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滿意
★在作家沈從文的作品《邊城》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情質樸、風光秀美的邊遠小城,還可以看到純樸的祖孫二人。在這個邊城世界中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骯臟黑暗,是一幅極具詩情畫意的湘西風情畫,是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的抒情鄉土小說。本文就來解讀這個“美麗的世界”,希望對大家理解文章有所幫助。
一、《邊城》的美學理想
《邊城》完美地兼顧了“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整篇小說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純樸自然、風景如畫、人情質樸的美麗湘西世界。以牧歌式的情調完美地描繪出一幅樸實真實的田園邊城世界。在這里,住著淳樸自然、真摯善良的人們,他們沒有被外面的黑暗腐敗所影響,依然保持著最為真實的模樣。這里的人堪稱完美,和我們向往的那種純真非常契合——女人善良美麗、落落大方、溫柔且果敢;男人熱情、豪爽、有擔當,有責任感,盡顯紳士風度。而他們共有的特質才是最重要的——幾乎每個人都誠實勇敢、樂善好施、輕利重義、自信守約,“凡事只求個心安理得”。一群純樸善良的人生活在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城”,所以,這就是一個安靜、和平、純真的“世外桃源”。不僅是一首抒情詩,更是一幅風俗畫。
整篇小說以老船工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們生活在一個干凈無污染的環境中,在這種貌似封閉的生活環境中,似乎把一切污染都拒之門外。在文中,翠翠的愛情是單純的,朦朧的愛情開始萌動著,她也意識到自己的感情有一種新的需求,但是迫于害羞沒有說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翠翠對愛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這一切都發展得自然而然。當兩兄弟都喜歡翠翠時,就用湘西特有的風俗來公平競爭,結果哥哥失敗后坐船押送貨物出走卻出了意外,弟弟因為心懷愧疚離家,最后外公也因擔心翠翠而去世,只剩翠翠一個人在那里渡船。這種安靜純樸的生活和外面動蕩不安的社會形成鮮明對比,整篇小說也體現出“風情美、人性美、山水美”。
二、“三種美”勾勒“美麗世界”
首先,我們看看景物描寫。文章開篇便寫“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這渡船一次連人帶馬,約可以載二十位搭客過河,人數多時則反復來去”,將這個地方做了簡單介紹,也就是第一美——“山水美”。作者通過景物描寫,表達自己的向往之情。這里有清澈的溪水,數以萬計的魚兒在溪水中棲息,溪水傍著彎彎的小山真是美極了,真是應了那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生活著一群質樸的農民,這里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干凈,和外面紛亂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文中的人物描寫。女主角翠翠是主人公,原因之一就是翠翠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原文寫道:“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通過對翠翠生動傳神的描寫襯托出當地人的純樸。因為當地人的心靈是干凈的,是不被污染的,所以翠翠的腦海中也沒有那些殘忍骯臟的事情;這里基本沒有鉤心斗角、爾虞我詐,所以翠翠是不會因為瑣事發愁的;這里的人們都和睦相處,不會因為瑣事而紅臉,所以翠翠是開心的,是不會動氣的。作者正是通過對翠翠這個人物的描寫,展現出當地的人性美。
作者還通過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描寫,描繪出一個美麗而溫暖的“邊城”世界。這里的人活得真實,為人善良,心靈純潔,可謂“美”極了。這樣的描寫也暗指邊城世界之外的那個世界的骯臟黑暗,因為作者生活的那個世界充滿欺騙、貪欲、奸詐、狡猾,邊城就是作者對于美好生活的一個向往。外面的世界是黑暗寒冷的,邊城的世界是溫暖明朗的,這里沒有階級斗爭,沒有矛盾,沒有貧富貴賤,有的只是和睦、和諧、溫暖、干凈。在這個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原始的、內在的、本質的“愛”。
接下來,我們再看這里的風情美。“中秋節,青年男女用對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傾吐愛意;端午節,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角樓觀賞龍舟競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鴨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龍、耍獅子、放煙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樣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作者通過對節日的互動描寫體現這里的人們質樸又善良的本性。在劃船比賽中,他們并不會計較誰輸誰贏,更不會因為輸贏而爭個你死我活,不會因為自己的輸贏去陷害任何人,任何劍拔弩張在這里都顯得格格不入。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正是因為人美、景美、風俗風氣美才造就了這樣一個美麗又有溫度的世界。作者通過外貌描寫、景物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多種寫作手法相結合,描述了一個自己心之向往的世界。全文并沒有多么華麗的語言,而是通過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描述凸顯出“愛”。正因為人人心中都有“愛”才使這里的人們不畏權貴、純樸善良,共同創造出一個溫暖光明的生存環境。《邊城》就是通過描寫青年男女之間單純美好的情感、祖孫之間的親情以及鄰里之間相互幫助的善良、淳樸、和睦來凸顯人性之美,雖然文章結尾翠翠和兩兄弟都沒有在一起,是以悲劇結束的,但正是通過這樣的寫法,也淡化了現實生活中的黑暗與痛苦,謳歌了一種古樸的愛和美。在文章中,翠翠與自己心愛的人從初次見面到相互深愛著對方,最后海誓山盟,沒有離經叛道的舉動,更沒有那些骯臟的金錢和權勢的交易,是最為淳樸、最為自然的愛情。這種情感干凈得如同一張白紙一般,清新而健康。作者也是通過描寫兩個年輕人對待愛的方式,歌頌了這里人們的高尚行為和干凈的靈魂。邊城的世界就是作者心之向往的一個世界,是現實生活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