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洋
(聊城大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影像技術又稱全景技術,利用特殊的器材和虛擬的技術將舞臺現場的真實環境記錄下來,通過電腦信息數據的處理,使舞臺呈現出三維空間的視覺感。影像技術與普通的三維模型技術有所不同,主要通過一些特殊的攝影工具進行數字化處理之后再用新的虛擬技術使其重新出現在觀眾眼前,產生的舞臺影像效果與真實的環境更融洽,讓前來欣賞的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意境是指在舞蹈作品中所需要描繪的各種社會生活場景和所需要表現出來的思維,情感相互融合一致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整部舞蹈作品中,以經過提煉、美化的各種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結合其他藝術方式和手法而創造出來,能夠激起觀眾豐富的藝術聯想和自我想象的藝術境界,稱之為舞蹈藝術的意境。舞蹈藝術用于創造各種舞蹈意境的舞蹈元素和材料都是經過提煉的。塑造舞蹈意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形象化的舞蹈情境使其具有互相交融的藝術性,把觀眾的視覺引入一個可以被人們所想象的空間,進而使觀者獲得視覺享受。這些舞蹈的意境也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結構層面,表現形式為景—情—形—象—境。意境在當代文藝理論中被解釋為:“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中東歐夏令營源自2014 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塞爾維亞與中東歐國家的領導人簽署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萊德綱要》,中東歐夏令營是這個綱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中東歐國家舞蹈夏令營”以一種開放、友好、合作、共贏的舞蹈價值觀和追求創新精神為活動宗旨,倡導中國—中東歐國家的舞蹈家與廣大青年舞蹈愛好者以舞會友、以舞相融、以舞之名,共同探索現當代舞蹈文化發展的多種可能,共享中國—中東歐國家的舞蹈文化成果。這可以有效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現當代舞蹈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及其協調與合作編創等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增強中國舞者對中東歐各個地區的現當代舞蹈藝術發展的認識和了解,學習先進的現當代舞蹈編創藝術理念,擴展和提高其舞蹈編創的思路和技巧。同時,這也有助于中東歐的舞者們深入了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及其歷史文化背景,推動雙方的新生代舞蹈藝術家們在相互的認知與融合碰撞中彼此切磋、相互啟發、共同順利地完成各種舞蹈作品的編排和表演,切實在中國舞蹈走出去的基礎上培養一支后備力量。
在首屆中國—中東歐舞蹈夏令營紀錄片中,各國舞者同在舞臺上表演,在舞蹈動作的創編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配合,將不同國家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加之影像技術在舞臺上的應用,舞臺背景是一個大的瀑布影像,仿佛舞者們身臨其境就在瀑布腳下展示他們的舞姿,給舞蹈增添了意境。舞蹈影像技術在中東歐夏令營的應用并不是簡單的舞蹈錄像,而將新媒體技術聚焦在舞者的肢體動作上,增強了視覺上的對比與變化,使“流”與“頓”結合,“動”與“靜”相宜,適應了當代觀眾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要求。影像與舞蹈的融合已經不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藝術的創作。
多重元素與舞蹈身體語言有機融合,豐富了各種舞蹈的創作形式,為其身體語言的運用創造了更大的可能,也更好地體現了夏令營舞蹈表演者的情感意境。在影像技術的加持下,影像制作者們通過計算機技術創作舞蹈需要的音樂素材,增強了舞蹈的欣賞價值,并且根據夏令營不同階段的內容計劃設計相應的舞蹈音樂類型,加強了舞蹈與音樂的融合,豐富了舞蹈的內容,使舞蹈表演具有更多的情感變化,有助于觀眾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
