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理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擔當精神,斗爭本領不強,實干精神不足”。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擔當、斗爭和實干就要有執(zhí)行力,如果缺乏執(zhí)行力,再好的宏偉藍圖、部署規(guī)劃、思路舉措都可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應付差事、敷衍塞責的被動執(zhí)行。對待工作不是按職責分工主動推進,而是一味等著上級明方向、想對策、給思路,等說了再辦、催了再干,推一推動一動甚至推而不動;遇到矛盾問題,不主動想“成事”的思路辦法,而是習慣找“不成”的借口理由,直至“被逼無奈”草草應付了之;有的只要不追責、寧可不擔責,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則躲,等一等再看、拖一拖再說、放一放再辦。
合意為之、憑任喜好的選擇執(zhí)行。凡事不注重從全局出發(fā)、不以大局為重,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意的不執(zhí)行,喜歡的就重視、不喜歡的就漠視;有的只考慮個人利益,對自己有利的則積極應對,無直接利益的則選擇性無視;有的原則性戰(zhàn)斗性不強,只想當老好人,不敢較真碰硬,對“攢人氣”的事樂此不疲,對“丟選票”的事敬而遠之。
言行不一、心無敬畏的變通執(zhí)行。對待上級要求表態(tài)快、調門高,然而行動慢、落實差,甚至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有的沒有“說了就辦、定了就干”的意識,對待上級要求置若罔聞,習慣講條件、打折扣、降標準,甚至軟頂硬抗,沒有真正執(zhí)行;有的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稍遇困難便改道而行,既不請示也不匯報,執(zhí)行跑偏走樣,造成工作被動。
任性妄為、忽視法規(guī)的盲目執(zhí)行。思想保守僵化,不注重學習新規(guī)新矩,不研究新要求、新形勢、新情況,只憑老經驗、老辦法、老套路抓工作落實;有的辦事不按程序,甚至嫌麻煩、圖省事、走捷徑,進而胡作亂為;有的缺乏依法履職意識,憑個人感覺抓工作落實,打政策制度的“擦邊球”,甚至無知無畏、膽大妄為,逾越界線還麻木不仁。
生搬硬套、照貓畫虎的簡單執(zhí)行。脫離工作實際,習慣于一步一動,上面怎么說我就怎么干,成效如何在所不問,看似令行禁止,實則教條主義;有的既未吃透上情也不了解下情,一味照搬照抄,忽視個體差異,落實成了“四不像”;有的不怕平庸、只求平穩(wěn),不是以“好不好”為評價標準,而是以“干沒干”為標準,機械式落實上級要求,不領會意圖和目標,不能根據結果導向調整優(yōu)化,導致費了虛功、走了過場。
年輕干部執(zhí)行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既有社會原因也有自身原因,既有教育管理缺失的原因也有自我要求不夠的原因,僅從年輕干部心理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佛系心態(tài)”。部分年輕干部陷入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認識誤區(qū),抱有隨遇而安、無欲無求、看淡一切的“佛系”態(tài)度,進而導致隨波逐流、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甚至有的片面認為“佛系心態(tài)”是為了避免功利主義,對喪失理想追求、迷失努力方向、缺失拼搏動力等負面影響不以為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躺平心態(tài)”。有的年輕干部不能及時適應形勢任務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不能正確對待前進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難,稍有不順就灰心喪氣,稍有壓力就不堪重負,稍有險阻就繳械投降,甚至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遇事先把自己摘干凈,搞“無事一身輕”,將自己置身事外。
破罐子破摔的“擺爛心態(tài)”。個別年輕干部片面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付不付出沒差別、努力與否無所謂,對待工作浮于表面、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當事態(tài)不能向好發(fā)展時,干脆放任自流、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甚至意志消沉、情緒失控、自我放縱,失去了平常心、上進心和責任心。
干不好就走的“逃避心態(tài)”。少數年輕干部職業(yè)認同感淡化,沒有真正把軍人當作受尊崇的職業(yè),只將從軍作為就業(yè)或以后轉業(yè)的跳板,缺乏立足軍營崗位建功立業(yè)的長遠規(guī)劃。抱有干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尤其在面對使命任務較重、責任壓力較大、管理要求較嚴等客觀因素時,難以面對現實,極易產生思想動搖,失去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甚至萌生“去意”,導致在崗不安心、履職不盡心、做事不用心。
