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王超詣 張瑩
摘 要:2020年11月,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東盟共15個成員國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2022年1月,RCEP協定正式生效,促進了我國數字貿易的發展及跨境物流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本文根據我國跨境物流和數字貿易協同發展的現狀,針對RCEP環境下我國跨境電商的機遇與挑戰指出現存問題,并提出了建設陸海新通道、完善數字化物流平臺、提升監管水平等措施,為我國在RCEP背景下如何促進數字貿易和跨境物流協同發展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RCEP;跨境物流;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海外倉儲
本文索引:張妍,王超詣,張瑩.<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6):-020.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3(b)--03
1 中國跨境物流與數字貿易協同發展現狀
1.1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跨境物流和數字貿易的協同發展
2022年1月1日,RCEP條約正式生效,中國將把握好RCEP帶來的機遇,加大市場開放,維持供應鏈穩定暢通,確保市場供應,不斷引導改善市場環境。同年1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定外貿的意見,意見指出中國將會大力發展具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加大出口力度,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鼓勵企業與航空運輸企業簽訂長期合同,進一步穩定外貿,從而促進跨境物流與數字貿易的協同發展。
1.2 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為跨境物流數字化轉型提供動力
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交易信息不能實時交互,無法保證數據安全等問題逐漸顯現,給跨境物流帶來很大挑戰,迫使跨境物流進行數字化升級。為解決這些問題,跨境物流行業可以與區塊鏈相結合,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多節點的數據庫,每個區塊都可以包含許多詳細的信息,如買方、賣方、合約、價格等,雙方或多方經過全網的驗證,就能夠把有效的數據上傳到整個網絡,并且可以保證信息絕對安全。同時,由于去除了人工信息,紙質信息的流程,跨境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跨境物流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1.3 海外倉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內跨境電商等數字貿易的發展,中國跨境物流市場對海外倉的重視程度和需求逐漸提高,目前,海外倉的數量已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中,鼓勵具備跨境金融服務能力的金融機構為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建設并發展高質量的海外倉,同時要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進一步發揮海外倉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推動作用。
1.4 跨境物流賦能提升數字貿易水平
我國2015年的數字貿易差額由逆差轉為順差后,跨境物流企業開始對離岸物流等服務進行外包,不僅增加了貨物進出口數量,也加快了數字支付等數字貿易的發展速度[1]。從圖1可以看出,雖然2015—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屬于起步階段,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較低,但是近三年中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持續攀升,發展勢頭非常強勁。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約19837億元,比2020年增長15%,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4.9%。2021年下半年,中國海關正式在全國推廣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并不斷根據具體港口的特點調整配套數字貿易和跨境物流政策。與此同時,“上合示范區—明斯克”等跨境電商對外運輸的專門線路的常態化運行,推動了傳統物流的轉型升級,使跨境物流真正與數字貿易相結合,為推動數字貿易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2 RCEP對數字貿易和跨境物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1 借力RCEP完善數字貿易政策
RCEP協議填補了WTO(世界貿易組織)關于數字貿易有效規則的空缺,推動中國數字貿易領域政策的制定,促進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的交流合作。一是為各成員國發展數字貿易保駕護航。在RCEP協議中規定,各成員國除公共政策目標以外,不得阻止其他國家跨境電商的跨境商業行為,也不能限制市場準入條件,同時限定了公共政策目標,要求成員國不能歧視或變相貿易限制。二是尊重各國監管框架。RCEP協議中要求各成員國之間必須尊重并認可其他國家的監管制度,不可以通過干涉別國內政達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現在各個國家處于初步建設相關監管制度體系的階段,RCEP允許這些國家使用靈活方式過渡這段時期,這一做法充分體現了RCEP的包容性和平等性。
2.2 RCEP助力中國跨境電商物流提升效率,控制成本
RCEP的《貨物放行》中明確表明RCEP各成員國之間可以采取簡化的海關程序和放寬的報稅政策,再與降低的RCEP優惠關稅門檻相互配合,使跨境電商物流運輸效率更高,運輸成本更低,帶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大幅增加。RCEP采用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運用等高效的海關程序來簡化跨境電商的海關通關手續。該條協議加速了貨物放行的速度,提高了海關程序的電子化管理能力。
2.3 RCEP對跨境數據的保護措施不足,存在數字貿易數據泄露的風險
RCEP在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TP)的基礎上,對數字貿易領域的內容進行了刪減變更、條件限定及效度削減,導致RCEP對數字貿易帶來了一些風險。一是隨著數字貿易發展進程加快,許多涉及國防、個人信息等敏感方面的關鍵數據也頻繁在線上流通,但是RCEP在信息保護方面存在政策漏洞,導致政府很難在跨境數據流動過程中有效控制敏感數據的外泄。二是不同成員國的數字貿易發展水平不同,對于數據保護的態度、措施也大不相同,阻礙了數字貿易的健康發展。