中東歐舞蹈夏令營中的專業舞者在表演時融入了當地傳統的民族文化,同時在舞蹈表演中講究“神韻”,其舞蹈藝術的表現力非常強。但是,傳統的攝影技術無法體現他們的神形合一。而影像技術的運用,增強了環境的意境,提高了他們舞蹈的藝術美感,觀眾可以在影像環境背景下,“身臨其境”,運用“觀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鑒其貌”的方式欣賞舞者們美輪美奐的表演。在舞蹈的鑒賞中,借助影像技術的立體感,觀眾可以把自己融入或投射到舞蹈中,體會舞者們的喜悅與快樂,欣賞舞蹈的藝術美。通過影像技術增強舞蹈的意境需要運用音樂、美學等各種專業知識,結合數字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同時還要對舞蹈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科學運用影像技術增強舞蹈意境。中國的舞蹈藝術人才在接受外界舞蹈文化的同時,心態要更加開放,這些都將對于民族舞蹈的創新和藝術創作產生很大的啟發。比如,在第五屆中東歐舞蹈夏令營中,導師與學員們以觀、思、辯、融的方式,學習歐洲現代舞、中國古典舞,通過共同生活、共同探索、共同學習等開闊眼界,轉化思維,并在多種文化背景形態中將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身體進行對比,以舞會友,以舞交融,以舞蹈的方式促進古典與現代,城市與草原,肢體與思想不同層面的碰撞交流,分享不同的文化以及智慧的火花。
中東歐舞蹈夏令營中的舞者們創作與演繹的各種舞蹈作品在主題內容、表現手段、風格形式上都彰顯了各自獨特別致的創造性思路和藝術理念思維,鏡頭語言與后期技術充分呈現了當下世界各國的舞蹈藝術家們的思想與態度。來自不同國家的舞者的舞蹈編創手段和舞蹈表演形式深受自己國家文化的影響,而要促進不同國家舞者準確了解其他舞者的舞蹈內容,不僅要有語言上的準確溝通,還要有技術方面的輔助,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對舞蹈內容產生共鳴。影像技術能夠做到這一點。雖然不同國家舞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對于音樂和舞臺影像藝術的感受都是一樣的,所以影像技術的應用能夠加速各個國家舞者們的彼此了解,對促進舞者們的溝通和交流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對他們更好地展現舞蹈內容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東歐夏令營中的各國舞者們在舞臺上開展舞蹈表演時,影像技術可以選擇與舞蹈作品的內容密切相關的音樂,通過其中聲學和動態的變化,配合各國舞蹈表演者肢體形態變化,有效地輔助各國的舞蹈藝術家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使各個國家的舞者的氣質和形象得到充分體現。利用各種影像技術,設計舞蹈音樂背景,通過改變舞臺畫面來渲染不同的視覺氣氛,提高了舞蹈表演的效果。舞者們在舞臺上通過肢體動作展現自己獨特的舞蹈藝術表達能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和共鳴,這與影像技術的應用是分不開的。影像技術是借助光影技術以及數字化手段來展示舞蹈的藝術,營造輕松的舞蹈表演氛圍,創造立體真實的畫面,能夠大大增強舞蹈的魅力。利用影像技術展現舞者的魅力,需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設計和選擇影像技術元素,確保舞臺效果。
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廣泛應用,使得中東歐夏令營舞蹈表演作品更加豐富。目前,舞蹈藝術已步入大制作的時代,像中東歐夏令營這樣具有國際特色的舞蹈文化交流與合作也不例外。在中東歐夏令營舞蹈表演過程中,應用了影像技術,依托這種技術所營造出來的氣氛,配合表演者藝術展現,實現了對舞臺上各種舞蹈動作及舞臺視覺效果的有機結合,產生3D 虛擬和現實的舞蹈欣賞環境,使得中東歐夏令營的舞臺效果更為生動活潑。中東歐夏令營的各國舞者們共同進行舞蹈表演活動時,使用了先進的LED 技術,在這種新技術的支持和輔助下,展現了各國舞者的動作特點和肢體語言,并且充分運用了音頻技術,增強了各國舞者舞蹈的韻味和律動感,調動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情緒,使得本次活動進一步達到高潮。從總體上看,在舞蹈表演中應用影像技術,能給觀眾帶來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影像技術屬于多媒體技術,其在舞蹈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地增強舞者表現的張力,突出舞臺的立體感和多維感,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欣賞視角,沖擊觀眾的視覺,從而突出舞蹈藝術的意境。所以,應該加強影像技術與舞蹈藝術的結合,根據舞蹈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選擇相應的影像技術,為舞蹈作品選擇合適的音樂背景,用數字智能化技術對舞臺進行科學控制,為舞蹈表演者提供更好的環境。在中東歐舞蹈夏令營中運用影像技術能夠突出當前中國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先進性,同時也有利于宣傳中東歐舞蹈夏令營,對加快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東歐夏令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文化發展融合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關鍵。各個國家的舞者和專家們在特定的時間內,對彼此國家的舞蹈藝術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參觀和瀏覽不同地區的景觀,觀賞舞蹈藝術作品,促進了國際舞蹈文化藝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