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安琪
江蘇開放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6
合唱是音樂的表現形式之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歐美國家已經存在了數百年,為后世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被人們傳唱和熟知。合唱活動具有參與人數多、影響力較大、團體性強的特點,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和團隊意識的養成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學習壓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減輕,娛樂活動不斷增多。很多高校在學期中會舉辦藝術節、歌唱比賽等活動,越來越多合唱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著一定的作用,合唱活動已經以其獨特的演唱形式和魅力成為高校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部分。
合唱活動是音樂表現形式的重要部分,而音樂中獨特的審美功能對大學生美育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認為,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高尚的、偉大的行為,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感情推動力[1]。如果想要得到提高和強化,就要進行有效的培養,而培養的工具就是美育的對象,美育就是其培養的作用。
大學生的合唱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到豐富的音樂美感和美好的感情,在純凈的音樂中陶醉、啟迪和凈化學生的心靈。因此,通過合唱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審美,進行美育培養,是藝術培養中比較直接的方法。學生在音樂的愉悅氛圍中接受教育,在合唱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置身于音樂的氛圍,被音樂的律動所感染。這也就說明音樂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合唱活動的長期進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并將其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合唱活動的美育功能就在此。
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會發現大學的學習氛圍、教學環境和高中有著本質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在于對大學生更多的是綜合能力的要求與考量,高校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此來適應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出的全新要求。很多高校在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情況下已開始開展不同形式的音樂教學,在音樂教學中逐漸發現、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合唱活動是由多個學生參加的,需要群體配合的多聲部音樂活動,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需要其將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這就需要每一個參加的學生對歌曲中的含義進行深刻領悟,仔細品味音樂中的意境,才能通過想象達到合唱的完美效果。在合唱過程中,通過對音樂不斷熟悉和學習,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對音樂的實踐和鑒賞使自己的思維更敏捷,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教育研究者指出,合唱在藝術形式中是不能被代替的,合唱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能在創造力、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的提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幫助大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開拓更廣闊的視野[2]。
在合唱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樂曲內容的了解,才能和音樂中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利用旋律、和聲、節奏方式將作品展現出來。同時,合唱活動中包括了文學、語言、舞蹈等多方面的內容,對不同風格和時期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藝術表現。合唱團中包括了很多不同民族和風格的作品,大量的演唱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好地了解不同音樂文化,了解不同音樂和民族發展的特點。通過合唱訓練中對音樂作品題材、創作方式、背景等問題的分析,能夠在其中激發學生更高的思維能力,提高其藝術感悟能力。
顧名思義,合唱活動一般都是通過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訓練的,其特點在于演唱的“合”。合唱活動注重的不是每個學生的美,而是通過合唱的過程向觀眾展現集體美感。合唱要求的不是某一個學生的個體的演唱,而是通過不同聲部的合作產生和諧的演唱效果。合唱團一般都是由幾十人構成,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又分為混聲和同聲的區別[3]。合唱活動在日常的訓練中多采取集體訓練的形式進行,在演唱過程中非常注重各聲部之間的配合協調,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的集體意識。
在演唱開始之后,每個演唱者都要對呼吸、節奏等進行統一的處理,對氣息的處理、換氣的時間等都要有協調的配合。這對每一位演唱者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要重視自己的演唱效果,還要同時注意身邊演唱者的聲音,共同進行反復的練習磨合,才能更好地將作品展現出來[4]。合唱活動需要每個演唱者的配合,因此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淡化個體表現,注重機體表現的過程。演唱者通過不斷磨合,不斷提高團隊的協調性,逐漸提高自身的團隊意識,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針對大學的藝術教育,教育部提出,提高藝術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是培養大學生美育的主要內容,也是高校素質教育重要的部分。同時,教育部在《高校課程指導方案》中提出,各非藝術類高校應該加設合唱藝術的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設置,通過合唱活動,使學生不斷地在其中積累人文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寬容的文化精神,在美育功能中有著重要的體現,也是對大學生教學目標的體現[5]。
