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思綺 丁 煒
研究者通過3 階段的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探究影響眾創空間運行效率的因素,提出從整體上優化完善眾創空間布局的建議[1]。創新2.0 時代的蓬勃發展造就了新型大眾創業服務空間的產生與發展,研究學者需要深入評價新型創業空間的服務特征,從空間設計的角度分析其與傳統辦公空間的差異,為眾創空間的優化設計提供基礎信息。
眾創空間是順應創新2.0 時代大眾創新創業的趨勢,根據互聯網智慧型社會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以及開放式的新型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的統稱[2]。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開放性、綜合性的服務空間,是涵蓋創業培訓、推廣營銷和資源共享等多種功能的辦公空間新形態。
1.2.1 辦公人群的差異化
眾創空間不同于傳統辦公空間服務于單一行業或企業的管理模式,其面向各種行業的創業團隊或個人創業者。“雙創”政策的提出激勵畢業的大學生擺脫單調的工作模式,選擇自主創業,挑戰自己熱愛的行業,而眾創空間作為便捷、低成本的服務空間成為這一群體的最優選擇。眾創空間服務于各行各業中的創業群體或個人,他們對空間的感知力較傳統辦公人群大,需要良好的空間層次引導其進行高效的創業活動。在眾創空間服務群體中,有工作經驗的企業高層占比較大,這類人群厭倦了單調的工作,在擁有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嘗試自主創業,眾創空間的資源共享模式成為吸引這一群體的主要因素。
1.2.2 管理模式的開放性
眾創空間相較于傳統辦公空間成熟的企業管理與運營機制,更類似于小型社區,由社區服務團隊為創業者提供法律援助與行政管理,包括公共空間設施的維護。眾創空間存在的意義在于資源共享,跨行業的創業者或同行業的不同創業團隊在共同使用公共區域資源時產生互動,有效的交流產生創新思維的碰撞,促進創業進程的發展。開放的管理模式使靈感與人際關系的供求產生變化,形成良好的合作型生態系統。另外,傳統辦公空間工作時間固定,而眾創空間由于群體獨立,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突發性活動居多,對場地靈活性要求更高。
1.2.3 空間邊界的模糊性
在空間布局方面,傳統辦公空間按照企業階級劃分獨立辦公室和開敞式辦公工位,眾創空間則多以獨立工作室的形式布局,其余區域為資源共享區。為滿足各類創業活動的需要,眾創空間布局上弱化邊界感。創業初期,臨時會議、沙龍和路演活動較多,空間功能短期內易發生多次轉換,相較于傳統辦公空間的會議室界面固定,模糊的空間劃分更適應眾創空間多變的辦公屬性。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需求按照人的心理發展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5 個層次[3]。人的行為對空間的影響主要來源于人在環境作用下產生的感知與認知,因此在研究室內環境設計時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分析如何利用空間引導人進行高效率的行動。現將眾創空間使用人群對空間的需求總結為以下4 點:生理安全需要、獨立工作需要、交往學習需要以及休憩娛樂需要。
室內設計的前提是安全性,對每個生命的尊重是設計師追求人性化設計的最基本目的[4]。眾創空間中安全感體現在空間消防逃生設計、空間使用人群的方向感以及光照氛圍的營造等多個方面。另外,空間的圍合與開放也是影響使用者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人的生理舒適由感官接收的信息刺激產生,影響使用者舒適度的是物理環境的質量,如空間采光與空氣質量等,一個滿足創業者生理舒適度的空間有利于引導創業者摒棄雜念進行大腦風暴[5]。
因此,在室內設計時,設計師需要合理把控光環境、聲環境和熱環境,利用綠色的建筑材料和科學的照明設備與色彩選擇進行設計,布局上采用適當的開與合,使空間使用人群的安全感達到最佳。
受到空間共享模式的影響,創業者們互相建立聯系,也導致出現互相干擾的問題。不同行業或不同團隊的創業者都需要各自獨立思考和工作的空間,有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因此,設計師在進行眾創空間室內設計時,應加強部分空間的私密性設計,使創業者們能夠擁有獨立辦公的環境。
眾創空間中,創業者們面對新的工作挑戰,對全新事物的理解度不足可能導致創業進度的停滯或倒退。他們需要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從各種角度去理解問題,規避風險,尋找靈感。對于眾創空間中需要尋求同行幫助、尋找好的創業想法的人群,交流空間是其重要需求。開放的交流空間引導創業者們一起傳遞信息,激發創業熱情,引導其更加高效投入工作。交流空間同樣適用于有好的創業思路卻缺少團隊力量的人群,使其能夠在交流空間中通過交流互動尋找盟友,為共同的夢想努力。
創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眾創空間的創業者只有調整出良好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才能更高效工作。休閑區為創業者提供放松身心的空間,同時多元化的休息空間也為引導創業者們相互交流、建立人際關系提供條件。
我國眾創空間的開放式和低成本特征影響著空間特征,其服務費用低廉,但免費的辦公資源共享模式直接導致空間環境極為簡陋,缺乏細節方面的考慮。
眾創空間使用人群的多元化導致人員流動較傳統辦公空間大,任何一個創業公司的成立與解散都將導致其所在辦公區域的變化。
