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情況為研究對象,結合國際貿易的有關理論,利用GL指數、Brulhart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和GHM指數綜合分析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情況。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狀況,并從需求與供給兩方面分析得出影響中國大米產業內貿易水平的因素:需求偏好差異、市場差異、技術差異和國際形勢,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米;產業內貿易;GL指數;Brulhart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GHM指數
本文索引:張芷軒.<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6):-063.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3(b)--04
大米作為中國絕大部分人口的主食,其產量、進出口狀況、產業內貿易狀況對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我國是亞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其中谷物貿易占比最多,在谷物貿易中我國擁有比較優勢的是玉米和大米,因此大米貿易在農產品貿易中被認為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貿易。如今,大部分對農業的產業內貿易的研究是從宏觀上研究整個農產品領域,對農產品的核心產業——大米的產業內貿易狀況的研究不足,填補這項空白的理論意義重大。
本文的實踐意義在于通過分析中國大米產業內貿易情況及影響因素,為提高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水平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參考,從而推動我國第一產業的發展。
1 文獻綜述
從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狀況來看,吳學君、龔夢(2011)[2]運用GL指數和GHM分解法對1997—2008年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加以測度,結果表明:影響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主要因素有貿易伙伴的貿易開放度、人均收入差距、農產品貿易不平衡、外商直接投資;張娜(2012)[3]則利用GL指數等工具對2000—2010年中國農產品整體產業內貿易進行分析,其結論為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與產業間貿易并存,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增量主要來源于產業間貿易。
大米進出口貿易方面,金寶翔等(2012)[4]以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的產業內貿易狀況為研究對象,利用GL指數等工具得出了目前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的大米貿易仍以產業間貿易為主,且主要是垂直型產業內貿易的結論;李莎(2014)[5]利用互補性指數等工具對泰中兩國大米出口貿易的比較優勢進行定量測度,結論是泰中兩國大米出口在第三方市場上結構合理,可以根據大米特點制定在不同國家銷售的策略,利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互利共贏;徐春春等(2021)[6]運用定量分析法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水稻生產、市場與進出口貿易的狀況得到以下結論:中國水稻供求實現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有余的升級,優質稻占比持續提高,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但長期來看,中國水稻生產、市場、貿易等方面存在問題,需加快培育優質高產水稻,推廣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
綜上所述,國內之前的研究集中于分析整個農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較少集中于對一個產業或農產品的研究;從對大米的研究來看,只有涉及世界的大米出口貿易與多個國家出口貿易的研究,或只是對大米貿易的發展作回顧總結。總之,針對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的研究比較落后,還需要學者更多地關注。
2 衡量指標
2.1 GL指數
GL指數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靜態產業內貿易程度的指標,公式為:
式(1)中,是第i種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滿足0≤≤1,越接近1表明該農產品在其國際貿易結構中產業內貿易占比越大,越接近于0則表明產業間貿易占比越大;與分別代表第i種產品的出口額與進口額。
2.2 Brulhart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
Brulhart提出了從動態角度反映一定時間的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指數,表達式為:
式(2)中,是第i種農產品一定時間內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和表示兩個時期間第i種農產品進口與出口的貿易額的變動量,滿足0≤≤1,越趨近1表示該農產品貿易中的變動量大多是因為產業內貿易所致,越趨近0表示變動量是因為產業間貿易導致。
2.3 類型測度—GHM
產業內貿易可以劃分為水平型和垂直型兩種。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是同種產品擁有不同特征或功能導致的;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是同種產品具有不同的品質導致的。測度具體分類通常使用GHM指數,表達式為:
式(3)中, 表示該國第i種農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的產業內貿易結構指數; 和分別表示該國第i種農產品的單位進口價值和單位出口價值。一般來說, 若0.75≤≤1.25, 則該農產品屬于水平型產業內貿易;反之,則屬于垂直型產業內貿易。
3 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狀況
3.1 GL指數分析
由表1數據可知:從動態變化趨勢上看,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越來越重要。總體來說,由于2018年中國大米出口激增、進口減少的雙向作用,中國大米從2016年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到2018年轉變為產業內貿易為主導。
