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顯才
趙慶家有個寶箱,圓潤精致,上有一把長綠銹的銅鎖,一看就頗有價值。全村都知道他家有個寶箱,但誰都不知道里面裝著什么。
關于寶箱的傳言,一直伴隨著趙慶長大。有人說,里面是他爺爺和父親多年當村干部貪污的贓款。有人不同意,說他們經常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怎么會貪污?又有人反駁,說不貪污哪里有錢去打通關系獲獎?還有人說里面是一件文物,村里修路挖出來的,被他爺爺藏起來了……
在這些傳言的影響下,趙慶的好奇心也越來越濃。他曾多次打聽箱子的秘密,可父母的嘴也像上了鎖,不透露半點消息。父親只是說:“這是爺爺留下的傳家寶,到時候自然會傳給你。”
趙慶也曾嘗試自己開鎖,用鐵絲撬,用鋼針頂……甚至在舊物販子那看到兩把類似的銅鎖后,用攢了兩個月零花錢買來一把鑰匙開鎖,但還是無功而返,久而久之,他選擇了放棄。
后來,趙慶大學畢業考上了公務員。報到的前一天晚上,父子倆相對而飲。
“兒子,從今天開始箱子就交給你了。”酒過三巡,父親拿出箱子,取下鑰匙,鄭重地放在桌上,又拿了個空杯倒滿酒。
隱藏在心底多年的好奇心突然鉆出,驅使趙慶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
“啊?這……這就是您說的傳家寶?”盒子內一塊普通的紅褐色石頭讓趙慶傻了眼。
“臭小子,你懂什么?”父親面對著墻上的遺像,將酒倒在地上,開始講述石頭的來歷。
上世紀,趙慶的爺爺趙正退伍回鄉,幾年后,為人正直、踏實肯干的他就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還被推選為縣人大代表。眼界開闊的趙正為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決定集資修路。
那個年代,集資和修水泥路都是新鮮事,為爭取村民支持,趙正帶頭把積蓄全部捐出,并且在空閑時提著酒菜挨家挨戶做工作,向大家保證會帶著群眾保質保量地修路,每一筆開銷都會按時公開,接受監督。一年后,趙正終于湊齊一筆巨款。
開工前夕,鄉里的賈鄉長找到趙正,想讓他把路交給一個工程隊修,還暗示會給不少好處。趙正知道工程隊與賈鄉長關系不一般,也聽說這兩年工程隊修建的工程經常出問題,就以“向群眾承諾過”為由果斷拒絕了。
開工后不久的一個傍晚,開完會騎車回村的趙正轉彎時被人絆倒,五六個人將他按在地上,套上麻袋,領頭的人撿起一塊修路的石頭往他頭上砸了兩下,警告他不要不識好歹、惹火燒身,然后迅速扔下帶血的麻袋和石頭揚長而去。
第二天,村民們都知道了趙正被打的事,之后很多天都沒看到他出門。大家都說他得罪了領導,又被下了黑手,肯定怕了。
然而,半個月后的一個中午,趙正廣播通知大家下午繼續修路。第二天,賈鄉長落馬,工程隊隊長被抓的消息就傳開了。
原來,趙正知道是工程隊下的黑手,也深知這個工程隊的危害。為了挖掉這顆“毒瘤”,這段時間他每天后半夜出門,偷偷到鄉里新建的工程地調查。一個暴雨傾盆的夜晚,他在一個塌方點找到了建筑材料摻假的證據。
次日一大早,趙正背著一包建筑材料,拿著還帶有血跡的石頭和麻袋,通過縣人大代表聯絡站找到了縣領導。當天上午,縣里調查組就來到鄉里,在賈鄉長的辦公桌里搜出不少現金,工程隊也在緊急掩蓋塌方真相時被逮個正著。
“后來,我準備競選村干部,你爺爺就拿奶奶的嫁妝盒裝好石頭交給我,現在輪到你了。兒子,你說,這塊石頭,算不算傳家寶啊?”
“算,當然算。”趙慶紅著眼睛凝望著墻上爺爺的照片,嘴里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