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穎
(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30)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歷時三月寫成的,作者本身是一位法籍飛行員,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所以,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圣埃克蘇佩里用孩童的視角描述世界,展現了人類社會的孤獨寂寞和成人世界的靈魂空虛。現如今,我們面對著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面對著世界上的動蕩不安,這本童話書籍仍舊能給我們帶來極具啟發性的思考,它對于人類追求向真、向美、向善的生命境界具有重要價值。
作者圣埃克蘇佩里在寫《小王子》一書之時,納粹德國在西線發動了對法國的全面進攻,僅僅45天的時間,法國就已經被納粹德國占領。圣埃克蘇佩里也因法國的潰敗以及對法國政治家的失望,只身遠渡美國,尋求救國之路,而美國的政黨斗爭同樣令圣埃克蘇佩里大失所望。《小王子》勾畫了美與丑、真與假,對現實世界的丑惡現象進行了尖銳的抨擊,這種復雜的心情使得圣埃克蘇佩里筆下的小王子有著淡淡的哀愁,在哀愁的背后,更多的是希望與憧憬。
在《小王子》一書開頭,圣埃克蘇佩里引入了一幅名叫《真實的故事》的插畫,插畫中,蟒蛇生吞一只大野獸的畫面形象比喻了納粹德國一步步蠶食法國的現狀,而那句“一頂帽子有什么可怕的”則表達了作者對法國打敗納粹德國的希冀。可以說,這幅插畫也象征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的狂妄和其他國家的無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席卷世界,使世界陷入無休止的動蕩不安,無數人流離失所,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生命,那時的人們渴望和平與安定,希望世界再無戰爭。
在迫降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的故事情節中,圣埃克蘇佩里以“遠離人間煙火的大沙漠”來形容撒哈拉沙漠,平淡樸實甚至若有所思的語言描述,凸顯了在二戰的背景下人們渴望安定的迫切心情。文章的開篇暗喻了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人類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世界,是《小王子》留給世人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如圣埃克蘇佩里所比喻的“蟒蛇”與“大野獸”一樣,人性最大的弱點在于欲望與貪婪,有的人像“蟒蛇”,將“貪婪”二字寫在臉上,而有的人就如“大野獸”一般,將“貪婪”二字藏在了肚子里。國家與國家之間亦是如此,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的國家不惜做出蛇吞野獸的不智之舉,其結果也顯而易見——蛇撐破了肚皮。在面對動蕩不安的世界時,我們更應該從人類文明的高度去思考我們的未來,不做一條“蟒蛇”,也不做一只“大野獸”,那么,我們的世界也將會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路上,始終保持和平與穩定。
在遇見小王子之后,作者通過小王子講述其自身的經歷,將故事引向新的高潮。具有代表性的國王、玫瑰花、天文學家、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等一系列象征性的人物、事物依次出場,每個人物、事物都能給我們帶來深思和啟發。小王子游歷過六個星球,遇見國王是他驚奇旅行的開端,極具諷刺意義的是,在國王的星球上,只有國王一個人,正如圣埃克蘇佩里所寫的,“國王十分驕傲,因為他終于成了某個人的國王”。在國王與小王子的對話中,“命令”二字成為兩人談話的焦點,國王的自欺欺人和狂妄自大不免讓人想到現實世界中那些虛榮心作祟的人,而當我們結合創作背景思考這一問題時便會發現,好像圣埃克蘇佩里在用“國王”的形象暗喻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德國統治者希特勒,并借此諷刺其狂妄,這表明圣埃克蘇佩里對贏得戰爭仍抱有希望,巧妙與前文銜接,突出了本書主題。在國王的故事中,圣埃克蘇佩里寫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他這樣寫道:“如果我命令一個將軍像一只蝴蝶那樣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或者命令他寫作一個悲劇劇本,又或者是變成一只海鳥,如果這位將軍接到命令不執行的話,那么,是他不對還是我不對呢?”
這段對話極其鮮明地點出了人的理性要植根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而現實卻告訴我們,人是情感動物,人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和選擇都避免不了感性因素的影響,理性和感性的沖突永遠是人類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在現實世界中,我們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因素、情感因素等,如果在絕對的權威面前,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絕對的理性去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對這一問題,圣埃克蘇佩里寫道:“權威首先應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然而事實是,當納粹德國的極權主義蔓延到德國的每一個角落時,人們失去了理性,這給世界帶來了巨大且沉痛的災難,我們還能說“權威首先應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嗎?對于這個問題,圣埃克蘇佩里也只能通過一段簡單鮮明的故事幫助人們認識理性的重要性,這種無奈就如故事結尾小王子所說的:“這些大人真奇怪。”或許,在圣埃克蘇佩里眼里看來,奇怪的不是“國王”本人,而是在現實世界中接受了錯誤命令的那些“將軍”。
小王子在游歷第二個星球時,遇到了一位“愛虛榮的人”,這段故事以“一個崇拜我的人來拜訪了”為開頭,同樣簡單直接并極具諷刺意味。故事對于這位“愛虛榮的人”的形象塑造通過一頂帽子進行,這個人擁有這頂帽子是“為了向人致敬”,這暗指納粹德國的統治者希特勒,而后,小王子問了一個問題,“要想叫你的帽子掉下來,該怎么做呢?”這一問題看似在問如何讓人們摒棄虛榮心,實則是通過這一問題表達人們希望戰爭結束、想要回到法蘭西故土的急切心情。與前文國王的故事一樣,這個星球仍只有一人,同樣的寫作手法,類似的情節對話——“您就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人呀”,鮮明直接地突出了文章主題,而與前文不一樣地方的在于,小王子和這位“愛虛榮的人”之間的對話更能直擊讀者的內心。