3.2 BI指數分析
由表1數據可得,中國大米的GL指數較高,但BI指數沒有走高,出現“高GL指數低產業內貿易水平”情況的原因可能是中國大米始終保持順差,這種存在較大不平衡性的貿易單純采用GL指數并不能反映產業內貿易的真實情況,BI指數走低甚至為0的現象也反映出中國大米的低產業內貿易水平。
3.3 GHM指數分析
由表1數據可知,從產業內貿易類型來看,由于中國在五年間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大米在這五年間由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向水平型轉變,其速度由2016—2017年的高速逐漸放緩,在2020年由于大米產業的發展,大米品質的提高使其貿易升級為更高級的垂直型產業內貿易。
3.4 小結
從產業內貿易程度來看,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狀況以產業間貿易為主,產業內貿易程度處于較低階段。從產業內貿易類型來看,2016—2019年中國大米貿易完成從垂直型轉向水平型產業內貿易后又在2020年升級為更高級的垂直型產業內貿易。
當前,雖然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類型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產業內貿易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積極發展大米產業內貿易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意義重大:可以降低中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 減輕中國大米在進行對外貿易時產生的貿易摩擦, 推動中國大米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提升中國大米產業內貿易水平勢在必行。
4 中國大米產業內貿易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4.1 需求偏好差異
由需求偏好理論可知:產品的出口結構、流向決定于本國的需求偏好,一國的需求偏好又決定于該國的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兩國人均收入相近,需求偏好相似,兩國間貿易范圍就廣;反之,則會存在障礙。因此,產品差異、人均國民收入差異及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會影響一國的產業內貿易狀況。
4.1.1 產品差異
產品差異因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偏好的特點而被認為是影響產業內貿易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個產業內產品的異質性與產業內貿易程度成正比。眾所周知,大米作為老百姓生活的日常必需品是有許多品種差異的。中國生產的大米分為秈米、粳米、糯米諸多品種,中國在2016—2020年產業內貿易類型從垂直型轉向水平型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國有豐富的大米品種 [7]。
4.1.2 人均國民收入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
各國傾向生產并出口代表性的需求產品,以滿足其他國家有同樣需求者的需求,而需求結構主要取決于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它對產業內貿易狀況也有影響。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國民收入呈現一定的增長,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水平不斷提升。其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當一個國家發揮絕對優勢進行自由貿易時,由于其高生產率決定其擁有大產量可以交換更多的同類異質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加深。
4.2 市場差異
4.2.1 規模經濟
一國的規模經濟效應越強,則其生產出的產品的異質性就越低,需要進口的品種就越多,所以規模經濟越大,產業內貿易程度就越大。多年來,中國大米基本上能自給自足,大米的進口和出口大體相抵。城市化加速以來,中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早就過半,城市的建設讓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轉化成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化也讓越來越多人離開農村,從第一產業投入了第二三產業[8],導致中國大米貿易規模經濟效應的減小,從而使其產業內貿易水平降低。
4.2.2 市場結構
在產業中,壟斷性越強意味著該產業內存在的企業數量越少,即該產業內生產出來的產品種類越少,而產品差異是影響產業內貿易狀況的重要因素,因此產業壟斷性越強,產業內貿易越小。中國是大米種植的出口大國,一直以大米為核心的生產加工企業的數量非常龐大[9]。中國大米行業的準入門檻低,且反復購買率高,每個競爭者都能憑借產地、品種等特點占據一定的市場競爭地位,這也是BI指數逐漸走低的原因。
4.2.3 外商投資
如今中國實施更為開放的外商投資準入政策, 放寬準入限制、擴大開放領域, 積極有效地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 提升國內市場利用外資的水平和綜合質量,極大促進中國全面推進雙向開放, 提高出口貿易關系質量。這些舉措反映到中國大米產業上,既促進中國大米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的流通,又利于加大對大米產業的研發生產投入,進一步提高中國大米的產量與質量,推動提升中國大米產業內貿易水平。
4.2.4 貿易開放程度
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0],其目的是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聯動效應。近年來,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以提高經濟活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深入全球化發展的目標。這些舉措反映到大米產業上體現為促進了中國大米在國際上的流通,提高中國大米在世界市場上的影響力,從而提升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水平。
4.2.5 貿易不平衡程度
近年來,中國政府頒發了一系列對出口企業及來華投資設廠的外國企業的優惠政策,不斷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國門,同時加大對外資的引進力度。這些政策與舉措使中國大米在國際貿易中呈現順差,這也是中國在2016—2018年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的原因。
4.3 技術差異
4.3.1 加工貿易
