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牙疳證,大人患者,即霉瘡毒攻,小兒患者,或因胎毒,或因痘后余毒,齒齦腐爛成疳,殺人最速。鼻梁發紅點如珠者,不治。其色如干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故名走馬,言其速也,有齒者落盡而死矣。用黃藥吹,宜服蘆薈消疳飲。
——清·包三述《包氏喉證家寶·辨喉證》
諄諄然以養生為急務者,意欲治未然之病,無使至于已病難圖也。厥后秦緩達乎此,見晉侯病在膏肓,語之曰不可為也;扁鵲明乎此,視齊侯病在骨髓,斷之曰不可救也。噫!惜齊晉之侯不知治未病之理。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
血屬陰,從陽化,故其色以正紅為正,雖有經病,亦易為治也。若色變深紅、紫黑,乃熱之征也。或黃如米泔,乃濕化也。淺淡紅白,乃虛象也。更當審其有瘀、有塊、色黯、色明以治之。若黯而紫黑,兼見冷證,多屬寒凝;若明而紫黑,見熱證,多屬熱結也。
——清·吳謙《婦科心法要訣·血色不正病因》
韓氏子年十四早喪天真,面紅腫如風狀,不時舉作,或誤用癘風藥,內虛發熱,口燥煩渴,自降,補其本則標自退。大經領教,用四君加參、 四十劑;又用此作丸服斤許,不兩月而平復。若從有余治之,則誤謬多矣。
——明·薛己《癘瘍機要·類癥治驗》
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化為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內傷脾胃,健運失職,飲食減少,血無以生,則經必不調。亦有女子天癸既至、逾期不得與男子合,未期思與男子合,與夫經正行時而合,此皆合之非道,亦致不調。
——清·吳謙《婦科心法要訣·不內外因經病》
咽喉,氣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門戶也。其證雖繁,多歸于火,蓋少陰君火,少陽相火,二脈并絡于咽喉。君火勢緩,則熱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急,則熱結而為癰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痹。所謂一陰者,肝與心胞也;所謂一陽者,膽與三焦也。四經皆有相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言喉則牙舌亦在其中矣。
——清·包三述《包氏喉證家寶·咽喉總論》
謂夫赤脈之至也喘而堅,白脈之至也喘而浮,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黃脈之至也大而虛,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脈,欲后之學人望而切之以相合也。厥后扁鵲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脈而知之謂之巧,深得《內經》之理也。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能合色脈可以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