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雨玥
(河北傳媒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0)
近年來,我國優秀的新主流電影不斷涌現,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戰狼》《長津湖》《奇跡·笨小孩》等都受到了大眾不同程度的好評,獲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已然成為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之一。現在的新主流電影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電影,其沒有以說教為重點反映新中國成立前的戰爭或是歌頌偉大的歷史人物,其在題材的選擇上越來越多元,擺脫了傳統的模式化的敘事方法,創作者緊跟時代步伐,擅長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融入經濟、政治、特定行業等元素,在表現形式上也更加豐富多樣,用獨具風格的藝術手法較好地迎合了大眾的消費心理,因而被主流市場認可,成為促進社會大眾價值認同的較為靈活的藝術形式。導演劉偉強執導的《中國醫生》和《中國機長》作為近幾年較為成功的新主流電影,題材較為新穎,在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的同時,為沉寂已久的中國式“災難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的成功也為今后同類型影片提供了較好的參考。
主流電影就是一類以革命歷史重大題材為內容的、能夠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或與普通大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這類影片往往通過結合當下時代背景、依照真實事件改編來體現其現實主義的敘事風格。
許多主流電影都是依照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例如《建軍大業》《紅海行動》等,吸引觀眾的劇情必然不能只是對真實事件的照搬照套,因為觀眾能夠從新聞資料中知曉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所以,敘事策略在此顯得格外重要,它需要從多個維度切入,多角度再現當時的真實情況。影片《中國機長》講述了一位中國航空從業人員以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避免一場空難,拯救一百多個家庭的感人故事,劇情根據“川航3U8633”事件改編而成。影片在開頭以平緩的鏡頭拍攝機長劉長健的日常生活以及機組人員在登機前的準備、例行檢查,以紀實的方式滿足了觀眾對這一職業的好奇心,也可以說是迎合了觀眾對這類職業人員生活的窺探欲,同時,為后來發生的事件作好充足的鋪墊,之后,再通過人物之間激烈的矛盾沖突、災難發生時乘客的焦躁反應和副機長徐奕辰被吸出擋風玻璃這種突發事件的激化,讓劇情更加扣人心弦,充斥著緊張、壓迫的氣氛,在體現災難的同時凸顯人性,加劇了影片的沖擊力與感染力,讓觀眾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
既然現實主義敘事以真實事件改編為主,就必然要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緊跟時代步伐,這也就迎合了大眾的審美需要。影片《中國醫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觀點,一方面,現在正處于后疫情時代,人們對疫情的關注度極高,這為該片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片以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的武漢為背景,以武漢金銀潭醫院和從全國各地來的援鄂醫療隊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紀實的藝術手法講述疫情暴發時期的抗疫故事,將當時金銀潭醫院的慌亂、武漢人民的恐慌、醫務人員的盡心盡責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深切地體會到醫務人員的不易與平凡小人物的辛酸與默默付出,將現實主義的敘事風格表現到極致。
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醫生》的主創團隊在選角上緊跟時代審美,團隊幾乎是《中國機長》的原班人馬,演員繼續采用全明星陣容,擁有許多中國一線實力派演員。主角中當紅明星易烊千璽的加入很好地迎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心理,擴大了該類影片觀眾群體的年齡層,而且,影片在上映前借助龐大的粉絲群體在微博、貼吧、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各種方式的推廣宣傳,提高了觀眾對影片的期待值,吸引了更多觀眾觀賞影片,也為影片的價值內涵的傳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影片的敘事策略也體現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主流電影中幾乎都有英雄人物的出現,如《戰狼》中的冷鋒、《湄公河行動》中的高剛、《中國機長》中的劉長健等。新時代語境下的英雄人物具有特定的道德觀念,新主流電影時常通過人物英雄化和英雄人性化的處理,增添故事情節的戲劇性,促進影片的主題表達,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在《中國醫生》中,抗疫英雄遠不止是張涵予所飾演的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競予,更多的是身邊的普通人,導演在片中以平民化的視角呈現英雄形象,賦予英雄個性、愛情與家庭,讓英雄形象貼近生活現實,讓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同時,也通過平民化的手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首先,是核心英雄張競予,他家庭普通、身份普通,是一個身患“不治之癥”的醫生和院長,但他在疫情來臨之際,人們歡度春節之時,還是選擇無畏逆行、一心為民,奔赴第一線,號召全院醫務人員守候在人民群眾身邊,用血肉之軀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墻。其次,是次要的英雄形象,如歐豪飾演的快遞員金仔,他是影片中典型的鏈接醫患關系的代表性人物,他為了剛出生的女兒努力掙錢,冒著極大的風險幫助鄰里街坊采購急需物資,盡管妻子百般勸阻,他依然穿梭在大街小巷,默默付出,最后,他還是不幸染上了病毒,是疫情下的平民英雄。除了他之外,片中還有許多不起眼的形象,如小護士、積極返工的公交司機、外賣員等,他們在非常時期不畏艱險、挺身而出,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在此,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便是:英雄人物不僅是那些能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小人物亦能成為英雄,小人物同樣是應該受到尊重的時代英雄,由此體現出新主流電影的人文關懷與現實主義精神。
