛在吊鉤;將吊繩分別懸掛在支撐樑兩端,一端兩根,禁止疊壓;吊鉤對位事故車,調整至事故車的重心位置,吊機回轉時支撐樑兩端吊繩應由專人拖、拉,以免刮蹭繩索;機車連掛吊機銷,車輛連掛邊梁鉤或大兜;同側兩端固定風繩進行導向。
作業注意事項:單一指揮,一令一動;操作設備要緩慢、平穩;吊起高度離軌面50~100 mm 時停止,檢查力矩限制器參數、支腿及吊索具狀態,確認安全;回轉時,聽指揮拉風繩,穩定事故車,以防碰撞吊機;整車轉向架落入軌面,設置防遛;隧道內作業要提前轉動大臂到所需位置,防止隧道內大臂無法轉動。
側翻清除法是車輛短時間無法復軌或無起復價值時,使用翻車專用機具、索具將車輛兩端同時掛好,用汽車、拖拉機、裝載機等(必要時組織人力)將車輛翻落在路基旁或翻滾在路基下,不影響線路為宜。
作業注意事項:接觸網未停電接地前,任何人不得登上機車、車輛的頂部;使用的長大工具,距接觸網必須保持2 m 以上;嚴禁在接觸網下拋擲繩索;因事故車破損嚴重需拉翻時,應和事故車輛保持足夠的距離;拉車速度不宜過猛、過快,人員應遠離事故車輛,以防意外傷人。
(1)到達現場觀察轉向架是否完好,復位后能否運行。
(2)測量脫線距離液壓復軌器YFG-300 型一次橫移小于450 mm,液壓復軌器YFG-500 型一次橫移小于600 mm,如大于橫移距離,必須分兩次橫移;橫梁擺放應和鋼軌成90°,防止橫移時小車兩側卡住。
(3)橫移梁下方必須墊實、墊平,防止溜車。
(4)因脫線車體距離地面或鋼軌過低,設備組裝后高度高,應考慮分兩次頂復。
(5)橫移梁上方不放置橫移小車,直接用油缸把車體頂起,車輪下方用枕木墊高,收回油缸。
(6)達到液壓復軌器安裝高度進行正常起復。
(7)車體脫線后左右傾斜,油缸頂帽上方應安裝球型頂帽,如傾斜過大必須扶正后再行起復,防止兩次頂升損壞設備。
(1)到達現場后首先觀察轉向架是否完好,復位后是否可以運行。
(2)測量脫線距離、車體到鋼軌高度,進而制定橫移和頂升方案。
(3)在曲線上鋼軌兩側高度不同,必須保證橫移梁水平放置,防止車體頂起后向低的一側滑行,傾斜不大放置球型頂帽。
(4)曲線復位時橫移梁必須水平,一個轉向架兩個車輪很難一次對準鋼軌復位,需要左右校正。
(5)車體頂起后先放置車體內側車輪(2#、3#軸),當內側車輪輪轂落入鋼軌,車輪沒有落實鋼軌后開始橫移小車,觀察油缸不能傾斜。
(6)再次把車體頂起,開始橫移使(1#、4#軸)車輪正對鋼軌時降落復位,自帶索具車輛應注意車體和轉向架連接位,二次橫移時摩擦力過大,應拆除懸掛裝置,安裝鏈條索具。
(7)注意索具捆綁松緊適度,車體低的一側要松,高的一側應緊,防止一次頂升不到位、復位后索具過緊無法拆除的現象。
(1)測量軌距,檢查道釘等保證復位后車輛可以運行。
(2)道岔脫線觀察鋼軌是43 軌、50 軌、60 軌,測量車體到鋼軌高度,如因高度無法安裝,可分兩次頂復。
(3)不放置橫移小車先用油缸把車體頂起,把車輪下方墊高,回落油缸。
(4)鋼軌距離頂位高度560 mm 后,把救援設備放入正常起復。
(5)鋼軌外側墊梁必須墊實防止溜車。
(6)道岔脫線易發生車輪和鋼軌連掛,起復時注意觀察,如有連掛應分兩次頂升、不能有連掛。
兩個車體中間輪脫線,應分解車鉤再行起復。
(1)活動車體分解車鉤(脫線相鄰的兩個轉向架,兩個車鉤高度相同)。
(2)相鄰的兩個轉向架一個脫線,另一個沒有脫線,用兩套起復設備頂車體中梁,等高度平行后再分解車鉤。
(1)根據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設置100~200 mm 的防護。
(2)在救援起復之前,沒有脫線一側車輪前后交叉打了4 個鐵鞋,每次起復之前指揮人員必須檢查防溜到位后才可以進行頂復作業。
(3)在起復過程中車體兩側應安排人員觀察索具連接,車體減震、彈簧等有無安全隱患,及時通知指揮人員。
(4)頂復過程中車體正前方嚴禁站人,車體下方人員撤出。
(5)起復時頂位最好選擇車體中梁安全可靠,車鉤起復時注意車鉤上方墊實,如2 號車鉤兩側也必須墊實。觀察車鉤頂位盡量保證在車體中間,力的重心必須和油缸上下垂直。
(6)軌道車好多車型頂位只能選擇車鉤頂復,如起復高度不夠,需要增加墊塊,過程中要注意油缸不發生傾斜,如傾斜應停止頂升,收回墊高橫梁底部再頂復;橫移時全程觀察頂升油缸不能左右傾斜,如發生傾斜,證明起復的另一端轉向架發生卡滯或排障器擋住鋼軌,應采用頂輪器頂住車輪橫移,或采用倒鏈連掛車體強行橫移,或優先起復發生卡帶的轉向架一端復位,頂復一端轉向架扭曲校正時注意捆綁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