音樂是培養學生情感和品德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合唱的練習,逐漸將自律、道德等正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應用到音樂表演中,并延伸至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而且在合唱的曲目中,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歌曲,其中有很多愛國歌曲的演唱,學生通過對歌曲創作背景、歌曲內容、歌曲中包含的情感的了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培養學生民族榮譽感,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對于學生激發愛國思想,培養民族意識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6]。學生通過對音樂藝術的展現,提高對美的追求和感受,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各高校教學和藝術活動中音樂形式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能認識到音樂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很多學校陸續開始組織和開展音樂節、藝術節、歌唱比賽等活動,合唱活動的開展頻率明顯增高。但是由于學生的時間、活動的場地和主題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唱活動的舉辦。很多學校的合唱活動開展是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學校和教師是帶著任務去舉辦活動,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有部分高校的合唱活動開展形式都是通過選修課、合唱團開展的,還有一些是以參賽作為活動目的,進行集中排練的合唱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主要選拔的是那些有音樂特長和功底的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學生會對音樂產生枯燥的感覺,而且在參與人數上也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發揮合唱活動的美育功能。
大學開展合唱活動的目的是促進素質教育,其初衷是提高學生各方面發展的能力水平。但是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調動人員、選擇作品、合唱聯系等都是比較困難的。部分演唱者對于音樂基礎知識是比較欠缺的。因此,一般可供選擇的歌曲都比較簡單,多數是在社會上比較流行的歌曲,其中以通俗歌曲為主。通過齊唱的方法,將這些歌曲加入一些簡單的和聲,就形成了合唱,但是這種合唱的方式只有合唱的形式,并沒有完整地將合唱的作用體現出來。很多學生不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意義,對音準、節奏的掌握也不夠,在合唱的過程中并不能體會到音樂的美,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有一些合唱活動是出于比賽的目的開展的,歌曲的選擇會偏向于舞臺效果的展現,因此導致練習的難度加大,學生在這種形式的合唱活動中,體驗到的更多的是練習的枯燥和辛苦,合唱起到的美育功能較低。
合唱活動是一種集體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大學校園中開展,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但是活動開展的氛圍、形式在不同學校中有著一定的區別,很大一部分學校還存在合唱隊員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有的學生為了比賽、增加學分的目的報名參加了合唱團,到最后卻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合唱活動,對音樂興趣不高,導致不時會有學生退出合唱團,這就造成了練習的連貫性不足,嚴重影響著合唱活動的順利進行。還有很多學生在剛開始加入的時候,對練習和演唱都比較好奇,但是隨著練習時間的增長,學生的熱情和好奇心逐漸開始減弱,在練習時出現懶散、不積極的情況;大學校園中有很多興趣性社團,還有很多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并沒有對這些社團進行認真考察和選擇,加入之后又發現對其他的社團更感興趣,因此退出合唱,導致合唱團隊出現不穩定,影響活動的開展。
高校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應該關注學生的特點和要求,從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社會適應能力出發正確看待音樂教育。在教育部門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引領下,認真思考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在內容方面實打實地完成音樂教育的改革和調整。在組織和開展合唱活動時,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合唱活動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對部分音樂能力較強、藝術素養較高的學生可以增加技能方面的培養,對較弱的學生進行鑒賞方面的訓練,提升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在合唱活動中要多創新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活動方案,盡量和學生的發展特點相適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樣才能加強學生對合唱活動的正確認知,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合唱活動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應該設計多樣化的豐富的活動環節,提供有趣味性的內容。可以通過校歌、班歌、歌曲創編、校園高手、文化交流等多種方式,使大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合唱活動中來,真正喜歡上音樂,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
大學的教育不僅僅是枯燥的專業知識教學,還包含著很多有朝氣的、豐富的活動。在合唱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真正實施學生主體的活動方式,重視學生在合唱中獲得的音樂體驗,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準確把握,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創造多種形式的合唱活動,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合唱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在大學合唱活動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雖然很多學生都對歌唱藝術有著極大的求知欲和熱情,其中有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在聯系時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入如樂理知識、視唱練耳等練習形式,更好地為學生創造合唱活動開展的條件。
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和專業素質,注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藝術素養,加強優秀教師的引進。同時,要針對合唱活動和音樂教學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應該制定完善的合唱團管理制度,從學校的團委和音樂專業教師中選擇專業的教師進行合唱團的日常管理,并可以選拔幾名學生組成管理委員會。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合唱團的管理效率,還能提高學生在合唱團的責任感。其次,可以實施獎勵制度,對練習認真、紀律較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對有違反紀律,不認真練習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懲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正確的認知,提升學生全面的發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完善自己,提高團隊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合唱活動已經成為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重點內容,為我國高校文化活動的開展增加了豐富的色彩。合唱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配合協調,為觀眾呈現美好的演唱效果,同時對學生的美育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合唱藝術通過其獨特的吸引力給演唱者帶來心靈的震撼,并通過演唱者對音樂的處理和表現促進了學生創造力、想象力、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提高。高校應繼續加強對以合唱為代表的音樂教育,提高學校的文化建設,發揮藝術教育在大學校園中的優勢,通過合唱活動,促進大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更好地推動美育教育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