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辦的“2023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展望前沿科技發展,探索融合創新之道。
從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到國家創新型城市規劃,再到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學城,多年來,國家在前沿科技融合創新方面持續出臺多項政策。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指出,無論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還是建設科技強國,前沿科技都是龍頭、焦點與核心。融合是一件大事,首先是學科的融合,下一步是整個創新鏈各個環節的融合。
“前沿科技的突破與融合創新發展事關科技強國之路。”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說,前沿科技應從全世界的范圍來看,其內涵會不斷更新迭代;而融合創新則與發展相關,融合創新完成后需要創造經濟與社會價值,將前沿科技轉變為產業。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價值創造過程,包括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乃至文化價值的創造,涉及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方法創新及其商業化應用與社會推廣活動。”穆榮平說。
研討會上,專家們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聚焦前沿技術,為其融合創新建言獻策。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潘教峰指出,在技術發展迅速、不斷交叉融匯、研究與應用密切結合的驅使下,利用先進技術方法對高影響力專利進行聚類分析和遴選,對客觀和深入解釋技術發展趨勢、把握國際競爭態勢、前瞻技術突破方向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科學研究領域涌現的數據不斷增加以及算力可及性越來越高,人工智能技術在很多科學研究領域展現出超越傳統數學或物理學方法的強大算力。”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趙志耘說。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凱華指出,創新發展正在經歷變革性的“雙轉型”,即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
陳凱華認為,數字領域前沿科技是實現創新發生與發展的新動力,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有助于促進多學科技術的融合發展。綠色低碳領域前沿科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與其他技術進行融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此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勁對融合技術創新進行了展望。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原院長胡志堅回顧了工業化的歷史,并分析了當前ICT革命浪潮及深度科學兩大前沿科技的趨勢。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云提出了顛覆性技術發展路徑與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的基礎、方式。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峰則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技術融合創新中的政府治理。尚勇指出,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中心的成立是新使命的使然,平臺的建成是為了形成網絡,吸引更多資源。
據悉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中心于2022年1月20日正式獲批成立。該中心聚焦國家前沿科技發展戰略、全球科技治理與合作戰略、國家戰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雙碳”戰略與綠色創新戰略等研究方向,致力于搭建科技智庫研究集成、咨詢服務、合作交流、和人才培養平臺。
(來源:科技日報)
1月11日,2023年河南省科技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面總結2022年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推進2023年科技創新工作,動員全省科技界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會議宣讀了省政府宋爭輝副省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批示,傳達學習了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向平作了題為《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 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工作報告。
會議指出,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國家創新高地建設開啟了新征程,各項科技政策措施亮點頻出、扎實落地,科技創新事業取得全面發展。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完成架梁立柱,新建設7家省實驗室,28個省中試基地、12個省實驗室基地先后組建運行,協同創新體系日益完善。洛陽普萊柯、河南農大兩家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獲批建設,信陽高新區、許昌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周口農高區批復建設。各類創新主體不斷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1萬家、2.2萬家,同比分別增長29.6 %、45.3 %。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千億元大關。以阿茲夫定為代表的一大批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全年財政科技支出達411.09億元,同比增長24.9 %。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較上年度提升2個位次。
會議強調,雖然全省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科技創新整體實力不強、引領帶動能力不足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科技創新依然是制約河南發展的突出短板,必須緊抓發展機遇,堅定信心決心,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立的目標任務,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問題、做決策、抓發展,在拉高標桿中爭先進位,在加壓奮進中開創新局。
會議指出,2023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積極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力爭全年研發經費增速達到17 %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 200億元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 000家以上,新增省級創新平臺400家以上。
會議要求,2023年要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一是著力打造高端創新平臺,高質量建設和運行省實驗室體系,謀劃爭取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和基礎設施,系統布局建設以省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平臺。二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三是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組織實施重大創新項目,推動民生領域技術攻關,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取得一批核心技術和原創性成果。四是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領行動,深化人才計劃實施,完善人才梯次培養體系,發揮平臺引才育才作用,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努力打造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五是推動科技創新賦能“三農”工作,全力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培育壯大農業科技力量,提升縣域創新發展能力,為建設農業強省提供科技支撐。六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持續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力度,建設國家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推進中試熟化產業化發展,加快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通科技與產業結合的通道。七是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戰略謀劃和總體布局,持續推進改革攻堅任務落實,推進科研項目管理改革,深化科技獎勵改革,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八是全面提升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強化省際協同創新,構建高質量省內創新發展格局,推動鄭洛新自創區、高新區引領發展,形成與生產力布局同頻共振的創新發展新格局。九是全力營造一流創新環境,推動法律法規政策落實落地落細,加大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厚植創新文化,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會議強調,全省科技系統要強化自身建設,為全省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保證。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要強化政治引領,建設政治型機關;要加強理論武裝,建設學習型機關;要持續改進作風,建設服務型機關;要堅持廉潔從政,建設廉潔型機關,以高質量機關黨建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