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猛

日前,北京市順義區發布了《順義區鼓勵會展產業集聚發展扶持辦法》。順義區商務局會展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李穎告訴記者,為了加快首都“四個中心”核心功能建設,持續深化經濟結構轉型與對外開放,近年來順義區結合自身臨空經濟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會展產業。繼2021年全面啟動新國展二期建設后,順義又于今年2月初正式發布了《順義區鼓勵會展產業集聚發展扶持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包含14條扶持條款,資金規模達5000萬元,涉及支持舉辦高品質綜合展會、鼓勵會展業態和模式創新、鼓勵會展及相關企業入區發展和鼓勵以會展經濟帶動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四個方面的多項內容,填補了首都會展界的一項空白。李穎告訴記者,在出臺政策之前,順義區商務局走訪了大量會展企業、行業協會、專業媒體等機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聽取了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了在京辦展單位的需求。
《辦法》不僅契合了新國展一二期的發展需要,深度融合了順義區高端制造、航空等產業資源優勢,而且作為全市首個區級會展專項扶持政策,在支持保稅展覽、支持綠色辦展等內容上也極具創新和引領性,對順義以會展帶動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將起到較大促進作用。
“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政策效應,進一步優化會展業營商環境,吸引一批優質會展企業落戶順義,進一步完善我區會展產業鏈。”據李穎介紹,《辦法》不僅資金總量大,而且覆蓋范圍廣,基本上涵蓋了會展產業鏈的所有環節。并且,《辦法》創新性地加入了對綠色會展的扶持,目的是希望通過政策引導釋放積極信號,使在順義舉辦的展會都能夠走綠色發展的道路。
順義會展業的發展與新國展的發展密切相關。2008年,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在順義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全市最大的單體展館。十余年來,新國展年均接待展會30余場,展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吸引觀眾近200萬人次,對順義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善首都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體系,加快推進新國展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新國展二期將于202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將協同新國展一期,形成總面積30萬平方米的室內展覽區,成為首都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重大基礎設施。順義區也將加快推進新國展三期的規劃和建設,將新國展地區建設成為商務會展與臨空經濟、國際消費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北京國際會展商務區(EBD)。
李穎表示,新政策的有效期為四年,經過數年的培育,順義會展業一定能為全市會展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月11日,第32屆中國國際汽車服務用品及設備展覽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大會(雅森北京展)在順義新國展開幕,成為春節后北京首批復展的項目之一。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新國展在談及已確定展會近40場,涉及汽車、機械制造、石油石化、建筑裝飾、人才創業、圖書印刷、消防、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展會從2月初一直延續到11月下旬,幾乎貫穿全年。目前全年展會規模已接近2021年水平,恢復至疫情前的七成左右。

“經過三年疫情,各行各業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影響,大家急需要一個發布新技術、加強行業交流、銜接產業上下游的舞臺,會展業提供了一個可以快速、精準實現這些功能的平臺。”李穎指出,會展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各展會的陸續舉辦對順義區引進培育展會活動、促進洽談交易、開拓市場和拉動消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進一步激活貿易、旅游、制造、運輸、金融等行業,促進整體經濟加速發展。
談到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方面的舉措時,李穎表示,本次出臺的會展扶持政策中一個重點內容就是支持在順義區舉辦符合北京特色、具有創新引領作用的“專業展、新興展、國際展”等一批品質高、外溢效應強的展覽會議活動。
“我們希望通過政策的引導,幫助企業不出國門就可以和國內外買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近年來順義區一直通過服務外包等形式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一些困難,希望通過綜合發力給予企業走向國際、接觸國際的底氣,幫助企業達成更多國際合作。”李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