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玉潔,17歲,獨生女。性格內向,溫和文靜,不善言辭,成績優異,班主任和家長評價其乖巧懂事,讓人放心。
某天晚自修,玉潔突然崩潰大哭,被同學發現后,陪同她去找班主任。班主任了解到其和班級女生發生了“小矛盾”,加之家庭遭遇意外事件,引發了她情緒崩潰,便建議她來學校心理咨詢室求助。
玉潔在同學的陪伴下敲開了我辦公室的門。在確定了她的求助意向后,我將她帶至心理輔導室。初次印象里,玉潔是一個有些膽怯害羞,不敢與人進行目光接觸的女生。簡單會談之后,我發現玉潔神態緊張,坐姿拘謹,就先跟她商量,一起來做幾組深呼吸,把注意力帶至呼吸上。
幾組深呼吸后,玉潔放松下來,她說出了自己的苦惱:在和同學的相處中,過于在意別人的感受,生怕自己說錯話影響同學關系,常常因此煩惱,甚至影響到了睡眠。加上最近因為家里發生了意外事件,情緒低落,特別脆弱,昨晚晚自修課間休息時她找同學說話,不知道同學是沒聽到還是故意不理她,引發她的情緒崩潰,在教室里嚎啕大哭。
從玉潔的敘述中,我了解到她性格較為敏感,遇到事情喜歡不停地反思自己;在學校的人際支持有限,僅僅和本班兩個女生有互動關系;與父母交流極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害怕新鮮事物或新鮮刺激,生活發生一點變動就會引起她的情緒反應;她的自我效能感低,認為自己沒有什么值得說出來的優點。
如果從傳統心理學取向出發,玉潔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很容易使我們將其簡單歸結為內向敏感的性格引發的人際困擾和情緒問題。但是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要從來訪者的傾訴中了解來訪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想要達成的目標,最終促進來訪者能力的發展和成長。因此在初次會談后,我嘗試重新定義玉潔的問題,探尋她所擁有的優勢和潛能,以期提升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
經過最初的會談后,我告訴玉潔,盡管目前她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她身上具有一些優勢和技能能夠應對這些困難,如果我們嘗試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思考、感受和行動,有助于解決目前這些問題,改善她的狀態。
積極心理學研究顯示,更多了解和利用自己優勢的人會報告更高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主觀幸福感,以及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活力。因此探索發現玉潔的個人優勢,建立自信,讓她以更合理的思維模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和人際交往,比單純解決她的情緒困擾和人際問題更可行,更能夠促進她的成長。
在我們的共同探索之下,一起嘗試換個角度來看待她的問題,將問題轉換為優勢:

另外在與玉潔的接觸過程中,我還發現她具有下列優勢和資源:她愿意前來求助,說明她有動機去改變目前狀況;她在學業上較為成功,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強,想做的事情、計劃做的事情能很快完成;她的家庭關系和諧,父母非常關心她,能夠提供支持。一旦幫助玉潔有意識地去發現并利用自己的這些優勢和資源,就能夠緩解她目前的狀態,有效應對困擾她的一些問題。
幾次會談后,玉潔的關注點轉向自己的優勢和資源上,她想要達成的目標逐漸清晰化具體化。在我的鼓勵下,她開始了以下行動:
● 擴大社交圈,去報名參加了學校里的社團組織,接觸認識了更多的人,不再把關系局限在本班的幾個同學中。
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課余時間約上朋友或同學一起去跑步或者打羽毛球,既可以增進與他人的關系,也可以通過運動出汗的方式,排遣積壓在心頭的消極情緒。
● 確定學習目標,利用自己已有的學習優勢,想進一步提升學科成績,為未來就業鋪路。
● 尋求外界支持。過去玉潔遇到事情,總是喜歡自己悶在心里,而現在她學會了傾訴和求助。
通過以上行動,玉潔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上,從消極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不再像過去那樣過于注重細節,過于在乎別人的感受,用積極的方式去構建她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逐步建立了自信,情緒狀態也有了明顯的好轉。
一學期后,在回訪中,玉潔告訴我她在社團里認識了新的朋友,打算下學期去參加學生會,對目前的學習生活比較滿意,和家里人的關系也更加親近了。她說偶爾心情低落的時候還是會哭,但是哭完后會平靜下來,告訴自己有能力有辦法去應付。我也能感受到玉潔更加自信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依賴有限的人際關系,而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去追尋更充實的生活,并從這樣的生活當中體會到了意義和幸福。
在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來訪學生像本案例中的玉潔一樣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缺乏自信,渴望得到認可,特別是渴望通過外在的評價得到認可。所以幫助他們尋找優勢、建立自信比單純解決他們表現出來的問題更有意義,更能夠促進他們的療愈和成長。輔導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敏銳地去覺察、去傾聽、去詢問、去發現來訪學生的優勢,同時也要鼓勵來訪者發現并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探索清晰而明確的目標,有路徑有動因地去完成目標。
造成來訪學生問題的不是單一原因,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必定不止一個。輔導教師可以鼓勵來訪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多種方法幫助自己,比如發展興趣愛好、拓展社交支持圈,以及主動與家人溝通,積極向外界求助。而輔導教師也可以綜合使用多種方法和技術,整合多種資源幫助來訪學生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成來訪學生的自我成長,以及輔導教師的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