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平
(莊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甘肅平涼 744699)
網絡食品指通過互聯網銷售的食品,包括網上超市、電商平臺、外賣平臺等。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是指保障網絡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制度的總和。進一步完善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就是要在法律體系上進一步優化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法律制度,在責任體系建設上明確各方的網絡食品安全責任治理路徑,在消費者保護領域理清消費者網絡食品安全保障機制,構建起系統完整的消費者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總框架。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食品市場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食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網絡食品經營者分散、監管難度大等原因,網絡食品市場存在較多風險和問題。為了保障網絡食品安全,各國和地區都開展了網絡食品安全治理工作。
在我國,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已初步建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和《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食品安全責任,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依法取得合法資質,并提供真實有效的供貨單位資質資料、食品認證文件和食品安全信息(包括檢驗報告)。此外,國家還設立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和管理食品安全,包括網絡食品安全[1]。
目前,我國的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包括法律法規、政策指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方面[2]。在法律法規方面,我國的網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和《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等[3]。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網絡食品在生產、流通、監管等方面的要求,并規定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在政策指導方面,我國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網絡食品安全進行指導[4]。這些政策包括《國務院關于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等。在政府監管方面,我國政府全面監管網絡食品安全,其中包括對網絡食品生產、流通等環節進行檢查,并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5]。此外,政府還設有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和管理食品安全,也包括網絡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行業自律方面也是網絡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自律主要是指網絡食品行業內部的監管,主要由網絡食品行業協會和企業自身負責實施。在社會監督方面,我國的網絡食品安全治理還形成了社會各界對網絡食品安全的監督機制,包括12315 投訴舉報平臺、消費者對網絡食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督,以及媒體對網絡食品行業的監督[6]。
總的來說,我國目前的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網絡食品監管效力不足、網絡食品安全治理中第三方平臺責任不清晰和行業自律水平不高等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網絡食品市場規模巨大,2019 年網絡食品銷售額達到4 537.2 億元,同比增長3.2%。然而,由于網絡食品經營者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省份甚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難以對其進行全面監督。此外,網絡食品經營者的數量眾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有限,很難對所有網絡食品經營者進行充分監管。2019 年,上海市檢察機關查處了一起網絡食品虛假宣傳案,該案涉及的網絡食品銷售額高達20 億元,涉案區域橫跨4 個省市,6座城市,從而導致監管困難,無法發揮監管合力。
此外,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身難以對食品質量進行有效控制,部分網絡食品質量不高,甚至存在偽劣食品。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21 年查處網絡食品質量問題共計13.3 萬起,同比增長22.8%。2021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網絡食品市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發現超過20%的網絡食品存在質量問題。2020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對網絡食品市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超過70%的網絡食品信息存在瑕疵。這些都導致了目前網絡食品監管效力不足。
網絡食品零售企業在進行網絡食品零售過程中,都需要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進行食品售賣。然而,當前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并沒有針對網絡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第三方平臺責任進行明確劃分[7]。
在現實中,許多不同的觀點認為,對于網絡食品的安全治理,第三方網絡平臺應明確責任,即認為第三方網絡平臺應該對網絡食品的安全進行實質性的監督審查。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網絡安全網絡銷售平臺是一個市場平臺,它的核心任務是確保市場交易的正常進行,而對于網絡食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并不具有明確的監督審核義務[8]。
目前,網絡食品安全治理中還存在第三方監督管理動力不足的難題,且由于數據對接和數據共享的不足,導致網絡食品安全監督中第三方平臺的數據共享能力受到限制。假如要求第三方網絡平臺對網絡食品安全實施形式審查,這雖然可以促進第三方網絡平臺履行審查義務,但是這種形式審查往往浮于表面,無法為網絡食品的安全性構建可靠的監督管理和質量保障。為此,尋找有效的路徑,實現網絡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第三方平臺責任強化,將成為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的重要完善方向。
消費者在網絡食品安全維權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發展困境。①在網絡食品維權中,消費者可能不清楚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及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這可能導致消費者無法有效維權。②維權難度大,對于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安全維權過程可能非常復雜。消費者需要搜集證據,準備維權材料,并且需要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些都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很大的困難。且盡管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十分努力,但有時維權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足而無法有效維權。③信息不對稱問題困境,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由于自己缺乏相關的信息,而對方卻擁有充足的信息,這種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會使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這就會導致消費者在維權過程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費者可能需要聯系很多機構,準備大量的材料,甚至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費用。這些成本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很大的負擔。
①可以建立網絡食品專項監管制度,加強對網絡食品的監管力度。同時,要完善現有的網絡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要完善食品安全認證制度,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提供真實有效的食品認證文件,印制在網絡食品包裝上,以保障網絡食品質量安全。此外,還需要通過不定期強化抽檢監督檢測,對質量不合格的網絡食品進行嚴厲處罰,以保障網絡食品質量安全。對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資質審核和登記,規范網絡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建立網絡食品監管信息平臺,實現網絡食品監管信息公開和交互;完善網絡食品監管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②要建立網絡食品信息發布規范機制。可以通過建立規范網絡食品信息發布平臺,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在發布食品信息時提供真實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以便消費者充分了解食品的真實情況。③加強網絡食品跨境流通管理。可以通過建立網絡食品跨境流通認證制度,要求網絡食品跨境流通企業提供真實有效的食品認證文件,保障網絡食品跨境貿易質量安全。
①要進一步理清各方在網絡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的相關責任劃分。要出臺明確的制度和法律文件,對政府、社會、第三方交易平臺、網絡食品生產機構、售賣機構和其他機構的食品安全責任進行具體的劃分。②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在網絡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應當發揮的主導作用,實施有效的政府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推動政府借助信息化技術構建起食品個性化身份認證體系,打造網絡食品身份認證監管平臺,實現行政部門、監督部門、檢查部門在網絡食品安全監督審查和抽查中的信息共享,打通信息阻礙,實現數據的統一。落實政府對網絡食品安全治理的具體責任。③要全面強化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監管責任。要對第三方交易平臺具體的安全管理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可以借鑒國外的有效經驗,要求第三方網絡平臺實施初次網絡食品安全信息審查,要求第三方平臺對網絡食品生產者、銷售方提供具體的保證金、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等實質性信息資質進行信息比對,通過官方企業名錄查詢匹配,確保網絡食品生產者和銷售者具有安全可靠的資質。在此基礎之上,第三方網絡平臺需要不定期的對售賣網絡食品的店鋪進行產品抽查,確保入駐企業和店鋪銷售的網絡食品安全可靠。
構建完善的消費者網絡食品安全維權機制是提高網絡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采取以下措施來構建完善的消費者網絡食品安全維權機制。①要對現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進行調整補充,進一步對當前網絡食品等新的發展業態進行法律規定,明確法律在網絡食品安全監督維權方面的制度約束,通過建立統一的網絡食品安全信息平臺,進行網絡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方便消費者了解網絡食品的安全信息。②構建起完善的網絡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通過二維碼、條形碼和互聯網融合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打通線上線下追溯信息共享通道,實現對網絡食品的生產、流通、監管一體化跟蹤,確保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追蹤和保障。③設置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激勵懲罰機制,通過網絡食品生產標準,技術標準的具體法律規定來確保網絡食品在生產端的安全,同時在流通端建立市場流通準入機制,實施社會網絡食品監督,黑名單白名單制度,構建起明確的社會監督投訴渠道。
綜上所述,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機制的完善需要協同發力,需要全面推動,要重點在強化網絡食品安全監督機制建設,理清網絡食品安全治理各方責任,構建完善的消費者網絡食品安全等方面發力,實現網絡食品安全治理的高效化,為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