樹牢建功軍營的信念追求。只有堅定信念,才能執(zhí)行堅決。年輕干部必須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頭腦里的建設搞堅強。一是感悟信仰偉力。教育引導年輕干部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克服信仰危機,學好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切實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二是端正價值追求。把立黨報國、實事求是、篤行不怠和廉潔自律作為價值導向,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軍隊事業(yè)之中,積極踐行“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領袖囑托。三是珍惜崗位平臺。以感恩之心對待組織教育培養(yǎng),常思來之不易的現有崗位,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當下,真正踩實本職崗位這個成長進步的階梯,堅持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
增強力爭上游的進取意識。年輕干部只有始終保持銳意進取、不懈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不斷提高執(zhí)行力,持續(xù)開創(chuàng)新局面。一是強化扛旗精神。把“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作為價值信條,摒棄差不多、過得去、大概齊等“中庸之道”,鍛造敢打頭陣、能挑大梁、勇擔重擔、永爭第一的思想根基。二是強化拼搏精神。年輕干部只有勇于拼搏、埋頭苦干、奮勇前進,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抵達成功彼岸。三是強化忘我精神。把“我將無我”作為立身的準則,凡事多從大局利益、集體利益出發(fā),不能將“對我有沒有好處、對我有什么影響”作為評判標準,牢固確立無私奉獻意識,不斷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
錘煉能打硬仗的綜合素質。軍人生來為戰(zhàn)勝。打仗是硬碰硬、實打實的較量,完成各項任務也要靠真功夫硬實力,必須不斷提升綜合能力,促進執(zhí)行力的發(fā)揮。一是提高政治能力。繃緊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弦,注重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打牢政治理論根基,保持政治定力,積累政治經驗,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原則問題上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二是提高學習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既注重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又注重在干中學、學中干,把實踐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磨刀石,不斷糾偏正向、查漏補缺、開拓創(chuàng)新。三是提高專業(yè)能力。把專業(yè)能力作為安身立命之本,瞄準未來戰(zhàn)場需要和崗位職責要求的專業(yè)技能,著力提升專業(yè)思維、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熟練專業(yè)方法,不當“門外漢”“半瓶醋”,早日成為行家里手。同時注重掌握相關法規(guī)政策,嚴格遵守紀律規(guī)定,切實增強依法履職、依法辦事能力。
營造成長成才的內部環(huán)境。內部環(huán)境對年輕干部成長成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的環(huán)境感召人、激勵人、造就人,否則就會排斥人、打擊人、消磨人。各級組織應注重營造良好內部環(huán)境,激發(fā)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內生動力,給執(zhí)行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一是增強存在感。關心關愛年輕干部的成長進步,對優(yōu)長給予肯定鼓勵,對不足適時糾正提醒。注重把方向、壓擔子、教方法,因人而異提供展現自我、鍛煉提升的舞臺,讓年輕干部體現自身價值。注重解難幫困,消除后顧之憂,為其成長成才提供有利條件。二是增強認同感。引導年輕干部強化職業(yè)認同感,營造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氛圍,讓肯付出的有發(fā)展、愿作為的有位置、能擔當的有平臺;推行公開公平公正開展比學趕幫超,讓敏感事務在陽光下運行;注重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娛樂條件,及時排解工作壓力和負面情緒,保持年輕干部身心健康。三是增強歸屬感。大力構建心情舒暢的工作環(huán)境,讓年輕干部工作有奔頭、有提高、有收獲;大力構建互相關心的生活環(huán)境,讓年輕干部感受到家的關愛、家的包容、家的溫暖;大力構建簡單透明的人際環(huán)境,讓年輕干部放下猜疑、放下包袱、放下防備,真正融入部隊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