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莉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商學院,廣東 珠海 519085)
在高校的人才教育工作中,教會學生如何適應大學校園,提升學生對大學的適應性是重要的教育工作。在了解學生適應性的基礎上,引入“三全育人”理念,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校園,為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即在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中,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新生進入大學后的短短幾周時間,僅僅由專業課教師介紹專業特點,或者由輔導員來給新生介紹學校的規章制度等這些枯燥乏味的內容,而是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升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進行全員的、全過程的和全方位的教育教學。
關于適應(adaptation)的心理學含義,皮亞杰的“平衡說”認為,適應“既可以是一種過程,也可以是一種狀態。有機體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作用取得與環境的平衡,這種平衡的狀態即適應狀態:個體處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變化過程即適應過程”。國內學者張大鈞認為,“適應性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改變自身或環境,使自身與環境協調的能力”。
本文主要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商學院(以下簡稱“商學院”)2020 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發放問卷的專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信管)、市場營銷專業(市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貿)、物流管理專業(物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力)、國際商務專業(國商)和工程管理專業(工管)共七個專業,于2021 年2 月—3月期間發放了224 份電子版問卷,共收回了224份,問卷的回收率為100%,從而將有效數據錄入SPSS22.0 并對其進行頻數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頻數分析結果
本次問卷參考了Baker 和Siryk 編制的大學生適應性量表(SACQ),并由此進行了改編,量表的設計主要分為人際適應性(11、15、24、29、32、34、36 題)、對大學的認可度(6、9、10、14、16、22、27、37 題)、專業學習適應性(2、5、8、20、23、28、30、35 題)、生活適應性(12、13、18、21、25、26、33 題)和個人情緒適應性(1、3、4、7、17、19、31 題)五個部分來設計。
從表2 可以看出,從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專業學習適應性、生活適應性和個人情緒適應性五個部分來看,商學院學生在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及個人情緒適應性這三個方面的平均值較低。

表2 商學院學生適應性總體情況
1 不同性別學生的適應性情況
根據上述分析,將學生的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專業學習適應性、生活適應性和個人情緒適應性這五個維度的得分情況進行了分類匯總,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按性別分類匯總情況表
從性別來看,男女生在專業學習適應性這個維度的得分相似,這說明男女生在學習方面的適應性相同。但是男生在對大學的認可度、個人情緒適應性方面的得分要高于女生,而女生在人際適應性、生活適應性方面要優于男生。
2 不同專業學生的適應性情況
根據表4 所示,信管、市營、國貿、物流、人力、國商和工管這七個專業都在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和個人情緒適應性這三個方面的適應性均值小于3.5,從這均值較低的三個維度可以看出:工管在人際適應性這一維度得分最低;物流在對大學的認可度這一維度得分最低;國商在個人情緒適應性這一維度得分最低。在專業學習適應性和生活適應性這兩個均值較好的維度來看,信管綜合得分都是較好的,其次就是國貿和人力的適應性得分最高。

表4 按專業類別分類匯總情況表
1 大學生適應性的總體情況分析
從上述結果分析中來看,在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專業學習適應性、生活適應性和個人情緒適應性五個維度中,商學院2020 級學生的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及個人情緒適應性這三個方面的平均值較低。
由于大學之前的應試教育,讓學校、家長對學生的關注重點在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以及忽視了對學生情緒情感的重視,沒有教會學生去合理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導致了學生到大學后,由于生活重心的轉移,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大學校園的各種事物和人群的時候,就感覺自己難以適應大學的人際交往和控制情緒情感了。
關于在對大學的認可度方面的得分比較低,在選報大學志愿的時候,有可能沒有認真考慮按自己的興趣特點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而是受外界的影響選擇的專業;也有可能是入學后的入學教育沒有足夠全面地介紹學校、學院和專業的情況,導致學生對大學的認可度比較低。
