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江蘇宿遷供電公司 張海軍
2022年12月12日,國網江蘇宿遷供電公司投建的宿遷運河中聯碼頭和潤發糧食碼頭岸電設施正式投入使用。
宿遷運河中聯碼頭和潤發糧食碼頭年吞吐量達240萬t,船舶日停靠50余艘。以往船舶臨時停靠一般采用自備柴油發電機發電,污染大、成本高。為深入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和“雙碳”目標要求,響應國家電網公司關于推進長江經濟帶港口岸電建設的指導意見,2022年10月中旬,宿遷供電公司在宿遷運河中聯碼頭和潤發糧食碼頭開工建設碼頭岸電設施。建設過程中,宿遷供電公司倒排工期,協調催促相關物資,克服疫情影響等困難,新建5套充電設施,確保如期送電。港口岸電設施投運后,可以節約船舶靠港供電的成本,并直接節省船舶自身發電設施的維護費用,消除船舶靠港期間有害氣體排放、噪音等問題,為建設“綠色低碳港口”電動船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宿遷運河中聯碼頭和潤發糧食碼頭岸電設施投入使用后,預計每年減少CO2排放量32.3 t,助力節能減排,守護綠水青山。
港口岸電系統是指通過對港口、碼頭和靠港船舶進行電氣改造,在過往船只停靠期間由電網向船只用電設備供電,替代柴油發電機供電,實現降低大氣污染排放、節省用能支出的節能減排設備系統。港口岸電技術在污染物控制和能耗及噪音方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應,環保程度出色。
宿遷供電公司不斷加強岸電系統建設和使用推廣,主動與工信、交通、港口管理部門對接,獲取港口碼頭明細,并通過供電營銷系統查詢、沿河沿湖現場調研等組合方式,了解碼頭的運營管理情況和船舶靠港停泊期間的自發電、自用電情況,發電成本及接受岸電供電的意愿等,核查掌握全市碼頭的泊位數量、貨物吞吐量、港口性質、用電情況等,建立了全市港口碼頭的基礎信息臺賬。同時組織市縣供電部門聯動開展岸電系統推廣活動,對前期掌握的港口碼頭逐一上門走訪,與碼頭相關負責人及靠港船主面對面溝通,宣傳推介岸電替代技術的產生背景、現實意義、技術原理、投資建設過程,以及項目實施后將產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主要關注點。2020年6月5日,宿遷供電公司會同宿遷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港口岸電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確了港口對岸電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保養相關職責,進一步提升岸電使用效率。2022年公司與宿遷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簽訂了為期5年的岸電設施建設運營合作協議,在部分公用碼頭上合作建設港口岸電設施。根據協議,宿遷供電公司負責開展岸電設施建設、運維服務,保障岸電設施安全平穩運行。港口企業負責提供岸電設施建設場地,制定岸電管理制度,建立臺賬,將岸電參數及使用要求現場公示,明確岸電使用辦理方式和價格,積極引導過往船舶使用岸電設施。同時市縣港航部門經常性現場督查各港口碼頭的岸電使用情況,檢查企業岸電管理制度落實情況、岸電使用臺賬記錄情況以及使用上報數據真實性等,不斷規范港口岸電的使用。
岸電清潔能源的廣泛使用,既滿足船員需求,又實現了綠色發展,受到水運企業和船戶的一致好評。以“運河宿遷港”和“宿遷雙星彩塑碼頭”岸電改造工程為例,這2個碼頭岸電系統投運后,通過5個泊位上的10個岸電樁,同時向靠港停泊的10艘船只供電,每年節省用能費用9.4萬元,每年減排CO2212.7 t,而每套小容量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僅在3萬元左右,實施岸電系統改造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
宿遷全市13個普貨碼頭,合計擁有泊位70個,正在使用并已安裝岸電系統泊位69個,占泊位比例98.57%,建成岸電系統88套,實現了全市港口岸電設施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