目前,市場上的眾創空間布局上很少考慮這一問題。對于創業團隊的人員變動,獨立工作室區域與面積的固定化無法滿足變動需求,造成空間的浪費。不適宜的空間劃分也會影響創業者的熱情,造成反向引導。市面上由寫字樓改造的眾創空間經營模式,其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固定式辦公單間租賃,用固定的隔墻劃分領域,缺少舉辦展演、沙龍的公共空間,共享空間面積的不足降低了所舉辦創業活動的吸引力,不利于各創業人士之間的交流學習。而大多舊廠房改造的共享型眾創空間,模糊了各創業團體的私人領域,開放式辦公容易造成團隊之間的干擾,知識產權安全問題無法得到保障[6]。
目前,眾創空間設計多參考傳統辦公空間設計。傳統的交通流線與功能分區缺少空間層次感,忽視使用群體的需求,容易造成適用空間不足,閑置空間增多。眾創空間作為新型辦公模式,為滿足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則,常選址于高新產業園區,依托既有建筑結構進行室內設計更新。老舊建筑的結構設施與現有空間功能需求存在沖突,若設計未解決該矛盾,則易產生失活空間。
眾創空間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尊重內生文化,打破傳統孵化器的思維,發展成為我國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新空間,而其建設中的首要矛盾就是“眾創”與“獨創”兩種創新模式之間的文化沖突[7]。目前,眾創空間在室內設計方面缺乏創新,場地與創客互動性不足,空間的創新創業氛圍不足。設計時,創業文化與地域文化在空間載體上的體現能夠使創業者更直觀感受文化熏陶,引導其積極面對創業壓力,提升創業熱情。
基于眾創空間特征和使用人群需求的分析,結合行為心理學研究,總結出3個眾創空間設計原則,即引導性原則、包容性原則和效率原則。
引導性即空間引導人的行為屬性,引導眾創空間使用人群在空間中完成不同的活動。引導性可通過空間流線設計、空間色彩和符號等元素的變化來達成,系統的引導性設計可以充分表達空間語言,使空間功能多元且具備秩序感,而引導性原則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家具組合、色彩與材料、圖形與文字來實現。人對環境最直接的感知方式便是視覺信息的獲取,視覺元素的導向性是識別性的一種延續,具有指引作用[8]。合理的點線面組合、色彩的選擇、光影氛圍的營造以及空間陳設形態的搭配,都能產生良好的空間引導作用。
包容是指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空間之間的包容,眾創空間的使用人群差異導致了空間需求的差異。一部分創業者尋求個性、自由的環境發揮其創意,另一部分創業者則需要一個舒適、嚴肅的環境進行思考工作,這就需要所有使用人群包容他人需求,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營造和諧的創業氛圍。每個人對空間的感知能力與需求偏好差異需要人與空間之間的包容,因此眾創空間室內設計時,為引導創業者的互相理解,滿足創業者生理與心理的需求,可增加靈活的社交區域,為創業者的相互交流提供機會,增強空間的歸屬感。
眾創空間的空間利用至關重要,空間功能的復合可以有效提升空間利用率,使其更適應短暫性的創業培訓和項目推廣等創業活動的舉辦,可利用靈活的空間分界,使空間功能根據時段變化而變化,減輕空間浪費。靈活的陳設能夠減少活動場地的布置時間,滿足不同類型的活動需要,做到開放性與私密性的快速轉換,提升工作效率。
根據眾創空間使用人群的需求分析結果,眾創空間設計時需要設置工作空間、交往空間、休憩空間、展演空間以及輔助空間等5 種功能空間。其中,工作空間包含個人辦公區和團隊辦公區,兩者對于辦公空間的私密性都有一定需求。交往空間的比例較大,穿插在不同的區域。人的社交行為是不受空間限制的,隨處可見的公共交往區域更利于引導創業者高頻率交往。休憩空間同樣穿插于各功能空間之間,大到咖啡吧、影音室,小到1 張沙發,位置合理的休憩空間也可以成為良好的交往空間,兩者可以進行功能上的復合。展演空間是創業者進行初期培訓、舉辦宣傳會等活動的空間,對空間的靈活性要求較大,不同時間需要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輔助空間包含門廳、接待區和設備間等。
眾創空間的共享屬性造成空間邊界的模糊,如何解決私密性與開放性的矛盾成為設計的關鍵。獨立的辦公區利用多功能隔斷進行軟劃分,根據創業者的自治程度劃分工作空間的面積,增強工作空間的靈活性,減少各方的干擾。可變的空間隔斷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圍合與開放,滿足團隊或個人的工作變動。從視覺審美角度出發,曲線隔斷的圍合在實現空間劃分目標的同時更具有藝術價值,曲線的曲度變化可以作為空間裝飾。由上述內容可知,眾創空間中美的事物更利于開發創業者的創新思維。
空間認知的5 要素分別是區域、邊界、路徑、節點和標志,這些要素引導著人在空間中的動線。交通流線需要根據人的行為設計,引導人群走向。首先,流線要連通各功能區域,避免空間死角;其次,流線需要滿足動靜分區;最后,流線設計要充分考慮視覺引導性。進行室內設計時,建議采用環形或放射形流線,結合場地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環形流線圍合中央交往活動區域,連通各工作空間,自然劃分動區和靜區。放射形流線強調突出視覺中心,平面與立面交叉點通過層次變化、明艷的色彩以及富有創意的空間造型引導人們將注意力集中于該空間,促使創業者自主前往交流,舉辦展演活動時更有利于吸引人群聚集。
眾創空間的色彩設計需要統一中富含變化,科學的色彩搭配可以引導人們進行良好的情感聯想,如紅色激發創業熱情,藍色緩解焦慮的情緒。淺色適用于獨立工作區和休息區,可以營造安靜、舒適的氛圍,安定情緒;而宣傳展演區需要豐富的色彩變化滿足不同的活動需要,可以利用照明燈光的變化改變空間色相和明度。基于色彩心理學,結合空間的功能性對色彩進行科學選擇,使眾創空間能夠引導創業者積極應對各種創業活動。
本文對于人的行為與空間環境的融合問題進行研究。行為與空間的相互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基于行為引導的空間設計研究可以為未來眾創空間的室內設計提供思路,設計出人性化的眾創空間,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