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王岳飛 劉璐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學生幸福安康和社會和諧發展。青島科技大學堅定“以學生為中心”、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理念,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創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持續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以生為本,預防為主,優化知識教育。學校自2018年起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32學時的必修課,經過幾年變革,它已成為一門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課,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心理健康素質持續提升。教學設計有溫度,從8個自然班的大教學班逐步調整至2個自然班的小班化授課,注重案例分享和小組研討,師生、生生互動熱烈而溫暖。近年來將新生班級團體輔導作為課程實踐環節,輕松熱絡的氛圍增強了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教學內容有深度,緊密圍繞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核心開展,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學會理性面對挫折和困難。近幾年著力拓展課程思政深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課程師資保障有力度。教師發展采用“一課多師”制,形成“教研室+督導師+授課教師”隊伍形態;連續三年組織崗前培訓、專題研討、小組備課、比賽觀摩等研討活動近百場次,全方位提升教學技能,夯實知識教育育人主渠道作用。
● 遵循規律,守正創新,深化宣傳引導。堅持“常年不斷線,月月有重點”的工作思路,持續打造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體系。每年3月、5月、9月、10月分別開展“3·25 善愛我”—生命教育月、“5·25 我愛我”—心理健康月、“9·25 友愛我”—朋輩互助月以及“10·25 師愛我”—師生關愛月,以宣傳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塑造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品質。2022年共開展教育活動68場次,開展影音、文字科普宣傳63條,主題講座 18場次。一些學生口耳相傳的“熱銷”活動得以傳承,如以班級為單位舉辦的手語操大賽、在寢室完成的宿舍懇談會等,活躍了宿舍、班級氛圍,增強了歸屬。探索“互聯網+心理”服務模式,利用“三微一端”創設“解憂信箱”、“咨詢師有話說”等專欄,給學生提供訴說心事、紓解壓力的平臺,全年回復有效信件69封,極大拓寬了學生求助途徑,提升學生生活滿意度。
● 分類推進,綜合施策,規范咨詢服務。健全心理咨詢的值班、預約、轉介、重點反饋等制度,通過個體咨詢、團體輔導、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咨詢服務。疫情期間,開通文字咨詢和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切實解決各類突發應激狀況。為保障咨詢服務質量,自2020年啟動專兼職咨詢師、朋輩輔導員成長計劃,進行專題培訓、案例督導等200余學時。
● “三全”育人,協調聯動,抓實預防干預。堅持預防為主,不斷優化心理測評工作。自2020年確保一年兩輪次全覆蓋的心理健康素質測評,多維度設計測評工具,織密心理健康防護網。測評完成后,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長檔案,動態更新危機管理數據,實現對心理危機學生的全方位閉環服務。堅持整合力量,構建家校社協同干預機制。校內出臺《青島科技大“四級”預警防控體系實施細則》《青島科技大學心理危機學生結對幫扶工作機制》,扎實落實學院領導班子、輔導員、學生骨干等對心理危機學生的結對幫扶。危機管理實行“周總結、月匯報”制度,學院每周分析研判、心理中心每月匯總跟蹤軌跡并呈送分管校領導審閱,目前累計已完成簡報86期。校外完善家校社溝通反饋機制。通過集中組織“家長心講堂”以及輔導員與家長單線反饋,開拓家校溝通路徑,共同做好學生的危機識別和干預。暢通學校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的危機轉介綠色通道,避免因心理問題惡化引發校園安全事件。
◆ 堅持專、兼、聘相結合,配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發展、學生心理發展意識的覺醒,都對心理工作隊伍提出挑戰。學校主動謀劃、守正創新,面向全校發布招募令和主動調研挖掘,先后吸納17名業務課教師參與到教學、咨詢中來,階段性解決了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發展需求和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
◆ 健全培訓培養體系,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為解決信息捕獲和抓取能力不足、應急反應和聯動不靈敏、幫扶引導不夠精準等問題,學校依托輔導員“強基計劃”、咨詢師“月享會”、授課教師“優師計劃”以及朋輩小屋項目,對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完成規定學時的專業系統培訓,力促“學生樂學——自我調節能力提升、隊伍有力——全員及時發現和早期干預能力提升”良好局面的形成。組織編寫《輔導員危機預防干預操作手冊》,成為輔導員開展談心談話、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的“活地圖”。
◆ 加強應用研究,提高工作效能。心理中心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數理學院開展實證研究,推動心理工作科學、規范開展。如預實驗發現歸屬感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后,自2020年對大一新生開展由輔導員帶領的班級團輔,師生均反饋對班級凝聚力大有裨益;接下來將在積極青少年發展觀視角下開展相關研究探索,為構建能促進所有大學生積極發展的校園環境而努力。
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學校歷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統籌規劃,在規劃編制、工作實施、經費保障等方面集聚資源、整合力量,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穩步發展。相繼出臺《青島科技大學疫情防控心理疏導組應急工作預案》《青島科技大學咨詢師管理辦法》,落實落細全員育人工作機制。
強化經費保障。學校在年度預算中統籌各類資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礎經費,并視情建立增長機制,較好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二級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導考評制度,出臺《青島科技大學心理工作站考核體系》,將心理育人工作成效作為學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細化考核指標,明確基礎工作占比,把“軟指標”變為“硬約束”,提高學院工作質效。
