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姝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3)
企業是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營利組織,也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可以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同時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就需要打破之前傳統保守的職能管理界限,把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和長遠發展目標進行融合,形成可以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管理目標。因此,企業需要對資金籌集、預算使用等進行全面規劃,制定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計劃,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效率,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
1.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全面預算是單位抽象工作目標的具體化,以企業戰略為基礎,把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分解,進行精細化管理,并把精細化后的目標分配到企業各部門和經營環節中,安排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推動企業高效、低耗地實現發展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戰略執行的利器,不僅可以作為協調各部門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為各部門業績考核的標準。
2.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全面預算管理作為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本質在于通過進行全面預算管理,使企業在分配消耗內部資源的時候資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最終實現企業經營與管理價值的最大化。通過全面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修正,企業可以在有限資源的限制下,進行最優的安排分配,提高企業資源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和低效使用。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不斷磨合修訂,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分配到各責任單位,將經濟效益目標分解落到實處,為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提供有力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可以結合考核和獎懲制度,在預算執行的監督考核過程中,重點關注關鍵預算指標營業收入以及費用成本的變化趨勢和實現形式,使企業預算執行主體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節約成本造成的影響作出有效的反應,約束并激勵相關責任主體在提高收入的同時降低相關成本費用。
3.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視作一個全面的整體,打破了傳統的職能管理界限,讓企業管理者、職能部門和各業務單位子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趨于一致,從而使企業的戰略目標與管理者的經營管理行為趨同。這種管理思想無疑需要企業管理有一條從上到下的主線,貫穿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和各業務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生產效率。特別是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業務范圍廣、人員數量多、分支機構復雜,更需要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以及高質量的管理方式,才能使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下去。
4.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監控與考核,降低經營風險。預算管理作為過程中的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通過預算執行情況,管理層可以在監控流程中控制和把握業務執行情況,規范業務流程,預先發現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為經營者提供有效的監控手段,便于經營者提前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使風險得以規避。
1.預算編制和執行缺乏全面性、科學性、合理性。首先,很多企業推行預算管理制度時并沒有全面參與,多由財務以及相關部門獨自完成財務預算的編制和調整工作,管理層和員工對全面預算管理缺乏完整性認知,財務預算管理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全面性,相關部門配合度較差,無法發揮財務預算的監督控制作用。預算編制應經過反復修訂編制后形成最終的預算目標,并由企業決策層審批通過之后,形成企業正式預算,逐級下達各部門并嚴格監督執行和考核。其次,預算編制過程中設計的財務指標往往相對單一,對非財務指標重視不足,根據當前的財務結果生搬硬套地推算財務指標,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機械套用理論公式,極大地影響了企業決策管理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最后,設置的預算評價指標缺乏合理性,脫離客觀實際和不斷變化的外部因素,使預算和實際生產經營“兩層皮”,形同虛設,影響企業正常運轉。
2.預算管理只做靜態管理,不重視動態管理。靜態預算指標具有盲目性、滯后性和變通性,實行預算的動態管理不僅能夠根據客觀實際情況變化及時修正調整預算目標,而且能與日常管理相銜接,使管理人員始終從動態變化的角度把握企業近期的預算目標和長期的戰略規劃。但要避免預算過繁過細,而且應考慮影響預算執行的內部因素,同時重視外部環境因素的客觀變化。
3.預算管理考核監督機制不健全,管理目標不清晰。很多企業花大力氣制定了復雜的預算指標,卻沒有嚴格按照預算要求執行和考核,使編制的預算形同虛設,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企業管理者在執行能力與管理水平上存在差異,會使企業預算管理的進度受到嚴重影響。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必須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跟蹤控制的管理模式,若沒有相應的考核機制來確保其落實到位,預算工作將無法執行下去,財務預算管理將變得毫無意義。所以,為了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各項指標的圓滿完成,一定要制定明確可行的監督及考核辦法,使管理者和員工的獎懲措施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相統一,調動起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嚴格考核措施并不僅僅是為了比較預算指標和預算執行情況,也是為了對全體員工的工作作出客觀的評判,使員工更加積極地為了企業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而努力。
1.建立健全信息化平臺,保證基礎數據的全面、準確、及時。以績效大數據平臺為抓手,以強化績效管理為核心,持續推動公司生產經營要素的全過程管理和以項目為基礎單元的全覆蓋管理。協調組織各生產單位、相關經營及財務部門做好合同梳理和高管大數據基礎數據填報,并定時更新相關數據。做好平臺跟蹤使用及后續功能的優化,實現部門互動、上下聯動,確保數據準確、及時,切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2.遵循“全面參與、全面管理、過程控制”的基本原則,深化全面預算管理。組織協調公司相關預算管理部門匯總并審核各單位和上報部門的預算,形成預算初稿。財資部聯合人力部、市場部等相關職能部門對公司年度預算編制有關內容進行審核確定,完成年度預算匯總編制初步工作,形成年度預算初稿,待公司管理層研究審批后發布執行。
3.做好預算執行分析和動態管控。年末以預算控制指標為依據,公司統一組織考核。完成成本分析工作,建立預算執行動態管控機制,從嚴控制成本支出。做好重要設備、軟件的引進決策,并對重要設備、軟件的引進進行不定期評估。預算管理動態化,突出重點,管大頭、管變數。抓好落實,抓好預算管理、財務分析等工作,加強協同管理,提升績效管理精細化水平。規范支出管理,從嚴管控成本,樹立長期艱苦奮斗、過“緊日子”的意識。避免生搬硬套,對預算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修訂,如果實際情況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及時調整或重新制定相應預算,保證預期目標的實現。
4.相關管理部門建立健全預算監督考核機制,確保預算執行落到實處。建立完善信息反饋制度,及時跟蹤監控企業預算執行情況,定期組織召開預算執行分析會,研究通報成本費用支出情況,發現并分析預算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商討制定對應的控制措施。通過精益化績效管理,及時洞悉問題,改進管理,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靶向管理。建立科學、公正的預算考核機制,每年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對照考評,各部門之間互評打分,秉持公正、客觀、科學的原則,使全面預算管理的激勵和約束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作為企業財務管控過程中的重要執行手段,對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要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必須不斷完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和相關預算管理組織機構,確保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這一科學管理方式的作用能夠真正發揮出來。要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讓全面預算系統真正成為企業的戰略工具,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