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凱悅 傅衛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1]。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內核的“統一體”,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的具體寫照。各地的紅色資源是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具體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將各地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精神,充分發揮地方紅色資源的獨特功能作用,推動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創新開展的重要途徑。
當前,全國各地正在熱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高校作為黨史學習和教育研究的重要陣地,在如何利用當地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上有著獨特優勢,但同時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現實困境。
首先是自然原因的侵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使得作為紅色革命遺跡的紅色資源普遍遺留在各地的邊遠農村或山區之中。因為位置地處偏遠、經濟發展較慢,部分當地政府很難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本地所有的紅色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在漫長的時間中,因為缺少有效的保護,很多具有重要教育價值意義的紅色遺跡遺址年久失修,處于風雨侵蝕之中。其次是在開發中破壞。紅色資源是百年黨史的見證者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載體。盡管國家一再明確指出要大力支持紅色資源開發,推動紅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但是,在實際中如何具體有效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文物保護能力和開發利用理念等方面的局限性,有些地方出現了“開發性破壞”的現象。例如:有的單位單方面追求經濟效益,擅自改建甚至拆除原有紅色遺跡,代之以鋼筋混凝土修建的現代仿造建筑等。
首先是在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黨委宣傳部、組織部、學工部和教務處、校團委之間因為互相之間的工作職能和業務重點不同,所以很難形成各部門之間長期穩定的協同工作機制。其次,是學校層面缺少一體化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體系。學校盡管制定了全校性的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方案,但是在如何具體有效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缺少整體頂層設計,這就導致出現大量重復性和低效性等問題。長期下來,不但浪費了寶貴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容易造成參與人員對利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反感和抵觸。最后,因為缺少科學的、合理的制度設計和機制安排,慣用行政力量迫使師生參與到紅色資源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合過程中去,而不注重內生動力激發的制度制定和機制形成,導致師生出現“頭腦走神”和“思維倦怠”。
首先,是對于紅色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和意義的認知錯位。在具體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沒有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利用好紅色資源開展學習教育的精神實質,仍將紅色資源看作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載體和工具,局限于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某個環節或活動的形式組織上,而沒有兩者應該深度融合、高效互動、互相提升的思維意識。其次,是對于大學生的思維把握不準。有的學校和教師沒有具體深入地去研究把握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思維和心理特征,依舊沿用傳統的課堂理論教育、單一的知識文化灌輸,而不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非傳統、多主流、異權威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發展出發,導致教育過程和學生需求的失衡。最后,是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實需要的失衡。由于高校之間專業設置的現實原因,導致某些高校缺乏對紅色資源改造利用的專業能力水平,從而無法真正有效地實現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2]。高校要推動紅色資源于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融合,實現兩者間的良性互動,真正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這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根本遵循,在將各地的地方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首先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實事求是地學黨史。
歷史虛無主義主張用新史料、新觀點對近現代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某些重大問題和歷史人物的事實真相和功過是非進行所謂的重新評價,其本質是要通過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來達到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校在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時,首先要堅持“黨史姓黨”的原則,在運用紅色資源參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時,要堅持以黨關于中共黨史的相關精神為指導,正確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其次,要堅持唯物史觀的方法,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認識方法,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全面、辯證、發展地看待和利用紅色資源,在實踐中用好紅色資源。最后,要堅持人民立場的指向,重點利用能夠使師生深切感受到百年黨史中黨的艱辛歷程、巨大變化和輝煌成就的紅色資源。
首先是地方要保護好、開發好各地廣泛存在的紅色資源,為高校利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可靠、便捷的實踐場地和教育資源。在保護和開發時,第一要因地制宜,從紅色資源的存在現實出發,圍繞地理空間、人文景觀和社會現實等因素來進行保護和開發;第二要還原歷史,也就是要遵從歷史真相,堅決反對在保護和開發中對歷史現實的過分拔高和惡意貶低。
其次是高校要積極主動參與到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去。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用到歷史學、政治學、博物館學等多學科的專業能力,而部分地方可能并不具有高標準和高水平保護開發紅色資源的能力,而高校作為專業教學研究機構,在專業能力上有著顯著的優勢。在保護和開發紅色資源時,高校應該積極主動參與,推動紅色資源的高水準保護和高標準開發。
最后,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校地雙方就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的制度保障。在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時,應該建立健全地方和高校雙方的協調配合責任機制,為高校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可以規定高校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提供智力支持,而地方對高校利用紅色資源時提供場地支持;高校定期選派專業人員參與到紅色資源保護人員的培訓中,而地方針對高校師生在參觀學習時提供支持和優惠等。
要破解紅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難題,首要的是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充分認識到紅色資源的重要教育價值和作用,把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體實踐觀念,創新教學理念。在創新教學理念時,應該具體遵循政治性、學理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等基本原則。
其次,要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第一要提煉出貼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有真理性、先進性和真實性的教育資源內容,讓紅色資源所蘊涵的愛國主義情感、革命優良傳統和作風、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具體運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要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可以采用討論式教學、情境性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擺脫單純使用某一方法帶來的說教和枯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實效性;第三要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紅色文化特色課程的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外,還要專門組織開設紅色文化特色課程,對紅色資源進行專題性教學和展示,彌補思想政治理論課受課程設置影響而可能存在的某些缺點,更好推進紅色資源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