提到英雄形象,觀眾的第一反應是美國好萊塢傾情打造的“漫威英雄”,中國式的英雄形象和美國的英雄形象大有不同,首先,從人物背景來看,美國英雄往往是一些生來與眾不同,具備超能力,或是帶有傳奇色彩,能夠拯救世界、扭轉未來的人物,例如美國隊長、蜘蛛俠、鋼鐵俠等,他們在事件發生之前就受到廣大人群的追捧,人們已形成定向思維,在事件發生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超級英雄能拯救他們,他們是群眾在面對突發危險時最依賴的人。而在中國新主流電影中,導演往往會選擇一些像醫生、軍人這樣的普通職業從業人員,他們往往是在經歷危急事件之后才成為英雄的,例如《中國醫生》和《中國機長》的核心英雄,都是經過群眾對他們的質疑到信任再到依賴的心理認同之后,才受到廣大群眾的崇敬,成為人民群眾所敬仰的時代英雄的。其次,從價值觀來看,中國導演偏重于把英雄人物與集體主義相結合,最后的成功絕非靠一己之力,所以,在影片中,導演會設法凸顯集體的力量,從而弱化核心英雄的個人力量,與中國主流價值觀相契合。而美國的英雄人物偏向于體現個人英雄主義,導演會在不同層面將英雄形象神圣化,讓觀眾產生崇拜感,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思想的一種表現。總而言之,中國英雄人物與美國英雄人物的差異就是人性化人物與神化人物的差異。
新主流電影以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為主,時代的變遷影響人們對社會的看法,新主流電影不僅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社會大眾對世間百態的看法。所以,在新主流電影中,創作者要融入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將時代內涵具象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鏡頭語言傳遞給觀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1]新主流電影中的中國精神主要通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英雄事跡來體現,《中國醫生》中以張競予、文婷為代表的醫務人員無私奉獻、逆風前行,影片以此視角致敬了在一線抗疫的醫務人員,如果沒有他們的無畏,就沒有方艙醫院的休艙與武漢的解封;而在《中國機長》中,人物更多表現出非凡的英雄精神,讓觀眾看到民航工作者以保護他人生命為己任的態度、頑強拼搏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以及對生命的熱愛。這些新主流電影中的人物用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面對危機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精神,有效激發了觀眾的價值認同與情感共振,鼓舞、溫暖了人心,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
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是當代新主流電影的核心追求。從國家、社會層面來說,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民族人民的團結統一,只有擁有萬眾一心、共同進退的中國力量,才能促進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穩步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新主流電影是國家意志與民眾需求的精神匯聚,它借助豐富的劇情與創新的表現手法傳播了主流價值,展現了大國的擔當與力量,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實現了娛樂屬性與教育屬性的統一。恰如影片《中國醫生》所展現的那樣,在中國醫生的不懈努力下,在中國力量的支持下,一個接一個感染新冠肺炎的重癥患者治愈出院,各省感染者逐漸清零,中國的抗疫也逐步走向勝利。一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強大的,《中國機長》極其強調集體英雄主義,影片中不斷出現“四川8633,聽到請回答”的聲音,讓觀眾深切地體會到,當川航3U8633 遭遇險情時,全國各個航空部門都在為四川8633 擔憂,不僅有航空部門,還有醫療、消防、安保等均在機場待命,真切地反映出危難時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
中國價值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導向,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價值理念體系。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遇之變局,也處于電影高度市場化的時代,電影是大眾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新主流電影是電影藝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融合,《中國醫生》《中國機長》這類災難類型片是電影藝術與中國價值深度融合后的突破與創新之作,影片塑造了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風范,影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底,抒發家國情懷,體現中國價值。正如電影《中國醫生》所示,它以突發國際重大衛生事件的視角書寫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力量,塑造醫生的光輝形象,通過樸實的鏡頭語言讓大眾知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生活在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中是多么難能可貴,讓觀眾感受身處大國的榮耀,深化觀眾內心深處的民族認同,進一步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為“中國夢”的實現夯實基礎。本片在海外的上映令客居異鄉的華人華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給了國外觀眾一個了解此次全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事實真相的機會,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中國醫生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時,在世界舞臺上塑造了同舟共濟、敢于擔當的大國形象,使我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與世界各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如今,中國電影事業蓬勃發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當代新主流電影將人文與影視藝術相融合,它不單是主旋律電影的繼承與延續,更是在主旋律電影范疇下的開拓創新,很好地平衡了時代價值觀與商業性,既能滿足觀眾的文化需要,又能提升觀眾的審美水平。但是,這并不是新主流電影發展的終點,發展至今,此類影片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如何將新主流電影提升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如何創新其藝術表現手法等,這是今后新主流電影創作需要深究的問題。《中國機長》和《中國醫生》這類新主流災難類型片用較為創新的敘事策略講好了中國故事,將國家正義、英雄主義、時代精神以及復雜的人性融合在一起,在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的同時,完美演繹了強大的中國力量,傳達了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直擊觀眾內心,引發觀眾靈魂深處的共鳴,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贏,達到了主流價值觀與主流市場的統一,為今后的新主流電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