在加工貿易中,企業進口的原料與最終產品往往屬于同一產業,進行加工貿易可以同時增加該產業的進出口貿易額,也會極大提高產業內貿易額,從而提升產業內貿易水平。中國在大米的國際貿易上主要采取直接出口,并未對其進行進一步加工,附加值沒有得到提高,故產業內貿易程度處于較低狀態。
4.3.2 科技水平
農業機械化水平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大米規模經濟效益的增加,從而提升產業內貿易水平。近年來,中國在科技上對大米水稻產業無論是研發還是使用,都大大提高了資金與人力的投入,這也是中國大米近幾年產業內貿易水平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4.4 國際形勢
4.4.1 新冠疫情
近年來新冠疫情對國際貿易造成巨大影響,疫情常態化帶來全球物流停滯、港口裝卸人員不足,造成船舶擁堵、檢驗檢疫標準提高,使得清關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方面的物質和時間成本的提高成為大米產業內貿易低下的原因。
4.4.2 國際沖突
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能源、化肥等價格上漲,大米的生產成本被推高,全球糧食貿易的不確定性引發各國對糧食安全的擔憂,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國大米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提升。
4.4.3 國家政策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政府提出要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大米在內的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11]。清晰的政策導向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農民的種植熱情,帶動大米產量的提高,但并未對擴大大米國際貿易規模作出明確的傾向,導致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水平并未因此得到較大提升。
5 結語
當前,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狀況具有以下特征:從水平上看,中國大米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從類型上看,處于高級的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并仍在不斷升級。
大米作為中國擁有較大競爭優勢的農產品之一,提升大米產業內貿易水平、加強中國水稻產業的建設對中國農業及農產品貿易具有重大意義,根據上文的影響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加大對大米相關行業的投入,尤其是科研投入。其一,有助于依靠科技提高大米產量,增強規模經濟效應,進一步提高產業內貿易程度。其二,可以依托技術縮小稟賦要素的影響,改良大米的品種和改善大米的生長環境,滿足消費者對大米高質量、差異化的需求。
其次,利用規模經濟推動產業內貿易發展。中國以大米為核心原料的生產加工企業區位分布較為分散,且大多為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的經營規模都未達到規模不經濟和規模經濟的臨界點。因此,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拓展企業規模,增強規模經濟效應,進而在國際競爭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
再次,引進和推廣大米新品種,提高中國大米的競爭力,不但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大米的差異化需求,而且可以用質優價美的大米產品吸引國內外消費者,提高中國大米的知名度、認可度。
從次,可以考慮實施品牌戰略,現在中國大米缺乏本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兼具的品牌,以分散的農戶經營為主,實施品牌戰略不僅有助于發展有本國特色的品牌,還促進了國內大米企業的良性競爭。如果可以輔以一定的政策優惠,吸引更多創業者將眼光投向水稻產業,讓大米市場的壟斷度降低,競爭性增強,市場結構得到優化,產業內貿易程度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最后,細分世界大米銷售市場,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根據其不同的特點與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偏好銷售不同品種的大米,以迎合當地消費者的喜好,提升產業內貿易的水平。
參考文獻
謝健.中外大米標準的特點比較[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6(10):3-6.
吳學君,龔夢.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1,31(7):1185-1189.
張娜. 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2.
金寶翔,吳莉麗,王瑜.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的產業內貿易分析[J].中國物價,2012(7):55-58.
李莎. 泰國對中國大米出口貿易的比較優勢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
徐春春,紀龍,陳中督,等.中國水稻生產、市場與進出口貿易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稻米,2021,27(4):17-21.
鄭國富.泰國大米出口貿易的現狀、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經濟論壇,2017(1):130-133.
李悅. 我國城市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A]. 《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科技與企業》編輯部,2017:1.
韋婷. 2018年中國大米行業市場現狀與趨勢分析 成為全球第一大米進口國 科技化生產成為當務之急[EB/OL].2019-01-17,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117-147d7e45.html.
劉鶴: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EB/OL]. 2020-11-15,http://www.gov.cn/guowuyuan/2020-11/25/content_5563986.htm.
“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EB/OL].2021-12-08,http://www.gov.cn/inwen/2021-12/08/content_5659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