愛慕虛榮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普遍心理,無論古今中外,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貧富貴賤,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即為虛榮心。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假外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情感和心理狀態。圣埃克蘇佩里之所以要在本書中加入對虛榮心的辯證解釋,是因為作者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對現實感到無奈,正如文中小王子所說的:“我敬佩你,可是,這有什么能使你感興趣。”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虛榮心,這是因為,我們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這個世界,從未真正地走出自身、認識自我,這同樣也是《小王子》帶給人們的啟示之一。
故事中,小王子在游歷的第三個星球上與一位酒鬼相遇,當小王子向酒鬼問到酒鬼為什么喝酒之時,酒鬼回答是為了忘卻,而在小王子的追問之下,酒鬼略顯滑稽卻意味深長地回答道:“我羞愧我自己喝酒。”故事對于酒鬼的形象塑造引發了我們對自身的思考,誠如前文所說,人們一直站在自身的視角去看待和思考這個世界,而從未走出自身、認識自我,酒鬼的形象塑造更深化了這一主題。當我們面對自身時,難免會發現自身的缺陷和弱點,當我們認識到了這些缺陷和弱點之時,大多數人會選擇無視,就如小王子迷惑不解地離開酒鬼一般,我們也無法認真地看待自身的缺陷和弱點,人們即使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也無法下定決心嘗試改變,其實,“酒鬼”是現實世界中生活的絕大多數人的縮影,圣埃克蘇佩里寫下的這一“酒鬼”,或許更多的是對無數“酒鬼”的抨擊,以點燃“酒鬼”們內心的羞愧,達到啟示人們的目的。
在小王子游歷的第四個星球中,有一個全書中小王子唯一批評過的大人,小王子形容他是“怪得沒治”。正是這位“怪得沒治”的商人,想要通過數星星獲得財富,商人“頭都沒抬一下”的專注程度,不免讓人們想到他的行為的滑稽與他的無知。在小王子和這位商人的對話中,圣埃克通過小王子和商人的對比,道出了二者的不同,也引出了對成人渾濁的精神世界的抨擊。商人費盡全力做一件在世人眼里毫無意義的事情,而圣埃克蘇佩里卻在對話中描寫了小王子的形象:“小王子重復問道,一旦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從來不會放棄的。”更加突出了小王子的形象,也凸顯了商人的所作所為的無意義,而小王子所提的問題、所做的事,雖然也許意義不大,但比起商人的行為,小王子是在尋求對問題的回答,是在啟示人們在現實世界中追求人生意義。
在漫漫的人生長途之中,人們要追尋生命的意義、自身的意義,這不僅能夠體現我們自身的價值,更能體現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商人的所作所為給我們的啟示在于,我們不能去做一些跟我們人生毫無關系的春秋大夢,而應該追尋人生的意義,這種意義可以是一個問題的答案,也可以是體現自身的價值,意義或大或小、或重或輕,但我們都應該在追求人生意義的路上不斷前行,而不是一直數著“星星”,比起遠方的星空,我們更應走好眼下的人生之路,追求存在的意義,探尋生命的真諦,這個過程也許會很痛苦,但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意義,就如小王子的那些驚奇曲折的經歷,那些在小王子看來十分“古怪”的人或事,激勵著小王子尋找生命的意義,這就是商人和小王子的不同之處,亦是《小王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小王子游歷的第五個和第六個星球上,點燈人和地理學家可謂是前后呼應,兩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思考空間。點燈人作為一個只知道墨守成規的人,絲毫沒有對當下的思考和對自身工作的總結,而圣埃克蘇佩里筆下的地理學家卻只知道聽別人的意見,不愿踏出半步去總結和實踐。可以說,點燈人和地理學家的人物形象直觀而鮮明,對比強烈。點燈人秉持“沒什么要思考的,命令就是命令”的觀念,讓人想到一個死板、呆滯的形象,而后文的地理學家在面對小王子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時,之所以顯得無所適從,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地理學家,沒有深入地去探索山川湖海、城市河流、海洋沙漠,這對他的職業來說是致命的缺陷。二者的鮮明對比不禁讓人思考做事的奧義,正如前文所說,我們要認識自己、改變自己,但改變自己是很難的,這需要人們持之以恒地行動和堅持,更重要的在于要對世界進行深入的思考,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墨守成規,只知道循規蹈矩地做事,就與工廠中的機器沒有區別,如果一個人只知道憑別人的想法和經驗做事,就會陷入人生的桎梏,失去方向,變成一個“酒鬼”。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地了解我們身邊的一切,在所認識的事物中思考和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并盡可能地把我們的所思所想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而非循規蹈矩、投人所好,這就是圣埃克蘇佩里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整本書中,圣埃克蘇佩里以兒童的視角展開故事,并用多元化的敘述視角講述故事,其不僅意在引導人們追尋生命的本真之處,抨擊成人世界不正確的價值觀,而且也通過一系列的人物刻畫,諷刺了發動戰爭的狂妄政客以及那些愚昧無知、隨波逐流的人,并借此使他們認識到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如今的現實世界之中,我們或許看不到那么多的硝煙與戰爭,看不到那么多的流離失所與血流成河,但我們仍需思考戰爭與和平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仍需思考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世界里我們究竟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要過怎樣的人生,仍需思考在這個深陷欲望的功利世界中,如何去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
圣埃克蘇佩里筆下的小王子正是來解救那些迷失在欲望中的世俗世界的成人靈魂的,他幫助人們找尋生活最質樸的一面和生命最終的真諦,希望人們超越欲望與貪婪,發現生命的意義,正如圣埃克蘇佩里所說:“用心才能看見真實,真正重要的事情,用眼睛是看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