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劉霞(威海市立醫院)
心肌梗死又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發病比較突然,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它的前兆(癥狀),以便在危急時刻作出正確判斷。
常見癥狀 心肌梗死最為常見的表現是胸痛,有些人也許僅有胸悶抑或是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會有煩躁、頭暈、大汗淋漓等表現。
其他部位疼痛 疼痛最為顯著的位置為胸部,通常胸痛范圍僅有一個巴掌大小,但部分患者疼痛可能會牽涉到整個胸部,甚至是肩膀、頸部及牙齒等。
發作時間 心肌梗死一般持續30 分鐘以上,但胸痛>15 分鐘且發作較為頻繁者,或存在大汗、面色蒼白及肢體濕冷等癥狀者也要格外留意。
高危人群 心肌梗死高危人群為中老年人,一些有吸煙史、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罹患概率更高,近年來有低齡化趨勢,需引起重視。
如若發生心肌梗死,患者一定要保持冷靜,原地休息并撥打120,盡量將自己病況、所處位置描述清楚,以便醫護人員迅速抵達現場,就診醫院應堅持“就近原則”。如若患者存在冠心病病史,疑似為心絞痛時可含服硝酸甘油,但針對病史不清晰或是不清楚病況的患者不要擅自用藥。
過勞 比如負重登樓、高強度體育活動等均會加重心臟負荷,加強心肌耗氧量,最終導致心肌梗死。
激動 激動、憤怒等激烈情緒可誘發心肌梗死。情緒激動可增強心肌耗氧量,同時會引誘冠脈斑塊破裂,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吸煙、大量酗酒 吸煙、酗酒可引發冠脈痙攣、心肌耗氧量加強,進而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維持血壓、血脂及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是防范心肌梗死發生的重要前提。患者需結合自身指標,根據醫生的建議選取適宜自己病況的藥物展開治療,以降低或規避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合理飲食 日常飲食需低鹽、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防止血脂升高,避免肥胖。禁止暴飲暴食,少食用油炸、辛辣等食物,遵從少量多餐原則;禁止飲用濃茶、酒品等。
適度運動 適度的運動有益于減少心肌梗死發生率、再發梗死率。有專家表示,有氧運動在冠心病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多參與適度的體育鍛煉,增強心肺功能,順利建立側支循環,維持心肌血供正常。
規律作息 冬天為心肌梗死發病高峰時期,為此應保持規律作息,每天需有6~8 小時充足睡眠,盡量不要熬夜、過度勞累。同時,清晨起床不可過猛、過急,醒來后可以在床上先“醒”一會兒,然后再慢慢下床。
控制情緒 學會控制情緒,不要大喜大悲。長時間處于焦慮、抑郁等狀態下極易誘發冠脈痙攣,致使心肌缺血發生,加大心絞痛發作概率。情緒過度激動、悲傷也會加強心肌氧氣的消耗,致使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很可怕,因此急救非常重要。現在倡導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所以預防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