2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適應性情況分析
男生在對大學的認可度、個人情緒適應性方面的得分要高于女生,這可能和男女兩性的性格特點有關。男生性格粗獷,不拘小節、隨遇而安,因此對于嶄新而陌生的大學能很快接受甚至認同;但是女生感情細膩,注重內心感受,因此個人情緒非常容易受到陌生環境的影響。
女生在人際適應性、生活適應性方面要優于男生。在人際適應性方面,因為男女的生理、心理、愛好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所以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著差別。如女生的微笑及自身的形象等,會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讓人感到平和;在禮貌方面,女生會較細膩所以會注意觀察,從而會給予人一種尊重、親切的感覺;男生較少注意這些方面,所以男生在人際關系這一維度的適應性得分比女生低。
3 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適應性情況分析
從專業類別這一角度來看,工管在人際適應性方面較差;物流在對大學的認可度方面較差;國商在個人情緒適應性方面較差。
在人際適應性方面,工管這一專業比較偏重工科,與物接觸的課程如工程制圖、數據分析等比較多,而了解社會、人性的課程設置如社會心理學、公共關系與禮儀類課程比較少,而且工管專業的課程也安排得比較多,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參與社團活動這類社會實踐活動,因此讓這一專業在人際交往方面相較于其他專業差了一點。
物流專業在對大學的認可度方面分值較低,說明物流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本學院和學校的了解出現偏差,對本專業的期望值比較低。
從個人情緒適應性來看,國商專業的學費最高,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情緒壓力,且本專業學生女生偏多,比較容易情緒化,最后導致本專業的個人情緒適應性較弱。
學生的大學適應性的水平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個體自身、高校氛圍和社會環境等,引入“三全教育”理念,將全員、全程及全方位納入到大學生適應性教育中去,形成長效的全員聯動、全過程培養和全方位覆蓋的大學生適應性教育機制,并編制《大學生適應性教育方案》使適應性教育機制穩定下來。
1 全員育人,所有可以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大學生適應性教育的教育者
在為學生提供適應性教育的教育者方面,可以做到有教無類,可以不僅僅局限在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也可以邀請優秀的校友或師兄師姐展示在學習適應、情緒適應方面的榜樣示范作用,也可以邀請宿管阿姨或者食堂阿姨聊聊新生在生活適應、人際交往適應方面的問題。
2 全程育人,在大學的不同階段都可以設立大學適應性教育課程
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并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新生進校后,學生思想在變化,環境在變化,適應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適應性教育應該是貫穿整個大學期間的。
大學生在進入學校初期,由于缺乏大學經驗,對大學的規章制度往往不太熟悉,所以學校可以采取集體的、正式的組織社會化策略,設置完整的課程體系,采取統一的培訓活動,培訓盡量做到正規化和結構化,讓學生了解大學的教育教學體制。而在學生逐漸開始適應了大學校園的生活時,他們可能又會碰到新的問題,尤其是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會遇到新的問題,比如在宿舍中可能會遇到人際關系的問題,在學習中遇到學習的問題等,所以需要在學生進入校園后不同的時間段隨時關注學生的適應情況。
同時,學校在注意制度化策略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學生個體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適應性教育。針對學生對大學的認可度較低的情況,在《大學生適應性教育方案》中可以加入校史、院史及專業發展史的認知課程作為培訓內容,可以先安排校史、院史和專業發展史的講座,有條件的可以成立校史、院史體驗館,進行校史、院史的知識競賽,增加新生的認同感。也可以安排專門的老師開設獨立生活常識課程、學習能力培養課程、人際交往技巧課和情緒情感表達與控制課程等,定期對新生進行培訓。針對不同的專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對工管專業的學生,加強人際適應方面的教育;針對物流專業的學生,加強學校、學院及專業的認同感教育;對于國商的學生,加強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能力的教育。
3 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多種載體進行大學適應性教育
關于適應性的人際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專業學習適應性、生活適應性和個人情緒適應性這五個維度,不可能在專門設置的課堂上培訓就可習得,還需要在平時不同的情境中進行練習和實踐去獲得,因此學校需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鍛煉和適應,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多種載體,全方位進行適應性教育。比如各種活動競賽、實習實踐,系統設計“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有效結合,構建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及網上網下的協調教育,確立“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