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浙江常山縣供電公司 洪 靈 程 申 方慧斌
2021年6月10日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浙江示范區建設的4個戰略定位、2階段發展目標和6大方面重大舉措。浙江省和國家電網公司也分別在2021年7月19日和9月22日發布了《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就全面細化落實發展目標以及發揮電力在浙江建設共同富裕中的支撐作用做了詳細闡述。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提出“帶動鄉村零碳產業振興,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的工作思路,致力于通過“生態+電力”綠色發展路徑,推動省內分布式新能源開發利用,助力鄉村綠色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依據常山縣的資源稟賦,協同常山縣農業農村局簽訂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自2020年全縣范圍內共同推進屋頂光伏建設,此外常山公司通過助力芳村鎮建成鄉村未來社區,搭建清潔能源場景,形成光伏扶貧成效看板,加快推動常山縣鄉村振興和清潔能源建設。
自2020年以光伏小康工程建設為載體,充分發揮常山縣農業農村局在全縣“三農”工作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和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作為當地能源服務商的社會引領作用,經過2年的共同努力,在光伏扶貧項目推進、清潔能源推廣等方面深化合作,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助力的原則,聚焦經濟薄弱部位,加速推進省級扶貧重點幫扶村的光伏扶貧項目進程,縣農業農村局三期屋頂光伏建設累計投資900余萬元,常山供電公司聯合國網浙江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完成62個村級站點扶貧光伏建設并網,項目收益惠及一眾地方百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脫貧攻堅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2021年,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深入和碳達峰碳中和理念的引領,浙江省同步提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工作要求,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在戰略框架協議的基礎上,推進示范項目多元化拓展。以“兩山”理念為引領,堅持精準設計與創新實踐相融合,充分發揮常山縣山區資源稟賦、生態產業發展布局和綠色能源消費特點,簽訂浙江省山區26縣首份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框架協議,推動整縣推進光伏建設,年內完成29個項目的合同簽訂,投產14個項目,累計并網容量8076.27 kW,形成了綠色能源轉型“兩手抓”的新局面,逐步推進清潔能源建設規?;l展。首創“鄉村振興電力幸福指數”,選取電力指標結合政府共同富裕等重點指標構建鄉村振興電力幸福指數體系,形成總體、趨勢、增速3大有色看版圖,輸出形成“幸福熱力碼”和幸福評估報告,搭建清潔能源場景,形成光伏扶貧成效看板,顯示常山縣鄉村光伏用戶數、容量、發電量、收益等實時指標,完善鄉村綠色能源服務網絡建設,支撐政府機構了解鄉村發展趨勢、輔助政策精準落實,為推進光伏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平臺支撐。深化“鄉村振興電力幸福指數”進駐芳村鄉村版未來社區,地方百姓實現各鄉村光伏數據“一碼了然”,依托未來社區“氫儲能”項目建設,將光伏、儲能等電力元素與未來社區高度融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一縣一品”縣域樣板。
2022年,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將持續推進光伏建設“兩步走”,依托政府政策和長期戰略合作,適當超前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將屋頂光伏建設、清潔能源推廣融入到公司重點工作中,推動常山縣鄉村振興和清潔能源建設再上新臺階。
在模式創新方面,本項目簽訂了浙江省山區26縣首份分布式光伏扶貧框架協議,由電網企業協調,產業單位組織實施,項目推進效速度快,光伏發電效率高、扶貧成效好;在產品創新方面,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基于光伏扶貧項目構建了“鄉村振興電力幸福指數”,通過清潔能源看板實時展示常山縣鄉村光伏用戶數、容量、發電量、收益等實時指標,對光伏出力過小、設備故障等問題打造光伏消缺機制,有力保障了光伏扶貧的成效落地;在應用創新方面,將光伏扶貧納入鄉村未來社區建設項目中,用戶可在鄉村未來社區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各村落光伏扶貧信息,通過將光伏、儲能等零碳、低碳能源與未來社區建設結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樣板工程。
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通過與各相關方的溝通協調,促成了整縣光伏扶貧項目的平穩落地,項目采用EPC總承包模式,由縣農業農村局(扶貧辦)公開詢價(招標),而后委托各鄉鎮與國網浙江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簽訂EPC合同,省綜合能源公司發揮在并網流程管理、光伏電費結算、后期運營服務等環節的工作優勢,負責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管控,并對工程的質量、安全和進度進行負責。
項目選取輝埠鎮、何家鄉鎮、青石鎮、白石鎮、招賢鎮、大橋鄉、東案鄉、金川街道、紫港街道、天馬街道、球川鎮、同弓鎮12個鄉鎮建設光伏項目(芳村已于本項目投建前完成光伏建設,新昌自行安排建設單位,故2個鄉鎮未排布)。根據初步測算,滿足條件的屋頂光伏裝機總容量2593.6 kWh;組件單塊功率320 W,安裝總數8105塊。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165萬kWh,年產生售電效益70萬余元,減少標準煤60 t,減少碳排放150 t,節約純凈水600萬L,相當于植樹造林8455棵。
截至2022年底,常山縣域34個村已完成光伏扶貧項目建設,另計劃完成6個村的光伏扶貧項目建設,基本覆蓋常山縣9個鄉鎮,各村零碳、低碳能源規?;七M成效顯著,惠民富農成效明顯提升,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山區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2021年,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為優化光伏項目接入,實施公變改造共計投資2916萬元,新增102個公變臺區,累計新增容量4.2萬kVA。2022年,公司計劃投資2916元,新增57個公變臺區和2.499萬kVA公變容量,為用戶光伏扶貧項目提供良好的消納環境,進一步推動山區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在經濟效益方面,2021年常山已新增扶貧光伏三期容量1700.27 kVA,累計發電186.15萬kWh,累計結算上網補貼80余萬元,大大提高了低收入農戶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進一步加快了農業電氣化改造步伐;在生態效益方面,通過扶貧光伏項目的持續推進,有效降低電網主網的保供壓力,節能電量超200萬kWh,降低碳排放量達523 t,推動常山山區農村走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社會效益方面,光伏扶貧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人民群眾對光伏扶貧的服務品牌的認同感正在不斷提升,打造共同富裕的良好外部環境正在有序建立。
該項目由縣農業農村局為主辦方,國網常山縣供電公司負責總體協調和過程管控,各鄉鎮和村集體為項目業主方,省綜合能源公司為項目承建方,各主體分工明確、管理鏈條清晰,項目資金由縣財政撥付,項目人員和光伏扶貧技術經驗豐富,各工作相關方工作協調也較為順暢,項目實施至今未發現存在風險。
自常山縣縣域簽訂浙江省山區26縣首份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框架協議以來,切實為常山山區村落的廣大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得到了各級領導、部門與單位的高度關注,基于光伏扶貧項目開發的產品“鄉村電力幸福指數”獲得了衢州市數據挖掘大賽一等獎,有力支撐了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