3 跨境物流與數字貿易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難”
跨境物流程序繁瑣及各個國家不同的數字貿易制度是導致退貨難的主要原因。2021年,為便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退貨,海關總署70號公告決定全面推廣“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RCEP也鼓勵各國針對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難現象制定政策。但是,跨境電商的包裹仍受到運費、數字貿易制度差異、海關等影響,導致無法正常退換貨[2]。
3.2 在數字貿易的帶動下,物流數字化水平有待提升
RCEP電子商務規則旨在整合區域市場方向,促進數據流通和產業合作,通過數字貿易的發展帶動物流行業體系的數字化。2021年7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意在探索建立跨境物流發展新模式,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化發展,帶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使“數字化發展”成為新趨勢。疫情期間線上貿易的增加不僅是對我國數字貿易的考驗,還是對跨境物流的考驗,我國應以網絡貨運平臺為核心,匯集外部需求,實現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
3.3 物流和貿易精通的復合型人才缺乏
根據RCEP電子商務和電信規則以及現階段物流數字化的需要,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產業中,跨境從業人員應具備電子商務、大數據、跨境物流等方面的知識,有豐富的數字貿易知識儲備和網絡技術能力。
我國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開設相關專業等方式積極支持RCEP背景下數字貿易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但是相關課程設置還不夠合理。在培養人才的教師中,常出現無理論知識、無實踐經驗和無實訓操作三大問題,導致教學與實踐脫節,難以培養數字貿易和跨境物流協同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3.4 中國跨境電商監管體系滯后
現階段我國跨境電商監管體系存在許多不足。RCEP希望各國完善監管框架,設立具有有效性、協調性及可操作性的監管框架。跨境貿易與傳統貨物貿易不同,發展過程中牽扯到很多步驟,包括:物流運輸、海關清關、線上支付、商品跨國退換貨等,需要各個部門相互合作。我國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職能尚未規劃清楚、職責履行不充分的問題。另外,我國還沒有建立線上各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平臺,導致各部門信息互通存在障礙。
3.5 跨境物流監控有待加強
跨境物流是跨境電商的核心環節,是影響跨境電商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RCEP鼓勵信息透明化,而目前跨境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尚未實現實時監控,貨物的實時狀態無法獲知。關于商品品名和數量等信息,承運人也根據從國外發貨人處獲得的信息編制艙單,導致信息不完整,這是目前跨境電商運輸存在的普遍問題,尤其當前處于疫情特殊時期,物流時效難以保障,丟、退貨現象頻發[3]。
4 RCEP背景下助力數字貿易和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對策
4.1 加強物流通道和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可以通過和周邊國家建立專門的公路運輸通道、增加鐵路運輸的班次和運量等方法改善現有的陸運。航空運輸方面,我國的跨境電商可以與航空運輸公司簽訂長期條約,航空運輸公司可以增設專屬航線,縮短貨運時間,提升運量。最后,我國也可以利用上海、廣州等港口城市大力發展海上運輸,充分利用好海上運輸航線,夯實跨境物流的交通支撐[4]。同時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可以與RCEP其他國家跨境電商相互合作,大力發揮5G網絡優勢,RCEP保障電信運營商以較低的成本進入他國市場,中方可以幫助一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建設5G網絡,從而實現網絡互通。
4.2 完善我國數字貿易監管機制,提升監管能力水平
RCEP充分尊重各國的監管框架,建立“公平貿易”市場,我國應該建設系統化的監管機制,通過運用大數據等網絡手段,大力發展數字化監管體系,同時更應該注重網絡安全建設,確保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加強網絡設施、基礎資源、應用環境等安全監測,安排好跨境物流途中各個部門的職責,使其各司其職、相互監督。
4.3 通過搭建數字化物流平臺等方式實現物流數字化轉型
數字貿易與跨境物流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為了響應RCEP條款中強調的電子商務透明度,可以通過對大數據和云計算手段的運用,將數字化融入傳統物流中,建立全新的網絡數字化跨境物流平臺,讓國家與政府發布的信息和物流信息等有可查之處,實時更新信息,讓用戶了解最新資訊、享受數字貿易和數字化物流帶來的便捷。
另外,可以建立智能化的海外倉,運用智能的倉儲功能布局海外倉,提高物流的時效性、便利性和準確性的同時也可以促進數字貿易的發展,滿足更多受眾。最后,通過數字化物流可以實時查詢到貨物的位置以及海關的進度,可以監督督促海關的工作,有利于促進貨物流通速度。
4.4 政府、高校、企業加強對物流和貿易精通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政校企三方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促進我國跨境物流行業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從而帶動我國數字貿易的發展。首先,在RCEP背景下,政府可以增加對人才培養方案的撥款力度,發布專門的優惠政策。其次,高校應注重對教師實踐性的培養,經常開展線下教學活動,與跨境電商相關大企業舉辦交流學習活動等。在專業課中加入更多實踐性的課程設計,利用網絡平臺,通過線上高校進行教學互動,培養具有實踐性的綜合型人才。最后,企業可以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跨境電商企業通過網絡平臺開展交流活動,實現人才的數字化培養,完善培訓體系,豐富人才的應用性技能[5]。
參考文獻
劉鵬.數字貿易發展現狀及展望探討[J].商展經濟,2022(9):15-17.
劉慧.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26):25-27.
匡增杰,于倜.區塊鏈技術視角下我國跨境電商海關監管創新研究[J].國際貿易,2021(11):51-59.
駱柳毅.新形勢下廣西跨境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的研究[J].市場論壇,2022(1):27-31.
宋靜怡,貝淑華.RCEP新態勢下我國跨境物流數字化發展探究[J].中國水運,2021(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